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偏方>马齿苋治腹泻

马齿苋治腹泻

收录日期:2025-11-20 20:39:37  热度:4℃

  中药处方(一)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周天寒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广振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冲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出处】李述文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风寒侵袭,脉络阻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蛇蝎汤。


  【组成】乌梢蛇10克,炒地龙10克,僵蚕10克,桂枝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全蝎6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蜈蚣4克。


  【用法】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毫升,每日1剂。


  【出处】王健民方。


中药处方(七)


  【辨证】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组成】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程广里方。


中药处方(八)


  【辨证】寒热瘀阻。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


  【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组成】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10-15克,独活10-15克,土鳖虫10-15克,桑寄生30克,淫羊藿30克,鸡血藤30克,伸筋草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宋新家方。


中药处方(九)


  【辨证】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出处】章次公方。


中药处方(十)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乌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鸡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正仿方。


中药处方(十一)


  【辨证】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方名】新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枣5-10枚,北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牛膝10-15克,独活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志斌方。


中药处方(十二)


  【辨证】风寒湿邪,阻闭经络。


  【治法】散寒利湿,驱风通络。


  【方名】当归回逆汤。


  【组成】全当归15克,嫩桂枝10克,酒杭芍10克,北细辛3克,小木通10克,川牛膝12克,香独活10克,宣木瓜10克,生甘草3克,干地龙10克,全蝎5克,川蜈蚣3条,防己10克,川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绍裘方。


中药处方(十三)


  【辨证】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治法】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乌汤。


  【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祝汉臣方。


中药处方(十四)


  【辨证】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治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方名】加减阳和汤。


  【组成】麻黄10克,熟地20克,油桂5克,白芥子15克,焦白术15克,鹿角霜50克,玄胡2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尚尔寿方。


中药处方(十五)


  【辨证】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罂粟壳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玉明方

友情提示:该小偏方收集自网络,不保证有效和安全,请谨慎使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 小儿多动症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小儿多动症方剂一。【组成】当归身15克 柏子仁10克 茯苓10克 浮小麦20克 生龙骨10克 黄连3克 甘草1.5克。【用法】间断服药。先取3剂,煎汤分服。停5~10天,继服3剂。2~3个月为1疗程。?【治法】养心

  • 小儿多涎症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不和,心神不宁。【治法】健脾安神,收涩止涎。【方名】固涎散。【组成】桑螵蛸30克,菖蒲9克,远志9克,五味子9克,山茱萸12克,龟板15克,五倍子9克,当归9克,茯苓9克,人参9克(煎汤)。【用法】上药共为细末

  • 小儿骨髓炎的治疗

    本病是一种毒气深沉,余毒血行感染或外伤骨骼、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即化脓性骨髓炎。多因病后感染邪毒所成。临床以局部肿疡、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敛口,可成窦道为特点,多发于10岁以下男孩。1、萍鳅膏治疗骨髓炎[方剂]鲜

  • 小儿惊厥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小儿惊厥方剂一。【组成】蝉衣6克 钩藤8克 甘草3克 珍珠母10克 炒枣仁10克 栀子4克 黄连3克 防风3克 杭芍8克 青黛3克。【用法】水煎2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早中晚各服1次。第1周每日1剂,

  • 小儿惊痫的偏方2

    桃仁栀子治小儿惊风 药物:桃仁、栀子、白面粉等份。 用法:桃仁捣泥,栀子研末,与面粉混合,加鸡蛋清调匀。 均匀涂于两足心,用纱布包扎。 葛根全蝎治小儿癫痫 药物:葛根、全蝎、僵蚕各30克苻神20克。上药共研末。每天服3次,2-5岁每次

  • 小儿惊痫的治疗偏方

    鱼鳔黄酒治小儿惊风药物:鱼鳔15克,黄酱120克。用法:将鱼鳔黄酒同煮,待鱼鳔呈胶液壮即可。灌服。

  • 小儿麻痹后遗症

    本病是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后遗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这种病常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1、猴骨等治小儿麻痹后遗症[方剂]猴骨、前胡各6克,桂枝、甘草各3克,木通、过山虎各12克。木瓜、松节各10克.[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

  • 小儿脑积水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先天不足,脾肾两虚。【治法】补脾益肾。【方名】解颅饮。【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甘草3克,陈皮5克,黄精9克,何首乌15克,龟板15克,生地9克(或用生地炭9克)。【用法】先熬龟板1小时,后下余药,煎三沸、去渣、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