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从头再来

从头再来

收录日期:2025-11-20 21:48:36  热度:9℃

这是一个小城市,没有摩天大楼,没有高级娱乐会所,没有豪华购物场所,这只是一个小城市。它曾经繁华,但是它的繁华已被装进博物馆。市里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这里的经济居然像河水一样平稳,从没有涨潮的时候。

在一个小区的角落处,有一家面馆,借着树荫,连着房子,搭了个架子。这家面馆开了十来年,小城的房价涨了好几回,但这里面的价格却从未变过。这里的面很地道,街上的小贩,着急忙慌上学的学生,单位的上班族都是这里的食客。偶尔有几个忘带钱来吃面的,老板娘也笑呵呵地赊给他们。只是赊,从未有人耍赖不付帐的。

老王是这里的常客,一个公职人员,拎个公文包上下班,单位有食堂,但他自打这里开张,每天上班之前就会腆着个肚子来这里下碗面。老王认识人多,边吃面边和这里的人唠嗑,当然奉承的人居多,这对老王来说是一种享受。

开面馆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卖的是手抓面。男的特别精干,理个小平头,脖子上搭条毛巾,不管冬暖夏凉,穿个汗衫。他很少搭讪客人,除非碰上个老主顾,才会停下手里的活,烧根烟和你唠上几句。大家只知道他姓李,习惯叫他老李。女的一脸富态,嗓音很脆,一笑起来,声音能传出几条街。小区的人们但凡听到这声音起来,就会很自然地从周公的梦中苏醒过来。她的记性极好,谁要吃干的,谁要吃汤的;谁的面软,谁的面硬;谁要加菜,谁的量要多一点,都记得一清二楚。这里的生意极好,有几个站着就把面吃完了,有时吃个面得等上半晌。面馆不大,但这人像鱼儿似的往这里钻。

一大早,老王照例来到面馆,找个角落坐下,愣愣地看着面馆里来来往往的身影。见到些许熟人,老王连打哈哈的神气都没有,干脆将脸蛋别到了墙角面摊上。熟客们也不再搭理他。水是烧开的,女的极熟练的从面摊上捡起一捆湿面,不用称,差不多就是你要吃的那个分量。把面下锅,等到面伴着水花上浮,再稍等就出锅了。碗里有预先加进去的佐料,“哧溜”一声,放进烧化了的猪油,再拌点花生酱,放点葱,整条街上都弥漫着香气。

正看得出神,一碗面“腾”地放到了面前。一个黑影坐了下来,“噼嗒”烧起一根烟来。不知是烟熏了眼睛,还是给面烫到了,老王差点流出泪来。一时之间竟不知怎么向老李开口。老王搅了拌,拌了搅,这面近乎吃到晌午。临走只向老李撂下一句:上头来人调查了。至于调查什么,老李不是很清楚。

连着几天,老王都没再来面馆。老李从大家伙脸上诡异的笑容里猜出:老王犯事了。面馆里的生意依旧热闹,熟客们也渐渐把老王给忘了,只有老李有时会愣愣地出神。

老王最后一次来,那天刚好下雨。他的脸明显消瘦了很多,眼圈是凹陷的,头发是凌乱的,肚子也似乎干瘪了许多,虽然还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老李像没事似的,照例给他端来一碗面,坐在边上,烧起一根烟,眼睛也不看他,自顾自地聊起自己的“面经”来:一碗面,烧得时间太短,夹生,不入味;烧得时间太长,过熟,也就成了糊糊。好比做人,度最要紧。老李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老王听得入神。

一碗面就是一碗面,它做不成大餐。如果硬要和别人比,拿别人当镜子,那八成就是个呆子。说话间,老李扯掉了毛巾,一条长疤像蜈蚣一样盘在他的脖子上。老王当时就震惊了。一个如此老实沉默的汉子竟有如此不堪的过去。

原来十八年前,老李年轻气盛,做梦都想发财,钻进了传销的圈子,他还拉进去村上一票人,后背的疤就是被村上急红眼的人给砍的。后来圈子黄了,作为负责人,他被判了刑,从此没有朋友,老婆走了,家里人也把他看成了耻辱。面对厚重的牢门,他绝望过,但人总得往前看:浪子回头金不换。他积极改造,做了监狱里的“火头军”。经过勤学苦练,监狱每次组织烹饪技术大比武,他总能名列榜首。出狱的时候,他还拿到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再后来就遇到了她,老李用手指了指正在忙活的老板娘。

听完了故事,老王慢慢缓过神来,呆滞的双眼似乎也有了些光芒。他重重地放下碗筷,揣上公文包,立起身,头也不回地冲进了雨幕。老李静静地看着老王离去的身影,脸上飘过一丝笑意,直到老板娘火急火燎地声音炸裂在耳畔,他才回过神,忙着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后来老王再也没出现,听说他是自首去了。为了什么,众说纷纭。后来又听说老李是个退伍军人,那刀疤是他在与劫匪的搏斗当中留下的。

几年后,旧城改造,老李的面馆被拆了。不久,这条街上又新起了一家面馆,叫“从头再来”。开张那天,社区好多人都去捧场,老板竟然还是老李,后面还跟着腆着肚子的老王。

猜你喜欢

  • 书生智勇退敌兵

    书生智勇退敌兵在一个古朴而宁静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位书生,名叫张文。张文是个聪明而勤奋的年轻人,博览群书,文才出众,被村中人亲切地称为“书生”。然而,尽管他有着聪颖的头脑和无尽的知识,但他的体力却十分薄弱。有一天,一支凶猛的敌方兵队突然来到了

  • 章太炎与《苏报案》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通过多年的努力,为中国的独立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苏报案》则是一宗在清朝时期引起轩然大波的政治案件,与章太炎有着密切的关联。提起《苏报案》,不得不提到当时的政治环境。那个时候,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革命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他毅然决然地投身于反清复明运动与光复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团结了各个阶层的人民,奠定了中国革命的基石。 孙中山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县,家庭是一个农民家庭

  • 康有为宣扬保皇

    康有为宣扬保皇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还是康有为变法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康有为推崇保皇的观点成为他的一大特色。康有为生于1858年,他成长于一个传统家庭,深受孔子的教诲和儒家思想

  • 詹天佑修铁路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和民族英雄,他以修筑铁路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19世纪末,中国正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交通发展成为其中的重要方面。然而,在那个时代,修建铁路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而艰巨的任务。詹天佑出生在湖南省一个贫苦书

  • 义和团扶清灭洋

    义和团扶清灭洋在中国的历史上,义和团运动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事件,该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的清朝时期。作为一个故事专家,我将为你讲述这个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故事。故事的开始是在19世纪末的中国,这个时期正值清朝内外交困,国家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

  • 英国强占香港“新界”

    英国强占香港“新界”在20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对香港的霸占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这一时期,被称为“英治时期”,英国与中国签署了《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并将香港岛租借给英国99年。然而,英国并没有满足于仅仅掌控香港

  • 六君子血溅菜市口

    六君子血溅菜市口在一个古老而繁华的城市里,有一个叫做菜市口的地方。这里每天都人声鼎沸,摊贩们喊着叫卖声,熟悉的氛围总是让人怀念。然而,这个平凡的菜市口在某个晴朗的秋日,发生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血案,成为了城中谈论的焦点。事情发生得如此突然,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