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古人上夜班

古人上夜班

收录日期:2025-11-21 05:05:22  热度:8℃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遵循的生活规律,但古代也有需要上夜班的人,如更夫、门童等,此外还有和尚。且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寺院里敲钟得有值夜班的,不然就没有张继的千古佳句了。

唐代朝廷开始形成大臣上夜班的制度,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首长都要轮流值夜班,各省有一本“直令”(值夜班记录本),由直令史当日交给值夜班的人,次日收回。当时宰相姚崇年事已高,不愿值夜班,直令史于是跳过姚崇,将夜班记录本往下传,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直令史非常为难。姚崇于是在值班簿上批写道:“告直令史,遣去又来,必欲取人,有同司命。老人年事,终不拟当。”姚崇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还让我上夜班,这样做是不是太不合情理了?其他大臣看了姚崇的批语,都不好说什么了。

皇上晚上一般不会办公,所以夜班一般由普通秘书担任。清朝乾隆年间,发生过一起非常有趣的事情——一天深夜,乾隆突然要对准噶尔用兵,他急召秘书进来撰写文书。此时军机处只有一个叫巴延三的秘书,此人既没有文采,也没有能力,是被上司“抓壮丁”安排值班的,他从来没有想过皇上晚上也会办公,而且让他起草文书。这个叫巴延三的秘书于是硬着头皮跑到乾隆的卧室外,隔着窗子听乾隆授旨。巴廷三虽然在军机处行走,但平时根本不可能有机会与皇上接触,现在一下子站到了皇上面前,又惊叉喜。乾隆授完旨意,巴延三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回到军机处写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幸亏当时跟过去一个小太监,他凭着记忆帮巴延三把皇上的旨意写了下来,当两人诚惶诚恐把文书交给皇上时,以为会受苛责,谁料皇上大夸文书写得好,而且记住了巴延三的名字。后来在皇上的关心下,这个在军机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秘书巴延三一路升迁,升到了两广总督的高位。

上夜班能带来高官厚禄。巴延三可谓千古第一人了。唐代大诗人杜甫做官时,也值过夜班,但杜甫没有巴延三幸运。他曾写过一首夜班诗《春宿左省》:“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读读这诗句,可以想象杜甫上夜班是很敬业的,可惜他怀才不遇,遇不上伯乐。


猜你喜欢

  • 山谷的起点

    山谷的起点在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有一个被云雾环绕的山谷。这个山谷被称为“山谷的起点”,因为相传它是一个众多冒险者的起点和探索的起点。这个山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貌,吸引了很多勇士和探险家前来寻找机会和挑战。每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射

  • 成功者的黑夜

    成功者的黑夜

  • 一条没有鱼鳔的鱼

    一条没有鱼鳔的鱼在一个宁静的小渔村湾口,住着一位慈祥的渔夫。这位渔夫名叫李明,是村里最有经验的渔民之一。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捕鱼技巧,鱼虾对他来说似乎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然而,有一天,李明遇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鱼。他下水捕鱼时无意中发现了一

  • 没有不受伤的船

    没有不受伤的船每当我看着汪洋的海洋,总是会想起这句古老的谚语:“没有不受伤的船。”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船只本身的警醒,更是对我们人生轨迹的提醒。船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它们承载着我们前行的梦想与希望。然而,纵观历史,每一艘船都无法幸免于遭

  • 成功的“本能”

    成功的“本能”成功似乎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东西。每个人都希望取得成功,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个人生活中。然而,成功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松获得的,它需要才能、努力和坚持。有些人天生具备成功的“本能”,他们似乎能够轻松地在各个领域取得好成绩。那么,成功的

  • 试穿的魅力

    试穿的魅力试穿衣服,是一种令人充满期待的体验。尤其是当你在一家时尚精品店里,眼前摆放着各种款式、各种颜色的时装,仿佛召唤着你去探索自己的风格,寻找与自己内心契合的那一件。试穿的过程中,每一款衣服都像一道门,引领你进入不同的世界,让你感受到它

  • 购买“设想”

    购买“设想”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从人工智能到虚拟现实,我们的生活被技术所渗透。然而,有一种科技产品却远远超越了这些普通的科技,那就是“设想”。“设想”是一种能够实现你内心所期望的未来生活

  • 享受成功的过程

    享受成功的过程成功,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然而,成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达到一个目标或实现一个愿望,它更是一种过程,一段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挑战、努力、成长和收获,最终,我们从中领悟到了更多关于生活和自己的真谛。成功的过程从最初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