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大器

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大器

收录日期:2025-11-21 00:36:34  热度:9℃

70年前的中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能够用英语上高等数学课。今天,清华大学的学生阅读美国小学生的数学课本还有语言障碍。

无论英语还是汉语,今天的硕士生,不如70年前的中学生。

70年前的教育,是“先念书、后读书”的教育,是四两拨千斤的教育——中学生花200个小时学英语,一年而能读林肯传;今天的教育,是老师辛辛苦苦、满头大汗“替学生学习”的教育,是千斤拨四两的教育——中学生花4000个小时学英语,7年而不能读安徒生。

今天的学生,从6岁步入校门,到二十一二岁大学毕业,一直都是考生——一个忙于做题而无暇读书的学生,不可能成大器;一个忙于考试而无暇读书的民族,不可能有希望!

念书是修路,读书是走路。

用读书的方法念书,用走路的方法修路,必然失败。许多人甚至有些老师,也不明白念书与读书的不同。

犹太人格言说:“学习就是重复。”

犹太法典《塔木德》说:“念101遍肯定比念100遍要好。”强调的是重复的价值。

《塔木德》还说:“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

犹太小孩在12岁的时候,人人都把相当于《三国演义》那么厚的《旧约全书》读了100遍。《旧约全书》不仅仅是圣经,更是一部文学名著。

在中国,把《三国演义》那么厚的一部书读100遍的人很少,大概只有三个人:一位是巴金,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另一位是茅盾,把《红楼梦》读了100遍;再一位是苏步青,童年放牛时把邻居家一部残缺不全的《三国演义》读了100遍。

在中国,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不成大器。犹太人人人把一本书读了100遍,因而人人都成大器。

为什么把一本书读100遍,就能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为什么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人人都能成大器?

念书,就是重复。

重复是人类语言的规律。

2000个基础单词是铺路石,念书就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用铺路石把羊肠小路铺成高速公路。

念书就是积累,念书就是重复,念书就是循环,念书就是铁杵磨成针的功夫,念书就是步入“会、熟、精、绝、化”的阶梯。

苏霍姆林斯基对念书与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判断一个学生会不会学习,一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小时的朗读积累,二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0小时的阅读积累。

200小时的朗读就是念书,2000小时的阅读就是读书。

猜你喜欢

  • 为母亲撮合老伴

    父亲去世那年,母亲42岁,我弟弟还小。母亲为了我和弟弟,没再婚,一直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记得失去父亲的第二年那段日子里,有一个杀猪的罗叔叔,经常提几斤肉到我们家,还带一包糖果给我和小弟弟吃。我那时12岁,看着罗叔叔对我母亲那亲热的眼光,心

  • 母亲的幸福时光

    母亲自小生长在乡村,从未上过学,基本没出过远门。去过离家最远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当地的乡镇集市。“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当今网络上一句流行语。可我母亲,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太太当时根本不知道“世界”两字的含义,但她知道离我们家很远的一个

  • 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

    她的哭泣再也忍不住,每个母亲都想把一碗水端平,但是在岁月的起伏中,难免会有倾斜,会洒出一些来。一她生在农村,年轻时候因为心高气傲,一直想嫁出去,嫁到有宽宽马路的镇子上去,但终没有如愿,依旧嫁在了村里。男人家里的条件还算不错,他是独子,没有兄

  • 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五年前,只有20岁的曹祥云还是格力电器公司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搬运工。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曹祥云在这个环境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坚持住了,而且屡屡荣登每季度一评比的光荣榜。有工友问他:“这么累的活儿,你那么较真干吗?只要混得过去不就行了吗?”曹祥云反问

  • 发哥发嫂相濡以沫29年

    2015年5月18日,是华语巨星周润发60大寿。这天,发哥举办了一个简单到有些简陋的生日派对,但却感动了网友,也温柔了岁月。当日,蛋糕上写着陈荟莲对周润发的生日祝福:“老公,生日快乐,永远祝福。老婆”。她是第二个“莲妹”与陈玉莲缠绵恋爱5年

  • 失败是在为成功埋单

    那些年,我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性格的原因,我与上司的关系搞得很僵,同事们也都因此疏远了我,工作十年,职务一直得不到晋升。我的人生好像突然陷入了沼泽地,举步维艰,孤独无助,心情沮丧。异城的一位朋友在QQ聊天中了解到我的境况后,特意邀请

  • 父母的约定

    迎着外面阵阵的炮竹声,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完了年夜饭。一切安排妥当后,我来到客厅,依妈妈身边坐下,朝对面的老公使了个眼色,他会意地朝我点点头。“小贝,这顿年夜饭做得不错!赶紧喝茶歇歇准备看春晚。”妈妈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儿地拍着。此时,老公从口袋

  • 我是谁的宝贝

    隔壁新搬来一家人,带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真没见过那么难看的孩子,塌鼻子小眼睛不说,歪斜的嘴角永远搭拉着往下淌的口水。有时在电梯里遇见了,礼貌地打声招呼,真的不愿多看一眼。只有小孩的妈妈,从来都是一副心满意足的模样,一会哦哦地逗逗,一会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