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捕蝉

捕蝉

收录日期:2025-11-20 13:43:22  热度:7℃

“六一” 将至,小外孙每天到学校排练节目,准备在自己的节日里演出。问她演什么时,她在我耳边轻轻说道:”捕蝉!“问她怎么捕,她”噔噔噔“跑到小屋里拿出一把小花扇来,在客厅里表演起来:一会儿转圈,一会儿用扇子扑打几下。看她那认真劲,八成认为那样一定可以捕到蝉吧?也许编舞老师从舞蹈动作来考虑,这是最简单的动作了。从舞蹈成本上来说,也许是最低廉的了。其实,捕蝉不是那么简单的——

记得我上小学时,一到放暑假,父亲就带我去捕蝉。父亲让我扛着一杆网兜,而他掮着一支五六米长的竹竿。网兜架是用粗铁丝弯出来的,直径在三百毫米左右。网架的两端插在一米长的竹竿里,再用细铁丝加以固定,直至拿在手里舞动时不会晃动。网兜是用旧汗衫做的,用针线缝在网架上。父亲拿的竹竿是几节连起来的。网兜也可以插那上面,关键是要能够上蝉的落脚高度。我见那长竿扛在肩上挺威武的,要和父亲换。父亲狡黠的眨着眼:”真要换?“他把长竿轻轻落了下来,把顶端放到我眼前:”你看,这是松香呀!稍不留意沾到衣服上,就洗不掉了。你那件漂亮的衣服也就穿不成了。”原来,父亲把松香融化后滴在竹杆上了。我不信,在路边摘了一根小草,徃松香上碰去!谁知刚挨上,就被结结实实的粘住了。父亲笑了,他用长着老茧的大手在我那沾了些许松香的手指上轻轻地揉搓着:”干啥事都要考虑后果,当然,为了欢乐,吃点亏也值得!你说是吗?“我一下子羞得满脸通红。

我家就在黄浦江边上,走不远就是农村。那时农村里到处是碗口粗的杨柳树,蝉在树上”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父亲让我寻找蝉的落脚点,我发现了一根枝桠上趴着两只蝉。父亲在我的指点下,用长竿慢慢的接近蝉,在只有二公分的距离时,迅速往蝉背上按去!只听一声长长的”泣“叫加上一阵挣扎声,蝉被松香牢牢地粘住了!我急忙取出一根长长的棉线,把蝉的双脚绑了起来。

如果蝉停在较低的位置,父亲就用网兜来捕捉。用网兜捕捉时,也要轻轻慢慢的接近蝉,快速套上时,蝉会飞起逃逸。如往网兜里飞时,你要把网兜赶紧翻转一下,把它封在里面。万一逃离网兜,那就没有办法了。

我按照父亲的要领试了几次,也逮了两只。我提着拴了三只蝉的棉线,高兴的笑了。

长大后,才知道一些有关蝉的事情。原来蝉从蛹到成虫历程居然要八年之久!由地下潜伏几年后,转为地面,再爬上树干蜕变成虫。现在,到处是钢筋水泥的世界,连农村也开始城市化了。如此以往,我想不用人们捕捉就会灭绝了。到那时,捕蝉的舞蹈还会存在吗?孩子们还知道禅为何物吗?

猜你喜欢

  • 真心遭遇金钱绑架:谁把我的未婚妻抢走了

    为了筹到创业资金,赵浚想出了一个歪点子:借用好友方瑜的未婚妻夏琳,假装与自己举行婚礼。方瑜和赵浚同岁,都出生于1984年。两人是发小,两家父母都是北京一家工厂的工人,他们俩好得情如亲兄弟。高中毕业后,方瑜考取了北京大学,而赵浚只考取了一所普

  • 沉默是金

    姚敢是一名汽车推销员,纯粹是靠嘴皮子吃饭的。可他最近得了口疮,嘴巴里烂了两处,连舌头都肿了,吃了很多药都不管用,又到医院里打了两天吊瓶。病情控制住了,可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说话像含着热茄子,呜噜呜噜的,听不清楚。 总在家里待着

  • 相亲奇遇

    小卢一米八的个头儿,相貌也挺端正,只是瘦得细胳膊细腿,乍看就像一根棍儿,故人称他麻杆儿。麻杆儿在清洁队扫马路,只因父母早亡,本人又寡言少语不善交际,年近而立连个对象都没有,他的婚事便成了清洁队霍队长的心病。 论人品麻杆儿没得说

  • 自投罗网

    小邱运输途中一时疏忽,急转弯时翻了车,押车的货主受了重伤,急需大笔医疗费,到处筹措无果,为了抢救货主,只好去借高利贷。 贷款公司的老板叫二姑奶奶,小邱以为是个老太太,见了面才知道,这位姑奶奶竟然是个年轻的美女!二姑奶奶长得很像

  • 清妃陵飘出古装人

    沉睡地下200多年的逸妃陵在河北某地被发现,但挖掘的时候却怪事连发。先是工棚里半夜闹鬼,后是挖掘的工人失踪,最后又全部离奇死亡,致使挖掘工作无法进行,只能暂时停了下来。省公安厅成立了“逸妃陵专案组”,刑侦处处长刘刚亲自出马,带领周扬和郭力赶

  • 谁的用处大

    光明小学二年级2班原来那个班长转学了,得选一位新班长。班主任夏老师的心里,有四个人选和一个备用人选:一个是陆小明,他爸爸是县委办公室的一个科长;一个是张露,她妈妈在财政局当副局长;第三个是杨得忠,他姑父是治安大队大队长;还有一个是李晔,据说

  • 老朱和小张

    老朱和小张门对门住着,平时两家人互有往来,过年过节两家人还拉在一起串门喝酒。老朱却和小张两家境况不同,老朱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了,身体很好就到外面打工去了,只有过年过节才偶尔回一趟家;小张在一家工厂里当工人,最近刚提拔当车间副主任。两家人都有些

  • 四十如立秋

    今天,突然接到朋友的短信:立秋了,你吃饺子了吗?今天应该吃饺子吗?我纳闷地看着日历,果真立秋了,可为什么要吃饺子呢?上网一查,方知有农谚说:“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饭”。说做就做,我独自一人一边擀皮一边动手包,速度很慢,再加上鼻子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