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请给对手留一扇窗

请给对手留一扇窗

收录日期:2025-11-20 16:06:09  热度:13℃

他的第一位对手是一位老货郎。那时候,他只有15岁。他与老货郎一样挑着货郎担子,摇着拨浪鼓,走村串巷做生意。你卖针头线脑儿,我卖线脑儿针头,相互之间难免有些竞争,甚至争吵。于是,两人便成了“敌人”。

一次,他中了暑,一头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等他醒来的时候,老货郎正在用热毛巾为他擦拭身子。他感激地问:“你为什么要放下自己的生意来照顾我?”老货郎憨厚地笑了笑:“为了让你继续跟我竞争呀!”他不解地看着老货郎,问:“为什么?我可是你的对手呀!”老货郎说:“正因为你是我的对手,所以我才要救你!”他不懂,但是,他记住了老货郎的话。

他的第二位对手是一位卖服装的生意人。改革开放后,他抓住时机,在集贸市场开了一个服装批发门市部。因是独门生意,利润空间大,有时候,一天就能挣到一两万元。可是不久,相邻的一家商店也卖服装。于是,两家便开始打价格战,利润一降再降。最后,邻居为了抢生意,竟然做了许多赔本的买卖。他笑而不语。终于,邻居支撑不住,要关门大吉。这时候,他找上门,送去了10万元流动资金。邻居很诧异,问:“你为什么要帮我?”他说:“因为你是我的对手呀。”邻居感激得热泪盈眶。自此,两家上货开始注重差异性,相互补充,生意也越来越好。他与邻居实现了双赢。

他的第三位对手是一群人。随着世界饮料市场的不断开拓,吸管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食工具。他看准了这个商机,开始制作吸管。五年过去了,他的吸管厂已经发展成为规模企业,年收入100万元以上。

小小的吸管竟然也能赚大钱?由于吸管投资小,技术含量低,于是,义乌乡村一夜之间冒出40余家吸管厂。

吸管虽然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是因为物件小,利润低,厂家主要靠数量赚钱。而现在,义乌家家造吸管,产品多而杂,这种无序竞争肯定要出问题。妻子劝他,咱们的钱也赚得差不多了,赶快转产吧,否则,不破产也会亏损。他却说,咱们是义乌最大最早的吸管厂,如果咱们转产了,义乌整个吸管产业就会垮掉。他不仅不转产,而且还注册了“双童”吸管商标,打造出了知名品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义乌的吸管产品卖不出去。小企业倒闭,大企业亏损,一个吸管企业的老板因此而跳楼。这件事儿对他刺激很大,他决定帮助自己的对手,带着对手一起飞。

他采取了两种措施,很快就帮助对手渡过了危机。一是对弱小的企业,采取收购或者加盟的方式,吸收他们加入他的双童吸管集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是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免息借给几家较大的吸管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妻子说他疯了,哪有这样帮自己对手的呀!

他没有疯,更没有傻。这些措施很快就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收购和加盟壮大了自己的企业,把“双童”打造成了世界著名的吸管品牌;帮助扶持对手,则培育了义乌吸管产业,使义乌成为世界著名的吸管产业聚集区。

他叫楼仲平。目前,世界上40%的吸管来自义乌,30%的吸管来自楼仲平的“双童”吸管集团。每天有一亿人在用楼仲平的吸管喝饮料,他的企业年利润达一亿元以上。

请给你的对手留一扇窗户吧。因为,有竞争才有人气,有人气才有生意,有生意才有钱赚。这就是世界吸管大王楼仲平的成功秘诀。

猜你喜欢

  • 起跑线只是简单的一条线

    当今社会上都在谈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王新和吴东就是其中的两个代表。大家都知道,她俩从小玩到大,但友谊不比面子,惹恼了朋友是小,丢了面子那就一辈子都抬不起头。王新和吴东的孩子小新、小东从小就被教育不能输给别人,所以俩人一直较着劲,你

  • 疯狂的帖子

    近日,明德市的各大网站上均出现了一篇名为《有一趟班车开往皮革厂》的帖子,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访问量已过百万,跟帖者多达数千人。在随后的几天里,这条帖子不断被网友评论、转发,一时间在明德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连当地的电视台、报社、电台都对此做了大

  • 给梦想插上爱的翅膀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小时候,最爱听别人给他讲长篇故事。读四年级时,他第一次开始独立阅读长篇小说,并被《甘十九妹》的悲情故事所打动,从此,他便深深地爱上了小说。小说把他带到了一个脱离现实的世界,他在那个世界里似乎找到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自我。一次,

  • 追求成长的“古董神童”

    我始终相信神童也是需要成长的,只是成长得更自然,更极致吧。这样的一个“神童”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其实,郝笛的出身十分普通,父亲是生意人,母亲是医生,4岁时父母都去经商,将他放在爷爷身边,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爷爷。爷爷爱好收藏古董,郝笛耳濡

  • 飞向太阳的盲童

    1995年,河南省伊川县葛寨乡葛寨村,一个男孩诞生了。很快,爸妈发现孩子眼睛睁不开,看医生,结论是眼体发育不全,无治。无治也得治,这对农民夫妻放下一切抱着孩子跑各地大医院,跑了几年,欠债数万,所有医生都说无治,而且也再借不来钱了,只好作罢。

  • 活出人生的快乐和成功

    她生于贫困农家,父母都是农民,8岁那年,父亲遭电击离开人世,不久,母亲也远嫁他乡。从此,孤苦伶仃的姐弟四人只好与年过六旬的爷爷相依为命。不幸的遭遇、贫寒的家境并没有把她压垮,她带着弟妹省吃俭用,艰难度日,从小到大,他们成绩都出类拔萃。200

  • 快把好话说出口

    妻子梳妆完毕,转过身来时,你感觉她很美丽,想赞美一句。可是你怕显得肉麻,你怕妻子不领情,于是你用诸如“老夫老妻了,不必再来这个”,“我就是不说,她也不会不高兴”等等“逻辑”把你的喉咙栓塞上,你终于没说。同事获得一项荣誉,你深知那确实是他长期

  • 重要的是永保激情

    我在乡下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要起床了。煮早餐吃饱后要翻山越岭,提着中午饭走两个小时的路程去学校上课。那个时候,同学如斌家就在学校旁边,课余十分钟回家吃饭再回到学校,还可以玩一下才上课,直让我羡慕不己。在学校里,我经常找机会套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