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西瓜为什么这么甜

收录日期:2025-11-20 15:58:56  热度:9℃

1.神秘的卖瓜人

王长鸣是地区农科所的研究员,这两年一直致力于改良当地的西瓜品种,可苦于当地的土质水质,反复实验,结果都不太理想,这让他很苦恼。

这一天下午,王长鸣的妻子白丽从外面买了一个西瓜,切好后给王长鸣送进书房,白丽以为他会像往常那样随意咬上两口就了事,谁知丈夫咬了一口顿时神色大变,放下报纸,死死地盯着西瓜,这让白丽吓了一跳,她赶紧问:“老王,瓜坏了?”

王长鸣问:“你这瓜是哪里买的?”

白丽走到窗户前,往下一指:“你看那卖瓜的老头还在呢!”

王长鸣赶紧走到窗前看,这时,楼下小区门口正站着一个老头,两鬓花白,身板子却挺硬朗,大热天头上扎着一条破烂的毛巾,正在那里卖瓜呢!王长鸣见卖瓜老汉准备往车上套驴离开,便慌慌张张地奔了出去。

王长鸣一口气跑到楼下,跳上自己的白色捷达,驶出小区,跟在卖瓜老汉的驴车后头,慢慢地往城外驶去。

王长鸣为什么要跟踪这个装束怪异的卖瓜老汉?因为今年夏天,整个地区缺水严重,西瓜大幅度减产,加上现在的瓜农滥用农药、化肥和催熟剂,西瓜不甜,质量大不如往年,而农科所的同事们却说过这么一件怪事:有一个老头,经常到城里来卖瓜,他卖的西瓜皮亮瓤红,水分足,很甜;最关键的是这老头很奇特,大热天赶着一辆破驴车,瓜好价低,别人问他的瓜为什么这么甜,他吞吞吐吐地不肯回答。

王长鸣听同事说的时候并不在意,今天吃了一口西瓜后立刻感觉这绝对是超级优质瓜,再从窗户一看,便感觉卖瓜的人正是同事们议论的那个怪老头,于是便决定偷偷跟着,他要去暗中打听打听这老头的种瓜秘诀到底是什么。

2.秘境追踪

驴车不紧不慢地往郊外行去,出乎王长鸣意料的是,驴车一走就是三个多小时,眼见卖瓜老汉赶着驴车拐上一条崎岖的小路,到了一家破落的农舍前。王长鸣坐在车里,远远看见那家农舍里又出来一个老头,两个老头嘀嘀咕咕聊了几句,接着就开始往驴车上抬一块大石头。

之后,卖瓜老头递给另外一个老头一些钱,然后卖瓜老头告辞,赶着驴车,沿原来的大路往回走。驴车和捷达车擦肩而过的时候,王长鸣一看,见驴车上装的那块石头竟然是一块墓碑!

驴车回到大路后转回了头,又往城里方向走去,王长鸣远远跟在后头,这一跟又花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太阳偏西,才见卖瓜老汉赶着驴车走到一条小路上,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卖瓜老汉走进了树林,前面又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坟堆,驴车顺着坟堆中间的一条窄路朝树林深处驶去……王长鸣顿时感到头皮一阵发麻,他见太阳快要落山了,没敢贸然跟进去,他把车停在大路和小路的交叉口,又等了好久,天差不多黑透了,也不见卖瓜人出来,王长鸣赶紧发动汽车,急急忙忙返回城里。

接下来的三天,王长鸣在这个城市的三个不同地方发现了卖瓜老汉的踪影,他又跟踪了三次,发现那个卖瓜老汉走的路线和第一次跟踪时完全一样,每次都要赶着驴车先到那个农舍前停下,然后向另外一个老头买一块墓碑,接着在太阳快落山前赶到那片乱坟中去……

连续跟踪了四天,王长鸣也没敢进那片坟地,第四天晚上回到家里,王长鸣翻来覆去睡不着,怎么想也想不通卖瓜老汉和坟堆、墓碑会有什么关系,当天夜里他作出了一个决定:明天一早赶到那个坟地旁,看看卖瓜老汉究竟是从哪里弄来这一车水汪汪的西瓜!

一大早,王长鸣就开车赶到了那个路口,等了一上午,不见有一个人从那片树林里走出来,直到临近中午,王长鸣才看见卖瓜老汉赶着驴车从树林里走了出来,驴车上装满了西瓜,每个至少在十斤以上,瓜藤鲜嫩,显然是刚摘下来的。等卖瓜老汉走远了,王长鸣决定冒一次险,趁卖瓜老汉外出,到坟地上去查个究竟!

王长鸣把车开到坟地边,然后走下了车,壮着胆子,顺着驴车压出的小路走进坟地,他抬眼一看,坟地上密密麻麻竖满了墓碑,前面几排的墓碑字迹都模糊了,看来有些年头了,越往里走,墓碑越新,再往里走,墓碑上就没了人名,而是用数字代替,最近的一块墓碑上刻的是:“第153人之墓”。

王长鸣明白了,原来这些墓碑就是卖瓜老汉用驴车一块一块驮回来的,可他怎么会有这么多亲人呢?再往里走,王长鸣看到了更加不可思议的一幕:坟前都摆放着一大块鲜红的西瓜,王长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坟地上的西瓜会以这样的情景出现在他的面前,就在这个时候,头顶突然响起一声凄厉的鸟叫,王长鸣吓得身子颤栗,他一口气跑到汽车里,车钥匙拧了四五下才打着火,一踩油门,一溜烟往城里开去。

3.揭开重重迷雾

王长鸣回到家里就病倒了,高烧不止,昏睡了过去,把妻子白丽吓得够呛。

王长鸣躺在床上满嘴胡话,说坟上供着血红血红的西瓜,还有那个卖瓜老汉也被王长鸣说成了妖怪,白丽想到这些天王长鸣每天回家很晚,每次都魂不守舍的,觉得丈夫被吓成这样肯定和那个卖瓜老头有关,于是她就到处去找他,没想到居然还真找到了,白丽把丈夫受惊吓的事说了,于是,卖瓜老汉就和白丽一道到了她家。

王长鸣正心神不宁地躺在床上,看见卖瓜老汉来了,一下惊呆了,卖瓜老汉笑呵呵的,他说了坟地上那些西瓜的来龙去脉……

原来那老汉姓许,曾在旧军队当过兵,那时他才刚过十六岁,正是抗战时期。

有一次,他所在的连队和日本一支部队交上了火,那支连队被日军逼到了一个悬崖口,他们两天两夜也没突围成功,连队差不多打光了,最后剩下的十来个人也都奄奄一息的,为啥?缺水。他们被困的山崖到处是青石,没长什么东西,老连长出去转了半天,居然寻回来一个比拳头大点的野西瓜,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愿意吃。大家都清楚,这个小瓜只能救活一个人,大家分了反而一个都救不活。

当时,许老汉年龄最小,老连长裂着嘴唇让他吃,许老汉不吃,老连长拔枪逼着他吃,许老汉只得含着泪把那个白瓤生瓜连皮吃到肚子里……等到友军赶过来营救他们连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牺牲了。

许老汉退伍后,来到当年作战的地方,在陵园旁住下来,帮兄弟们守灵。

许老汉发现陵园后面有一大块空地,因为在陵园附近,没人愿意来耕种,他就决定在这块地上种西瓜。没有水,从远处的山泉里挑;没有肥料,从村里的学校往回拉人粪。因为他的西瓜全部是用山泉和人粪浇灌出来的,所以品质特别的好。西瓜卖了钱,再去隔壁村一个石匠那里买墓碑,给死去的那些兵立碑,有些人连名字都没有,许老汉就给他们编了个号。

就这样,许老汉一辈子都没结婚,他一直在坟地边种西瓜,又用卖瓜得到的钱换回墓碑,只是西瓜一年只能种一次,而且许老汉年纪又大了,立碑的事就断断续续的。

许老汉见王长鸣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便站起来说:“我得走了,我还得去挣钱买碑,我没几天活头了,能给死去的兄弟们多立一块碑就多立一块;另外,我今天回去还得给一些兄弟发西瓜呢,说好了的,我要让他们每年吃一回西瓜的,现在,他们正排队等着吃西瓜呢,活着的时候,没吃过瓜,死了以后,怎么也得让他们吃上一口瓜……”

说完,许老汉就向王家夫妇辞别了,王家夫妇满脸热泪地站在窗口,目送着他离开了小区……

猜你喜欢

  • 百里奚“流浪记”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溪水淙淙。七十岁的百里奚像阳光下迎风点头的小草一样,点着头在打盹。“要是在这儿睡着了,非感冒不可,我这把老骨头可不能丢在这儿。”他嘟囔着爬起来,被林子里接二连三的长吁短叹吸引了注意,于是钻进去一探究竟去了。“你这叹气的频

  • 包拯巧断杀夫夺子案

    宋仁宗年间,开封府陈留县有一位柳员外,柳员外为人厚道,心地善良,家有百亩良田,吃穿不愁,日子过得倒也舒心,只是有件事令他终日郁郁寡欢。原来柳员外虽已年过半百,妻子王氏却仍未生育,眼看柳家断了后,这怎不令柳员外忧心忡忡呢。这一年,柳员外的一位

  • 三现身包拯断奇案

    大宋元祜年间,在兖州府奉符县衙门前,有一个卖卦算命摊儿,算命先生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预卜、吉凶祸福、成败兴衰。一日,县衙门的孙押司闲来无事,便信步踱来摊前闲聊,求个卦子,报了出生年月日时,让算命先生算个命玩。谁知先生接过卦子一看,双

  • 包拯不持一砚归

    大名鼎鼎的包拯,是北宋一位刚正不阿、断案如神的清官。包拯喜欢书法,对书法艺术也颇有造诣。有一次,包拯被调到端州做地方官,这里的端砚非常有名。他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官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为了弄个究竟,一天包拯穿上便服,

  • 包拯巧捉赵衙内

    北宋嘉祐年间,京城开封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案。当时,河北有一位读书人,名叫张崇,他从小苦读诗书,一心想考中功名,却屡试不第。张崇的父母非常焦急,就想另找门路,为儿子谋取前程。正好,张家有一件祖传的宝物,是一颗鸡蛋大的夜明珠,这颗夜明珠在黑夜里

  • 乾隆密谋偷情书

    近来,“江南第一捕快”宋六奇接到了一封奇怪的信函。里面约定今日在他的家中会面,说有要事相商。宋六奇入行三十年,还没遇到过如此神秘的雇主,他知道此次的事情非同寻常。这天,他哪儿也不去,就在家中耐心等候。天色擦黑,外面响起了敲门声。开门,宋六奇

  • 乾隆被捕

    清朝的乾隆皇帝即弘历,一生治国有方,在位60年基本上为太平盛世,退位后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太上皇”,遥控国家大事。他一生深居简出,身份显赫,谁敢抓他呢偏偏他栽在自己“万分”陌生的小小部下手里,这个小小的部下就是清朝盛京将军属下的旅顺口水师营

  • 乾隆找姓

    乾隆皇帝在位时,曾七次微服私访巡游江南,其中六次化名“高天赐”。他为什么叫这个名,这里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康熙末年,乐清高岙有个叫高海生的后生,父母相继亡故,靠卖柴维持生计。这年乐清遇上百年不遇的旱灾,柴卖不出价,高海生只好背井离乡,辗转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