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襄城文萃 >
牛谷河之恋
发布日期:2019-12-15 19:21:50 来源:通渭县融媒体中心
牛谷河之恋
文/张昶
我是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孩,寻觅着滋养我的河流。
我知道,“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文化与历史的象征。像美国黑人作家兰斯顿·休斯一样,我深深爱恋着一条生我育我的河流,她不像绵延的尼罗河孕育了发达的古埃及文明;她不像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但她,却孕育了由神农氏开启的耕读文化,历经千年万年,愈久弥新。
她,就是古老的东方圣河——黄河的一条极细极细的支流,她犹如神州大地的一条毛细血管。但,她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她汇溪成流;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通渭人。她,就是陇中大地上的明星——牛谷河。
牛谷河,古名温谷水,亦称华川水。发源于通渭县境西北部牛营大山南麓,东南流经黑燕山、马营、锦屏、平襄、碧玉等乡(镇),折转西南至襄南连家川入甘谷县。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就这样记载:“渭水自黑水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北则温谷水,导平襄县南山温溪……”。“温谷水”即牛谷河干流,“平襄”即今通渭。她蜿蜒在黄土高原的沟涧深壑,她没有黄河的一泄千里也没有长江的滚滚浪花,她像隐没在深谷中的幽兰,荫佑着她勤劳朴实敦厚的子民。
我至亲的牛谷河,她并不沉默,她曾辉煌一时,她曾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牛羊成群,“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早在五千多年前,牛谷河流域,就有先民生活的痕迹,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零星散布着仰韶、齐家、寺洼与秦长城文化的遗迹。牛谷河流域地处军事要冲,锦屏峡与碧玉峡是天然屏障,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汉元鼎三年,朝廷在通渭大地始置平襄县,并一度为天水郡治所在地。公元23年,一代枭雄隗嚣杀镇戎郡(王莽篡汉后改天水郡为镇戎郡)大尹,占据平襄,然后沿着牛谷河的河谷地带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与汉光武帝刘秀长期分庭抗礼,成为割据河西陇右的地方军阀。
我亲爱的牛谷河,从西北向东南,涓涓流淌,如歌如诗,她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她目睹了那一段段烽火狼烟、金戈铁马。
牛谷河流域的碧玉关和马营监,自古便是陇上咽喉,秦陇锁钥,有通向长安和金城的古丝绸之路,曾经,这里一路驿马飞驰,商贾往来。店子、旧店子、新店子……一个个熟悉的地名,见证了平襄旧地当时与河西地区及中原腹地交往的频繁。
秦时明月汉时关,牛谷河滋养的这片神奇土地,是一块文明礼仪之壤。受中华文明的传承和直接影响,通渭自古以来尚义崇德之风很浓。在泱泱史籍中,诞生了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四川按察使牛树梅、四川威远知县“陇右真儒”李南晖,他们,都是通渭历史上的姣姣者。牛谷河的灵秀造就了先贤,而先贤的文韬武略,使牛谷河更加婉婷典雅。
时光荏苒,如今的牛谷河,中林春晓,华川芳草,翰墨飘香。陇上神泉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四方游客,“中国书画之乡”、“诗词之乡”的美誉,驰名中外。李济畅、魏岳嵩、刘铎、田应龙、冉万昌等老一辈书法大家,挥毫砚池,杨光祖、尔雅、离离等知名作家诗人笔耕不辍。更让世人惊艳的是杨子恒、姚檀栋、尚永丰三位院士皆是趟过这条河,走出这条河的通渭骄子。
牛谷河,因为孕育了出了独特的“通渭现象”而意气飞扬、精神焕发!在这片新中国开国领袖和将帅曾经征战过的沃土上,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欣欣向荣,高铁飞驰,山青水绿,通渭人家,幸福康乐!
我魂牵梦萦的牛谷河啊!你没有江南的烟雨濛濛;你没有朔方的蒹葭苍苍,你有的是梅兰竹菊的气质,你被书墨之香笼罩——你的隐逸、你的坚忍、你的矜持、你的风骨,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折腰!王蒙、贾平凹、汪国真等文化名人先后来通渭采风,撰文对独特的"通渭现象"进行诠释。
牛谷河潺潺不息的水啊,是你滋养了一方勤劳的人,是你铸就了通渭人“耕读传家”的魂!“锄含云水笔含墨,耕罢梯田种砚田”这正是牛谷河畔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淌过黄土地的牛谷河呵,不管游子身在何处,总是在月圆之夜,在梦里把你追寻。追寻散落在沟沟壑壑和山梁间的古堡,追寻河滩里那一棵棵的歪柳和一群群的牛羊,那是牛谷河的魂魄!那里有母亲的气息,那里有家的味道。
我深深挚爱着生我养我的牛谷河,就如同诗人艾青对保姆大堰河的爱恋!
慈祥的牛谷河啊,你的儿女,敬你!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