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励志姐”赵丹:用生命学习厨艺

“励志姐”赵丹:用生命学习厨艺

收录日期:2025-11-20 11:19:12  热度:9℃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可却在高手云集的厨艺巅峰之战中勇夺桂冠,她的事迹经过网络传播后,网友们都称她为“励志姐”,她就是《顶级厨师》第二季比赛中的冠军赵丹。

33岁的赵丹来自于沈阳,她是一个被厨房里的油烟和菜香“熏”大的孩子。小时候父母开了一家饭店,赵丹那时就对厨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喜欢在角落里看着厨师们做菜。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让赵丹总是跃跃欲试,虽然做出的成品不是面目全非就是味道让人难以下咽,但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赵丹却并未退缩。

现在的赵丹带着儿子和妈妈一起生活,老公在外地工作,每年只能回家两三次,但每月会按时汇给赵丹生活费,一家三口的生活也还不错。然而,母亲体检中查出患有肝硬化,已经到了中晚期,医生建议做肝脏移植,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和做手术所需的高昂医药费压垮了赵丹。

母亲突然生病,不能再帮赵丹照顾儿子了,赵丹只能辞掉工作照顾母亲和儿子,可这无形中增加了经济压力。母亲经常需要住院治疗,身边需要有人照顾,而没有一个公司能要一个经常请假的员工。赵丹思来想去,结合自己的爱好,她打算去学习西点制作,将来开个小烘焙店,这样既有经济收入,又可以灵活安排时间来照顾母亲。

母亲的病情稳定后,赵丹报名参加了西点制作的学习,在学习班,赵丹算是一个老大姐了,可她却学习非常刻苦。赵丹每天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给母亲和儿子做好一天的饭菜,安排好母亲要吃的药并反复叮嘱一定要按时吃,然后送儿子去上学。8点钟前要赶到学校上课,11点上午的课结束后,为了尽快掌握所学的知识,赵丹又独自一人到糖艺教室练习。下午1点至4点半是理论课,结束后赵丹会再去糖艺教室练习,由于技术不够熟练,一天下来赵丹的手上被拉糖烫得全是水泡。赵丹经常顾不上吃饭,总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拉糖练习上,时间长了手上已磨出了老茧。双休日学校不上课,赵丹就利用这个时间去做钟点工,挣些钱贴补家用。

这样的生活直到赵丹的西点课程即将结束才有了一个巨大的转机,学校的老师觉得赵丹一直学习很刻苦,推荐她去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顶级厨师》第二季的比赛。赵丹平时没有时间看电视,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比赛,也从没想过自己可以去参加什么厨艺比赛。可当她得知此次大赛的冠军奖金是100万元时,本没信心的赵丹心动了,100万可以挽救母亲的生命,她要为了母亲去参加比赛。

安顿好了家里的生活并顺利通过了海选,赵丹来到了上海,在上海的宾馆里,赵丹第一次从网上看到了《顶级厨师》第一季的比赛,那时她才真真切切地知道这不是一个一般的比赛,来自各地的选手都具备相当强的实力。赵丹的心里开始打退堂鼓,她打电话对母亲说:“那100万我可能拿不到了,这个比赛太难了。”母亲却很轻松地说:“忘了小时候你在厨房里的倔强了吗?不让你学做菜,你却偷偷地跟厨师学,赶都赶不跑你。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学的,只要你付出的比别人多,你就会收获得更多。不要为我的身体担心,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妈相信你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对你实现开店的梦想会有帮助的。”母亲的鼓励像一股甘泉,渗透到赵丹的内心,就在她要挂电话时,听筒里传来儿子清脆的声音:“妈妈,加油,你是最棒的!”

《顶级厨师》的比赛中专门设立了大师课堂这一环节,在这里选手们可以通过老师们的现场操作,学到很多的厨房知识。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赵丹几乎进入了一种“走火入魔”的状态,凡是与课上无关的内容赵丹一个字也听不进去;而只要是老师讲的,无论是材料、制作方法还是操作要领,她都能把整个过程默背下来,下课后马上记在笔记本上。面对着《顶级厨师》中一场场严苛的晋级赛,赵丹始终不敢怠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为了顺利晋级,每一道菜老师给予的点评,她都牢记在心,不让错误重蹈覆辙,不仅如此,其他选手菜品的烹饪方法和评委老师给予的点评,她也都会记住。即使没有亲自参加的压力测试,只要是老师的点评,赵丹都会记在心里。

在《顶级厨师》最后一场的巅峰对决前,节目组特意请来了赵丹的母亲、四姨和宝贝儿子,儿子给了赵丹甜蜜的一吻,说:“妈妈加油,你一定得第一!”正是有了前面的积累和家人的鼓励,才使赵丹信心百倍地走进决赛,最终她用自己精湛的厨艺战胜了一直夺冠呼声很高的对手。当有记者问赵丹是如何夺冠的,赵丹很淡定地说:“我认为自己不是特别聪明的人,所以我要学习,用我的生命来学习厨艺,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从最初的打退堂鼓,到母亲和儿子的鼓励,到最终站在了《顶级厨师》的最高领奖台,赵丹一路比一路学,每一场比赛,每一次的大师课堂下来,她都会记下厚厚的一叠笔记。正是因为不停地坚持学习,不停地用生命学习,才成就了今天的赵丹。

猜你喜欢

  • 不要埋没自己

    彩灯,绿树,红花,小狗,映在河水里的倒影,随着微波不停地晃动着。那些人影儿,更是姿态各异。 岸边的亭子下,一群的人正在静静地听着一首一首歌儿。这里,可是大伙自娱自乐的好场所。歌者,轮流登场。乐队,也是大家自己组合的。对美好生活的赞

  • 消费荣辱观

    晚上,上海电视台要求我,穿晚礼服盛装出席颁奖礼。 我说,没有晚礼服。 人家说,你去买啊。 我说我发疯了啊,为你们好看我自己掏钱?不买。 他们说,你好歹也是国内知名的女编剧,一集挣那么多钱,怎么就这么抠门呢?

  • 非主流少年的成功求学路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倒数十名里徘徊;但是高考前一个月,他收到了8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小小年纪便游历了祖国河山,并去过近10个国家,但大部分经费都是自己赚来的。他就是今年刚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录取的非主流少年朱铁果。 今年18

  • 不妨欣赏他的睡容

    因为婚房装修,颜青与未婚夫叶颂吵了好多回。每次吵嘴,颜青父母都要掺和进来帮偏架。每当这时候,颜青总是往外搡老妈,又是使眼色又是跺脚,唯恐坏了两人和解的可能性。 但,又一场精疲力竭的拉锯过去之后,颜青的脸色完全变了。在好一顿争执之后

  • 亲吻裂缝

    老人打完最后一式太极,就在我身旁坐下休息。令我奇怪的是,老人怎么穿着凉鞋运动,天也还没那么热呀?我的目光紧紧扣着他那双饱满的脚,年纪一大把了,还是白白胖胖的,趾间连一丝缝隙也没有。我忍不住赞了一句:真有福气。 老人疑惑着很不解。我

  • 苏茜,别让我失望

    苏茜佩珀丝是一个先天愚型的孩子。她19个月大时,医生对她父母说,要有别的孩子陪伴苏茜,才能改变她的状态。 于是,苏茜又有了妹妹朱迪丝。朱迪丝9个月大开始走路时,苏茜看着她东倒西歪地走过起居室,便也想模仿她。慢慢地,她竟然蹒跚着迈出

  • 藏在婚姻里的父亲

    很多的诉说都是这样开始的:我父亲 一个眼见父亲轻浮浪漫、不顾家庭的女儿,却无意中开启了终生恋慕不羁艺术家的爱好她不幸福,这是肯定的。 一个在家暴中长大的女儿,择偶的最坚定要求就是:不能像我爸。她从来没向爱人说过她内心偶然掠过

  • 勿占落魄人便宜

    在日本旅游时,一天夜里,导游田中突然找到我们,说是有个朋友的店铺明天就要倒闭,想请我们帮忙去买些东西。店铺要关门,也就是商品要清仓,一定有很多东西折价甩卖,能捡到很多便宜货,这个忙值得帮。我们如是想着,爽快地答应。同行不少人想起在国内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