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刀锋传奇

刀锋传奇

收录日期:2025-11-20 16:32:01  热度:10℃

锋利是什么?“香港刀王”陈当华说:“现在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锋利。但是只要找我磨过刀剪,就知道什么叫真锋利!”

现代大工业,使得制造一把家常菜刀十分快捷和廉价,磨刀剪的行业日渐消失。而陈当华磨刀,最低200元磨一把刀,一般是三四百元,也有过千元磨一把刀的。经他磨过的刀剪,不但锋利得可以剃须,而且持久耐用。顾客下了单,一般要3个月才能取货,可他10平方米的小店依旧门庭若市。

华叔今年77岁,已经磨刀48年。华叔工作台边的地上,堆了十几块磨刀石。他磨一把刀剪,少则用到5块磨刀石,多则用到9块磨刀石。除了第一块是石沙炼制的普通磨刀石,密度只有几百,后面的都是天然石。越往后磨,磨刀石的密度越大,直到密度接近4万的“山心石”。第一块磨刀石是开锋,之后就是要将刀刃磨得光滑,最后收口,这才是真锋利。

一般人磨刀时,会把磨刀石泼上很多水,但是华叔只会用毛笔轻轻蘸一点在上面。到了后面密度高的磨刀石,华叔就只在上面点一滴“高温油”——防止刀身发烫。磨剪刀比磨刀更难,磨手皮剪最花功夫,为此他定下规矩:感冒的时候不能磨,因为精神稍不集中就会磨坏了。

他磨了48年刀剪,磨刀时,他背上都是汗,因为他是全身用力!经他磨的裁缝剪,不打滑,四层布一起剪也没有问题!

华叔说:“要看一把刀是否锋利,首先一个标准,是削纸。”华叔拿起磨好的一把切肉刀,在柜台上捡起一张报纸,横着削过去,一条几毫米的细纸条就出来了!

锋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事业追求。你说你喜欢做菜,没有一把好刀,你怎么喜欢?华叔痴心磨出锋利的刀,也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正如他说的:“锋利是一种奢侈品,是会上瘾的。”

所谓境界,磨刀如此,做人处世亦如此。

猜你喜欢

  • 从未梦想过的成功

    我是我们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为了筹钱让我读书,母亲每天需要工作12个小时,只有星期天才能休息一下。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中学老师,但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校和公共剧场的表演,可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会以表演为业。有一天晚上,我意外地接到了一个电

  • 朱敏洁:戏剧人生 乐趣横生

    在小剧场话剧复兴的年代,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下班后,匆匆在麦当劳或肯德基胡乱抓个汉堡,拿着票赶赴剧场,生怕错过了拉开序幕的那一刻。扎着马尾辫的朱敏洁早已不甘于当观众。朝九晚五,她是任职于世界领先酒业集团的人事经理;脱下职业装,她是一位颇具喜

  • 追梦人:从IT男到奥巴马大厨

    走投无路,名厨托手1978年3月,安东尼出生在新西兰的首都惠灵顿,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大型水果连锁企业,母亲是个家庭主妇,能做得一手好菜,这让安东尼从小就是个吃货。每次只要有可口的点心和菜品,他都会追着母亲问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母亲每次都只是

  • 残疾少年用左手书写大学人生

    夏夜,在上海宝山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儿子正在狭小的客厅里埋头练习书法。他左手握笔,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碑帖,落地电风扇支支呀呀地摇着头,几个小时过去了,小家伙头上冒出了汗水。夜深了,他关灯睡在了客厅的地板上。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家里两居室的房

  • 征服北极的天空

    1900年,维金孔亚省温斯特有一个12岁的孩子,狂热地崇拜海军大将柏瑞。他在日记上写道:“我决定要成为第一个飞抵北极的人。”他偷偷立下了这个宏愿。但他明白,要到北极必须作好各种冒险的准备,还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吃苦精神。所以,他开始像斯巴达人

  • 15岁女孩传奇,斗嘴炼成演说家

    斗嘴发现语言天赋1997年出生的邹奇奇是中捷混血,妈妈邹灿是中国四川人,爸爸约翰·史维泰克是捷克人,他们一家居住在美国华盛顿。和许多跨国家庭一样,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约翰和邹灿的意见有了分歧。身为西方人,约翰提倡让孩子自由成长,给孩子足够的

  • 13岁绝症女孩唱出生命的华彩

    3岁时的薇薇,就是家里的顶梁柱,爸爸疯了、妈妈瞎了、姐姐走了,全家的生活只靠着薇薇卖雪糕的钱维持着。11岁,薇薇在省、市少儿文艺大赛中连连获奖,成为辽沈地区一颗冉冉升起的少儿新星。在被限定生命的长度以后,这个美丽而鲜活的小生命并没有被命运击

  • 只有一碗刀削面的庆功宴

    14岁时,王宝强从河北老家来到北京,成了一名北漂。他经常看《七品钦差刘罗锅》剧组拍戏,并在其中当过几次群众演员,一来二去就跟陈三木熟悉了,他时常帮着陈三木拿着包,嘴里叫着“老师老师”。当时陈三木是剧组里的角色演员,一部戏下来能有几万块钱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