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大学生“村官”沉浮记

大学生“村官”沉浮记

收录日期:2025-11-21 12:16:23  热度:14℃

在首届大学生“村官”就职典礼上,县委杨书记勉励大家说:“你们是第一代有高等文化的“村官”,一定要用自己的文化知识为乡亲们办事,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今后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直接来找我,我一定尽力支持你们。”典礼结束后,大学生“村官”们便分头出发各赴任所了。凌冠良担任的是清水塘村的村主任助理。清水塘村有一方占地一百多亩的大水塘,有一股清泉从山洞中汩汩流出,源源不断地注入水塘。由于塘水是活的,所以水塘清澈见底,清水塘村的村名也由此而来。

凌冠良上任没几天,就有几个村民来村委会找他。原来这几个村民四年前合伙向村里承包了清水塘养鱼,但是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可是鱼的产量就是上不去,辛辛苦苦干一年,交了承包费后就所剩无几了,所以他们想退包。他们说:“虽然承包期还有一年,但是我们的困难也是明摆着的,村委会总不能不顾村民的死活吧。”

凌冠良想了一下说:“你们的情况我知道了,我个人也支持你们退包,但我一个人不能做主,要不这样吧,我把这事提交村委会讨论,尽量说服大家同意你们退包如何?”几个村民见他这么说,都怀着希望回去了。凌冠良把这件事向村委会提了出来。清水塘养不好鱼确是事实,那几个村民在承包的第二年就开始要求退包,已经闹了三年。可是如果退包,村里每年就要减少三万元钱的收入,而这笔收入村里是用来给全体村民交纳医疗保险的,如果没有了这笔收入,就会殃及一村人,所以村委会一直都没同意退包。

凌冠良说:“可是他们的承包期还有一年,一年之后肯定不会再包,到那时三万元钱一样没了,所以我觉得这不是长远之计。”

其他人说:“那你说该怎么办?”

凌冠良说:“我建议干脆收回清水塘,由集体来经营。”其他人说:“清水塘连鱼都养不好,还能经营有价值的东西?”

凌冠良说:“我在网上查了资料,发现有一种进口的甜虾,营养价值极高,价格也很高,而且还供不应求,但是养殖这种甜虾的环境要求也很高,必须有清澈无污染的水域,清水塘正好符合这一条件。如果我们把这种甜虾养好了,那一年的收益就不是三万,而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了。”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前景。村委会经讨论后决定,收回清水塘的承包权,由凌冠良负责养殖甜虾。买虾苗需要钱,凌冠良采取了向村民集资的办法。清水塘村的人祖祖辈辈守着这方清水塘,现在突然知道清水塘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无不欢呼雀跃,慷慨解囊,很快就集资了五万多元钱。

凌冠良买来了虾苗,放进了清水塘。村民们看着这些虾苗欢快地在塘里游弋,就仿佛看到致富大道已经展现在眼前。可是凌冠良却没有想到,第二天塘面上就浮起了一些死虾。他心中一惊,难道清水塘不适合养殖这种甜虾?还是甜虾在新的环境里也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不管是什么原因,每天都有一些死虾浮出水面。村民们知道了这一情况,大家的心全都凉了下来。放养的虾苗虽然有几万只,但像这样的死法,要不了多久就血本无归了。大家自然而然地都迁怒到了凌冠良的头上:原以为他是大学生,有文化懂科学,可以带领大家发家致富,没想到却被他坑害了。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村会计又站出来揭发,说他在查账时发现,凌冠良报销的买虾苗钱是五万三千元,但却只有一张五万元的发票,也就是说,还有三千元钱下落不明。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本该向派出所报案的,但是村主任说,凌冠良毕竟还年轻,又是大学生,再说三千元钱也不是什么大数目,还是应该以教育保护为主。最后大家一致决议,暂停凌冠良的村主任助理职务,三千元钱则从他的工资中逐月扣还。

对于这一处罚,凌冠良却好像完全没放在心里。现在他的心已经全部扑在了那些虾的身上。死虾还在不断地浮现,却又找不出死亡的原因,这就像一把钝刀在慢慢地割着他的心,使他每天都在痛苦中煎熬。如果那些虾都死光了,他又如何对得起清水塘村的乡亲?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信任。钱他可以节衣缩食省下来还他们,如果乡亲们都不信任他了,他还怎么带领他们奔小康?就在这时,他想到了县委杨书记。杨书记曾经对他们这些大学生“村官”说过,有困难可以直接去找他,现在是到了去找他的时候了。

凌冠良赶到了县城。县委大院的保安打电话进去,杨书记听说是一个大学生“村官”找他,立刻吩咐放行。见到杨书记后,凌冠良把遇到的情况告诉了他,并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杨书记沉吟着说:“这方面我是外行,帮不了你。这样吧,你去省城一趟。我有个同学在省城的一所大学里当副校长,你去找他,让他给你找一个这方面的专家,或许能够解决你们的问题。”凌冠良带着杨书记的推荐信赶到了省城,找到了那位副校长。那所大学里正好有一位专门研究水产养殖的老教授,在副校长的要求下,老教授随着凌冠良一起回到了清水塘村。

老教授经过勘察,很快就找到了死虾的原因。原来注入清水塘的泉水是直接从阴冷的山洞中流出来的,水温太低。而这些进口甜虾来自热带地区,在入水口遇到阴冷的山泉很不适应,所以才会死掉。按照老教授建议,凌冠良在入水的地方建了一个小型蓄水池,山泉水流到蓄水池里,等水温升高后再放进大塘。这么一来,果然没有再死虾。乡亲们的脸上又露出了笑颜,他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恢复了对凌冠良的信心。

到了收获的季节,这批甜虾卖了二十多万,扣除饲料等成本,净赚十多万,收益是成本的三倍还多。这一消息很快就在四里八乡传开了。乡里的文书还写了篇报道投到了报社,并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刊登了出来。县委杨书记也看到了这篇报道,他觉得现在大学生“村官”已成遍地开花之势,但由于是新生事物,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迷惘,如果能把凌冠良树为一个典型,将他的事迹总结推广,或许对所有的大学生“村官”都能起到激励作用。于是杨书记亲自来到了清水塘村。杨书记把这事向村主任一说,村主任却为难地说:“凌冠良确实为清水塘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要树立为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典型恐怕有些不妥。”

杨书记说:“哦,有什么不妥?”村主任说:“他是犯过错误的,总不能把一个有污点的人树为典型吧。”村主任就说了凌冠良贪污三千元钱的事。杨书记觉得一个大学生不会为了三千元钱就自毁名声,更不会用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手段,其中必定还另有隐情。他叫来凌冠良,直截了当地问:“小凌,那三千元钱究竟是怎么回事?”谁知凌冠良却轻描淡写地说:“事情都过去了,还提它干什么?”

杨书记说:“不,你一定要给我说清楚。”原来凌冠良拿着乡亲们集资的五万多元钱去网上购买虾苗,但是卖家却咬定要六万元一箱,而且一点都不肯让步。凌冠良知道,这五万多元乡亲们已经倾囊而出了,不可能再拿得出钱来,于是他就想到了求助于网络砍价师。砍价师果然厉害,没费多大周折就把虾苗的价格从六万砍到了五万。成交后凌冠良也信守承诺,把差价的百分之三十服务费付给了砍价师,这三千元钱自然是没有发票的。知道了真相后,杨书记责怪他说:“既然是这样,那你当初为什么不向大家解释?”

凌冠良说:“杨书记,村委会的干部们都不上网的,网络砍价师又是个新生事物,我即使解释恐怕也解释不清楚。再说只要乡亲们能够富裕起来,我受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又何必要急着为自己辩解呢?”杨书记和凌冠良谈话时村主任一直都在旁边,听到了全部的经过,这时他红着脸说:“看来以后我们也要学会上网,去了解更多的新生事物了。”

猜你喜欢

  • 罗斯福选“向导”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担任过纽约州长。一次休假,他想去黄石公园打猎。为了安全起见,罗斯福打算请一个打猎高手陪同,让对方做自己的向导和帮手。结果,秘书很快找到了两个候选人,一个叫西蒙德,一个叫威尔森。这两个人都是资深猎手,技术不分上下,秘书也不知

  • 范睢的传奇恩仇录

    范睢出生于乡间草野,生长于贫寒之家,曾找魏王谋职未果,退而求其次到魏国中大夫须贾家做事。公元前283年,也就是周赧王三十二年秋天,魏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睢为随从一同前往。盖因齐国的不断强大让魏王坐卧难安,昔日有旧仇,想趁机修好。哪知,齐襄王

  • 最感人的父爱真实故事

    最感人的父爱真实故事:流转百年的诚信一天,他把最小的儿子带在身边,到庄园里去查看。孩子才5岁,见什么都新奇,趁父亲不注意就溜到园子里,一个人玩开了。正午时分,他发现儿子丢了,四处寻不见,最后,在小河里发现了儿子的尸体。遭遇如此不幸,他简直要

  • 记得爱情最初的样子

    毕业十年聚会,我见到了吕海。他随意扔在桌子上的车钥匙,引起了众人的艳羡:“你小子开这么好的车!”那天,吕海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话里话外,有意无意地向我暗示,我当初没选择他是多么没有远见。吕海在大学的时候曾追求过我,但我不喜欢他的圆滑。那

  • 就图他这点好

    一天,回老家辦事,夜宿大哥家。一晃我们哥俩又是一年多没见面了,彼此都憋了好多话要说。晚饭后,我和大哥往炕头上盘腿一坐,茶香氤氲中,边喝边聊。这时,大嫂凑了过来,又唠叨起大哥的一些不是:“都年近半百的人了,还爱喝酒,且每喝必多,一喝多就拿狠话

  • 公正的筛子

    自然界中的蜗牛是只小可怜虫,天生又长着一副肥美多汁的躯体,招来的天敌多如牛毛,几乎到了谁见谁灭的地步。尽管有硬壳的保护,但行动缓慢的蜗牛依然逃不过天敌的捕食。在所有天敌之中,飞鸟最为可怕,它们拥有敏锐的视力、飞快的速度和锋利的爪子,一刻不停

  • 假手真凶

    1. 假手清阳化工学院位于龙溪水库旁,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占地近两百亩,有学生五千人左右,在同类高校中居于中等水平。在材料化学研究室后面,有一口一亩见方的荷塘。不知从哪一届开始,学院里开始流传起跟这口荷塘有关的一个恐怖传说:每年五月,第一朵

  • 斑驴的生存之道

    斑驴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广阔草原地带的食草动物,早年曾遍布南非从好望角到奥兰治的辽阔草原上,可是却很少成为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口中的饕餮大餐,很多动物学家对此大惑不解。为解开这个谜,一些动物学家开始对斑驴进行跟踪观察。他们发现,在自然界中,斑驴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