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寂寞高手

寂寞高手

收录日期:2025-11-20 22:27:23  热度:10℃

王得法是鄂西南山区一带最有名的江湖道士,50多岁,是个残疾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像踩高跷。他有两手绝活儿,一是毛笔字写得好,一手蝇头小楷写得出神入化;再就是做法事时唱经唱得好,嗓子韵味独特,能将铁石心肠的人唱得想哭。

这天,他正给亡人做法事,要挥幡甩袖唱道经时,脑子突然“嘣”的一炸,像个木头人呆立了5分钟,然后一下栽倒在地,被抬回家后,脸歪嘴斜,说不清话,中风偏瘫了。

王道士在床上躺了一个月,觉得自己一身本事就这么荒废了很可惜,决定收个徒弟,将王家道幡打下去。消息一传出,一下子引来不少后生。做江湖道士不用出家。不用拜真人张三丰。平时生活跟常人一样,给死人做法事时才穿道服戴道冠。写写字、动动嘴,蒙蒙死人和活人,吃香喝辣,一场法事赚百多块钱,是一门不错的手艺。

十几个后生跪在王道士床前,有的喊师傅,有的唤神仙。王道士靠床头大略打量了一下,先将几个发福的胖子撵了出去。常言道,瘦道士胖和尚,仙风道骨是对道士外表的起码要求。又试唱腔,五音不全的几个又被撵了出去,最后剩下两个后生,一个叫郑朋,长得眉清目秀,曾在村小学做过一年民办教师,一个叫土豆,黑瘦黑瘦,是个没混出名堂的小石匠。

“郑朋,你曾为人师表,现在跟我学道士做法事,干这种下九流行当,不怕别人笑话吗?”王道士干笑两声,问郑朋。

郑朋没有正面回答王道士的问题,谦逊地说:“方圆几十里都称师傅不是凡人,自有后辈可学的东西。”

王道士又问土豆:“你呢,放着九佬十八匠正宗手艺不学,是啥道理?”

土豆挺了挺胸,老老实实回答说:“做石匠太苦,我想寻条轻松点的活路。”

两个后生,一个聪明,一个老实。王道士难以取舍,暂时都留下了。

入门的第一门功夫。就是写经帖。给亡人做法事时,根据亡人的身世和家族,场场都要写经帖。经帖写得好不好,事关道士的招牌和脸面。王道士无论走到哪里,写的经帖都会被人当作艺术品一样传看,事后大多被主人珍藏。

这天,王道士将两个徒弟叫到床前,床榻上放着一个古色古香的小箱子。他从里面拿出两个包着红绸子的东西,神色庄重地说:“这里是我行走江湖近二十多年留下的好帖,平时从不拿出来示人,只在自己闲来无事时才翻出来看看。现在我交给你们,带回去好好研习临摹。”并交待说,将帖子练熟、把字儿写正之后,再来找他。

郑朋和土豆仔细收好帖子,给师傅磕了头,回家学写字儿去了。

半年后,已是年关时节,郑朋揣着自己比较满意的经帖打算去见师傅。途经县城时,见街上春联生意火暴,一时兴起,从随身包袱里拿出文房四宝,在街角写了几副春联,也叫卖起来。他一是想挣几个钱,给师傅买几捆上好的毛烟,更重要的是想看看自己这几笔字能不能上台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春联刚挂出来,墨迹还没干,就被路人抢购一空。有个老先生连要他三副春联,边看边感叹:“难得啊,难得,瞧你年纪轻轻,书法已有如此造诣,真是少见!”老先生看了看郑朋,说;“小伙子,你还有啥拿手本事,露一手,我愿出高价收购你的字。”郑朋被夸得脸红红的,心想自己学到的本事还不及师傅三成,竟被人如此厚爱,额头上冒出一层细汗。他不敢再写,抱着箱子跑了。

走到半道,他才想起本来约好师弟土豆一块儿去见师傅的,就拐弯直奔师弟家。

来到土豆家,郑朋老远就看见师弟坐在门前,正在地上比画啥。走近一看,只见土豆痴迷地用一根柴火棍儿在地上画来画去,竟然没有发现郑朋在他身后站了半天。

郑朋干脆不吭声,屏声静气欣赏师弟的字,眼睛很快就发直了。师弟甩木棒画的字简直神了,活生生将师傅的帖搬到了地上。如果说自己的字跟师傅形似,师弟的字已学到形神兼备,足能以假乱真。

“师兄,我这双大手根本握不住毛笔,天天在地上写,倒写出瘾来了。”土豆看见郑朋,不好意思地说。郑朋笑了,也觉得可惜。是啊,师弟的字写得再好,也只能写在地上,在地上写的字有什么用呢?再说,当道士是用毛笔写帖啊。

土豆见郑朋皱着眉头,以为是自己的字写得不好,一下子从地上跳起来说:“师兄,我给你看一样稀奇东西,我把师傅的字刻在石头上了。”说着,一把将郑朋扯到后院。只见几块石碑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这个小石匠,竟将师傅的绝活儿搬到石头上了。

“这简直太神了!”郑朋在石碑上抚摸着,忍不住夸奖道。

“可是,我没脸去见师傅啊!我用毛笔一个字都不会写。”土豆沮丧地说。

当晚,师兄师弟谈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土豆没跟郑朋一块走,他让郑朋捎话给师傅,自己不是做道士的料,继续做石匠算了,平时给人家刻刻碑,也算是一条活路。

郑朋独自去见师傅,半道上突然悟到师弟的真聪明,不往前走了。师傅的本事一真一假,写字功夫是真,做法事功夫是哄人的。自己已经学到师傅的真功夫,还去学那哄人的本事干啥,不如学师弟另谋出路。他想明白后。转身回了家。

话说王道士天天盼着两个弟子,可两个人谁也没有按照说的来看自己,盼了一天又一天,盼了一月又一月,转眼两年过去了。两个弟子音讯不闻,再没来找过他,他瘫在床上又动弹不得,托人打听也没有结果。他想,这两个不肖弟子肯定是写字写怕了,不敢来见自己。

不久,王道士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土豆得知师傅突然去世,背着块碑来到师傅坟前,碑上面是他亲手刻上的祭文,那字儿活灵活现,像王道士写的帖一样。他哭道:“师傅啊,我没脸见你,我不配当你弟子,连毛笔字都写不好!”

郑朋没来,他到省里领奖去了。在省里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书法大赛上,他以一幅蝇头小楷独领风骚,夺得冠军。当他被记者追问师出何门时,他没有说自己的师傅是个江湖道士。

当然,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在省书法大赛的冠军簿上,第二届冠军是一个名叫王少波的青年,也就是已经不在人世的王得法。

王得法为啥没在书法领域走下去,而去做了混饭吃的江湖道士,随着他的去世成了一个谜。

猜你喜欢

  • 张居正改革朝政

    在明朝末年,朝政腐败且内外困扰,人们苦不堪言。然而,一位杰出的官员张居正以其勤奋和聪明才智,成为朝廷的重要人物。他担任了内阁首辅的职务,开始了一场震撼朝野的改革运动。张居正改革朝政的核心目标是整顿贪污和贪官污吏的问题。他深知清廉政治的重要性

  • 戚继光痛剿倭寇

    戚继光,明朝中期著名将领,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英勇的战绩,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战斗,是对倭寇的痛击。倭寇是指来自日本的海上武装劫掠者,他们常常袭击中国沿海地区,给百姓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恐惧。而戚继光作为一位忠诚的明朝将领,严于律己,善于治军,深

  •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药学界迎来了一位杰出的人物——李时珍。他以其医学造诣和文学才华而闻名于世。其中,《本草纲目》是他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本草纲目》是一部关于中草药的巨著,共有五十二卷,收录了我国所有已知的草本植物、动物、矿物等共计189

  • 秀美江南多文士

    江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著名地域,以其秀美的山水景色和众多的文人而闻名于世。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士,他们以其才华横溢和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江南地区的秀丽风光被誉为"人间仙境",这里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

  • 海瑞冒死谏皇帝

    在明朝的历史上,海瑞是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是一位勇于直言的官员,以他的正直和勇敢而闻名于世。他生于一个普通人家,但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进入官场,成为了明代成功的官员之一。然而,有一次,海瑞却陷入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危机,因为他冒死谏言皇帝。当时,

  • 于谦保卫北京城

    于谦保卫北京城北京,这座充满历史与魅力的古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在某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场威胁着北京城安全的危机即将到来。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人们安心休息,却不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就在这时,于谦,一个平凡却充满正义感的年轻人,正在

  • 郑和远航下西洋

    郑和远航下西洋在明朝成化年间,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带领着庞大的船队,踏上了横渡大洋的旅程。他的目的地是西洋,也就是今天的非洲和印度洋地区。郑和出生在中国云南一个富裕的家庭中,并且自小展现出了对航海的狂热爱好。他在年轻时加入了中国皇帝的

  •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明朝最具有雄心和政治才能的皇帝之一。他统治时期的许多决策都极具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将都城迁至北京。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他对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充满憧憬。然而,他很快意识到南京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都城。南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