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如何评价元朝大臣张养浩?张养浩的个人成就

如何评价元朝大臣张养浩?张养浩的个人成就

收录日期:2025-11-20 18:47:37  热度:10℃

人物档案

姓名:张养浩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元朝

出生地:济南

出生时间:公元1270年

职业:散曲家

信仰:儒家

代表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生活年代:元代

字号:希孟、云庄

张养浩是元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为六朝重臣,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大一个篇章。通常人们了解到张养浩这个人都是在历史书中,但因为历史书通常都十分的正,所以大家对张养浩这个人的认识并不十分具体。今天小编要带大家深入了解张养浩这个人,使他这个人物形象不仅仅只是书中的一个名字。

张养浩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两方面的成就都十分的高。但是这些成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张养浩努力得来的。

张养浩因为父亲从商,家中小有资产的原因,自幼开始读书。在他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无需父母督促,勤奋学习了,是别人家孩子的典型代表。孩子幼年时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根本坐不住。读书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大人督促。但是张养浩却不是如此,他小小年纪就很爱学习,甚至因为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而忘记时间,彻夜读书。父母甚至因此而担心他累坏了身体,不允许他夜晚读书。就算这样,他一样偷偷学习。

三岁看老,小小年纪的一些事迹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品质。张养浩是一个正直的人,七岁的时候他的外祖父从济南迁到江南。他和母亲去送行,偶然间捡到了别人掉下的财物。失主已经走远,张养浩仍然追上去将东西交还给失主。

张养浩是个清廉正直的好官。张养浩晚年的时候,陕西大旱,朝廷任命其为陕西行台中丞。当时久居在家,朝廷七召不出的张养浩,听到这个调令之后,当即赴任。沿途中遇到灾民就赈济,遇到去世的人就帮助入土为安。任上一直兢兢业业工作,致力于灾后恢复。为了工作连家也不回,一直住在官府中。张养浩享年六十岁,去世就是因为过度劳累而生疾,因病去世。

张养浩个人成就,分两个方面,政治上的和文学上的。政治上,张养浩推动恢复了元朝的科举制度,帮助国家选拔有用人才,使得天下的读书人得以有了归处。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张养浩临危受命,前往陕西赈灾,解决灾后各个难题。编写《三事忠告》,留下其一生为官思想,特别是清正为民的思想,影响了后来许多封建官员。

文学上,张养浩既是著名的散曲大家,同时也是诗文名家。他是元朝散曲名家,留下了名为《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的散曲集结。除了散曲,在诗歌方面成就也很高,可以与元诗四大家媲美,留有《归田类稿》四十卷,现今存世二十四卷。

苏天爵在《七聘堂记》中赞张养浩:执法牧民为贤令,入馆阁则曰名流,司台谏则称骨鲠,历省台则号能臣,是诚一代之伟人欤!

猜你喜欢

  • 白送的粮食

    江南有个泉湾村,村里有个财主叫周家巨,村里的其他人家都是他的佃户。这周家巨仗着自己家大业大,一向作威作福,佃户们都不喜欢他。这一年,泉湾村一带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里的人家无粮可吃,只好去周家买粮。周家巨趁机抬高了粮价,村里人买不起粮食,只

  • 娘娘庙和大觉寺的传说

    北京城有个大觉寺,相传是大明朝修建的,凡去北京见过这寺的,都夸这寺威风、漂亮。咱界首城也有个大觉寺,听说比北京的还早一千多年哩。不过,知道这个大觉寺的人现在就不多了。界首城北五十里有个娘娘庙,娘娘庙南边百步之遥有个大觉寺,这俩寺庙咋离恁近?

  • 索命宝剑

    清朝道光年间,杭州举子刘发根赴京赶考,无奈名落孙山,只好收拾行李回乡。这日,刘发根住进京郊的一家驿站。想想自己十年寒窗,金榜无名,便辗转难眠。看到窗外月光皎洁,他干脆披衣起床,走出驿站,在月光下越走越远,不知不觉间走到了一片树林边。刘发根看

  • 新娘的嫁妆是棺材

    王大发是个小财主,谭永财是一家棺材店的老板,王家的儿子和谭家的女儿订了婚,两人变成了亲家。王家儿子和谭家女儿成亲这天,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十分热闹,新娘子的花轿在送亲的队伍后面,而跟在新娘花轿后面的赫然是一口黝黑发亮的棺材!围观的人众无不吃

  • 鱼姻缘

    宋朝年间,芒砀山脚下有一书生柏衍,喜爱丹青笔墨尤其擅画青鱼。最近,他为博取功名,不得不丢下画笔,去山中书院求学。先生黄章进士出身,对学生极为严格。柏衍学习十分刻苦,白天求学,晚上借居书院旁边的汉源寺,发愤苦读,常常到深夜。因为过分用功,柏衍

  • 而复生上花轿

    清朝咸丰年间,落魄的孙禹年公子流落到了海州城。孙公子的祖上曾做过朝廷总兵,世世代代都精通武艺。不过到了孙禹年这一辈,由于国家内忧外患,官场腐败不堪,得道当势的都为奸佞小人,孙公子空有一身武艺,却难以实现报国之志。又因他在家乡得罪了权贵,不得

  • “刘罗锅”的外号,为什么叫刘罗锅

    清朝乾隆年间,朝中有位被戏称为“刘罗锅”的大臣刘墉。堂堂的大学士怎么会让人乱呼外号呢?原来是皇上亲口封下的。刘墉身为朝中重臣,日夜忙于政务,伏案看书写字,久而久之身子难免有些佝偻驼背。有一日,刘墉上殿面君议事,刚刚在品级台上一跪,只听乾隆笑

  • 琵琶缘

    江如风是一个才子,凭他的才学,考个状元并非难事,可他偏偏不喜功名,只醉心琴棋书画,把酒赏月。这年,江如风偶然购得一幅好画。画中人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身着浅绿衣,端坐如云,手抱琵琶,正轻弹浅唱。而她的裙下则卧着一只懒洋洋的老虎,似乎听着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