典蕴文化网>偏方>民间补血偏方揭秘

民间补血偏方揭秘

收录日期:2025-11-21 03:46:30  热度:6℃

血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它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使目能视、脚能步、掌能握、指能捏、神志清晰、精力充沛,这些都是血的功能。若血虚,不能营养人体,则面色无华、视力减弱、模糊、眼球干涩、关节活动不灵、四肢麻木、皮肤干燥、发痒、神志异常、头痛眩晕、惊悸、失眠多梦等,因此,必须重视补血。补血法适用于血虚之人。不是血虚,不能用这种方法。所谓血虚,即血少不够用,常反映为全身性的血液亏损,或血液对人体某一部位的营养或滋润作用减弱。临床以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衍期甚至经闭等为主要症状。方一牛乳2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时,再加牛乳,煮至粥成,调以白糖进食。本方有大补阴血功效。适用于虚弱劳损,形体羸瘦。本方出自《调疾饮食辨》、《本草纲目》等,原方用于“大补阴血”,“老人甚宜”,为滋补虚损常用方。若日久失于调摄,或久病失于调治,脏腑亏损,阴血亏虚,则见虚损,法宜大补阴血。方中以牛乳血肉有情之品为主,大能补阴血,益虚损;以粳米为辅佐,补牌以助牛乳之力,合用而成大补阴血之方。本方滋补之力较强,尤宜于虚损重症。本品滋润补益,对脾胃虚寒泄泻及痰湿水饮者不宜食用。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防治冻伤酒

    【酒方名】防治冻伤酒【来源】冻疮多因寒盛阳虚,气血冰凝所致。治冻疮药酒有温、补、通的作用。温可散寒,补可助阳,通可活脉。倘全身冻伤者,应令其血温气通,荣卫周流,刻不容缓,首先保温,以助阳气,渐复生机。切忌直接火烘,或取暴热解冻之【配方】红花

  • 蜂房酿酒方

    【酒方名】蜂房酿酒方【来源】《太平圣惠方》【配方】露蜂房五两,苦参四斤。【制法】上诸药,细剉,用水三,煮取一二升,去滓,用浸曲四斤半,炊秫米三,入曲药溶拌,如常酝法,酒熟,压去糟。【主治】治乌癞。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有害健

  • 佛手酒(三)

    【酒方名】佛手酒(三)【来源】《大众药膳》【配方】佛手30克,白酒1公斤。【制法】将上药洗净,用清水润透后切片,再切成3分正方形小块,待风吹略收水气后,放入坛或瓶内,然后注入白酒,封口浸泡,隔5天,将坛搅拌或摇动1次,10天后开坛去渣,即可

  • 佛手露酒

    【酒方名】佛手露酒【来源】胁痛是由肝气郁结、瘀血内阻、痰火内结、外邪侵袭等原因引起,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由于胁为肝所主,故胁痛主要与肝胆疾病有关。治疗本病的药酒较少,多用理气药配制而成,如香附根酒,适用【配方】佛手1

  • 茯苓酒(二)

    【酒方名】茯苓酒(二)【来源】《本草纲目》【配方】茯苓粉。【制法】同曲、米酿酒。【主治】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有害健康。

  • 浮萍酒

    【酒方名】浮萍酒【来源】【配方】鲜浮萍(洗净)60克,醇酒250克。【制法】将上药细捣烂,用酒浸于净器中,5日后开取,去渣备用。【主治】风热性瘾疹,皮肤搔痒。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有害健康。

  • 附子杜仲酒

    【酒方名】附子杜仲酒【来源】【配方】杜仲(去粗皮,灸)50克,仙灵脾15克,独活、牛膝各25克,附子(炮裂去皮脐)30克,酒1公斤。【制法】将上药碎细,用酒浸之,7宿后即可开取饮用。【主治】感冒后身体虚弱,腰膝疼痛,行步困难。注意:即使是泡

  • 附子浸酒方

    【酒方名】附子浸酒方【来源】《太平圣惠方》【配方】附子(大者炮裂去皮脐)半斤。【制法】上细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一斗,于瓷瓶中,密封浸七日。【主治】风疾。注意:即使是泡制的酒方,过量饮用仍然会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