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襄城文萃 >
通渭赋
发布日期:2018-06-22 15:00:32 来源:通渭县委宣传部
常如冰字鉴清,甘肃通渭人,1984年6月出生,大学学历,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甘肃省作家协会、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著有《秦嘉徐淑诗文论稿》《而立存稿》,主编《养蒙斋拾零》,在《诗刊》《中华辞赋》《当代诗词》《香港诗词》《甘肃诗词》《陕西诗词》等刊物发表诗文140余篇。
通渭赋
文/常如冰
禹甸西陲重镇,陇右邑通渭,三千里山川峥嵘浩渺;有汉天水故郡,附廓县平襄,两千载光阴荏苒不老。
壮哉通渭,湍歌山舞。蟾姆吞云,气概凌霄,蜿蜒九脉亘邑中,众山崇祖;华岭长啸,风神骋威,摇落华章传佳话①,文山并誉。鹿鹿山上苍松峭,伏枕渭北,鹿鸣呦呦,玉狼屏迹,传唐宗访贤故事;凤龙山头明月老,振羽襄南,凤翥龙翔,文士题咏,绎谪仙斗酒之著。东望陇山,悠悠然,滴翠流丹;西瞰尖岗,巍巍乎,吐雾蒸雨。笔架岩岩,画笔常搁;清凉窈窕,文风馥郁。神泉氤氲,名盛陇右,疗疾益体,道元尝作注②;牛谷汤汤,泽润梓里,流波渭水,骚客多为赋。金牛出华岭,襄北逶迤;苦水流大涧,襄南蟠曲。清溪清冽,田园列于左右,蓁蓁然;安逸漪澜,人家傍居其次,怡怡乎。
盛哉通渭,人物荟萃。秦徐酬唱③,情动千载,古今第一夫妻诗人,舍彼能谁?赵荣请命,义振敌顽,天子称为忠贞烈士,当之无愧。名齐包公,王宗器开封续传奇;誉称青天,牛雪樵巴蜀流芳蕙。与城共亡,与义共存,李仲晦道德文章同日月;为民革命,为国倾心,邢照堂赤胆忠心共星辉。院士三杰④,学术领先,誉满神州;俊彦万千,百业争艳,名震陇渭。
巍哉通渭,带河阻山。据山川之形胜,掌要冲而控扼;乃四市之通衢,纽交通而锁关。古丝路贯穿东西,遗存犹言平襄大道;秦长城横亘南北,版筑还道远古烽烟。隗嚣为一世豪杰,割据陇右,东峡巉峻立天屏,光武屡败北;文广也一代名将,筑城通渭,渭北浩渺拓新土,元昊徒望南。最悲壮,乾隆回变,石峰遗世而独立,震惊朝野;更奇伟,万里长征,榜罗会议定航程,意义非凡。领袖豪迈,《长征》首诵文小;南园联欢,三军更振威严。鏖战华岭梁,罗将军奋勇当先,英雄长眠岭上;交锋四岩山,众将士血染莽原,弹痕犹存山间。
朴哉通渭,载乾毓坤。仰韶彩陶,埂上繁多;齐家文化,土层精深。既耕既读,民风厚淳。荷犁耕于野,则小曲跌宕,梁峁动情;挥毫书于堂,则墨韵飘扬,四季清馨。皮影舞台小,转动天地大;剪纸才艺旧,刻绘生活新。此地“文章最优”,古语在耳;“世上书香”在斯,今贤又云⑤。
诚哉通渭,执着坚韧。赤诚拳拳,热土亲亲。昔我先民,筚路蓝缕,奋起于劬劳困顿之中;屡经磨难,未尝稍稍懈怠于毫分。手足胼胝,栉风沐雨。维天厚德,不负心苦。踵武前贤,遗风赓续。沐数千年文明于今,君子得其时;钟数千里厚土于兹,英雄有其地。学子莘莘,育苑竞秀,桃李争妍;嘉禾青青,拔节声响,山塬浪碧。工业商业百业兴旺,物阜民康;政和人和万事和融,风发意气。日光月华,烂兮熳兮。
维我通渭,赞于衷心:吾邑虽旧,其命维新。维我通渭,歌于苍穹:泱泱乎地,郁郁哉文。煌煌者天,赫赫其人。歌兮咏兮,九州之林。
注:①矛盾作有《风雪华家岭》。②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七记载了通渭温泉。③指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④指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尚永丰和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⑤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称通渭“政事、文章最优”;著名作家张贤亮有“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出通渭”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