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渭新闻 >
党建引领强根基 凝心聚力促脱贫——什川镇宗荣湾村抓党建促脱贫工作
发布日期:2020-09-11 21:39:30 来源:通渭县融媒体中心
中国通渭网讯(记者 王军亮)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什川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抓手,抓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危治乱、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等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切实解决影响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的潜在问题,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宗荣湾村位于什川镇南部,曾经是什川镇一个比较偏僻的村子,自从通榜公路开通之后,极大改善了宗荣湾村的交通条件,该村现在是通榜公路上一处最显眼的地标。宗荣湾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3户439人,贫困发生率为34.19%,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什川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以抓党建促脱贫为引领,立足宗荣湾村村情实际,大力发展牛羊养殖、金银花、黄芩种植等特色脱贫产业,多措并举推进“两不愁三保障一超过”脱贫任务落实,2019年底,宗荣湾村剩余贫困人口26户104人,贫困面下降为8.1%。
什川镇宗荣湾村脱贫户许贺林:“现在生活上两不愁三保障都办到了,自来水也拉到我们的厨房里面了,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各方面经济条件也好了。最后的打算就是继续发展好养殖业,继续多种玉米,多种药材增加我的收入,再一个就是要带动我社的农民全部像我一样富起来。”
已脱贫户许贺林是一名老党员,几年前,镇政府给他帮扶了1头西门塔尔牛,鼓励引导他发展养殖产业脱贫致富,他和老伴自学各种养牛知识,大力发展养牛产业,如今几年过去了,他现在养着5头西门塔尔牛,每年稳定出售3头牛犊,可获收入四万余元。
什川镇宗荣湾村脱贫户许贺林:“通过政府的帮助,给我解决了一座牛棚1头牛,我从1头牛发展为5头牛,在发展5头牛的基础上,通过品种改良,现在牛养得很好,我一年能卖5头牛犊,1头牛犊是一万三千块钱,一年在牛上面能收入四万块钱。还有我的种植业,主要以黄芩为主,目前老药有5亩,新药有5亩,黄芩籽根据今年的价格,以每斤80元算,10亩的黄芩药籽我能产120斤,就是相当于能收入一万块钱。”
刘映强是什川镇宗荣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户,以前他住的是破旧的土坯房子,出门也是土路,交通十分不方便,现在刘映强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子,出门就是水泥巷道,村外就是通榜公路,特别方便。
什川镇宗荣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映强:“以前,门里出来是土路,一点不能走,现在搬到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子里面之后,各处都敞亮,门里出来都是水泥硬化路,感觉比以前舒服得多了。”
现在刘映强不但养着26只羊,还种着5亩黄芩,种养产业效益很好,一年收入可达两万元以上,他现在不但搬得进,稳得住,而且能致富,他告诉记者,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什川镇宗荣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映强:“以前我发展养殖,政府给我放了8只羊,现在发展到26只了,去年还卖了7只,每只卖了1200元,总共卖了八千多块钱,我种的中药材主要是黄芩,种了5亩,一亩大概收益两千块钱,算上黄芩籽能收益一万元,养殖和种植总共能收益两万多元。”
什川镇宗荣湾村党支部书记刘涛:“我们村紧紧依靠党的好政策,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实施易地搬迁户24户112人,配套牛羊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切实解决了搬迁户的后顾之忧,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今年以来,宗荣湾村根据县上和镇上安排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危治乱、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等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安全住房等“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清仓见底、销号清零。目前,全村贫困户种植中药材380亩,饲草玉米364亩,马铃薯347.5亩,已组织输转富余农村劳动力359人,整改到位各类反馈问题103个,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宗荣湾村将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战。
什川镇党委副书记王国强:“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什川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发挥党建统揽作用,突出抓党建促脱贫,全面落实“四抓两整治”工作措施,着力开展能力、阵地、标准三个提升行动,不断深化农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高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农村党员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全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坚强的组织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