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不甘灭顶的西尔斯

不甘灭顶的西尔斯

收录日期:2025-11-20 17:45:27  热度:8℃
然而仅隔5年,西尔斯在新任总裁马丁艾兹的变革下东山再起,重新跻身于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的前列,令美国工商界震惊。马丁艾兹也因此与挽救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亚科卡和挽救IBM公司的格什特纳一起被列为当代美国最杰出的企业家。 随后,马丁艾兹重新给西尔斯商店定位,他将公司目标顾客定位在美国中年母亲上,并要求公司做到“西尔斯更为柔和的一面”,要告诉顾客“现在的西尔斯并不是你们原先想像中的西尔斯”。西尔斯的店铺陈列也配合这一形象宣传,到处摆放与美国中年母亲相关的用品。
接下来,马丁艾兹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每日低价”战略,与日益盛行的廉价商店正面交锋。该计划实施之初,西尔斯在全国各地的所有分店同时停业24小时,以便对数万种商品重新标价,同时还推出一场浩大的宣传攻势。公司销售经理解释说:“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销售革命,和风细雨式的宣传会减弱对顾客的影响。”每日低价对西尔斯确实是一场革命,因为要支持每日低价就必须保持每日低成本,这对配送等所有方面的管理水平无疑是个巨大挑战。
马丁艾兹使出的最厉害一招是重塑公司的自有品牌。他认为,传统的西尔斯是美国企业商品的寄售场所。事实上,公司得以不败的关键是自己的名牌。他所重塑的工具类商品品牌Cratsman每年给公司带来35亿美元的收益,另一家电器商品品牌Kenmore每年给公司带来36亿美元的收益,真正成了公司的摇钱树。这些自有品牌商品主要在公司的专门店出售。其用意昭然,连美国赫赫有名的专门经营工具类商品的Home Depot专门店也不得不承认,西尔斯的工具专门店是其最具威胁的对手。 在《幸福》杂志的“最敬佩的公司”的调查中,西尔斯曾是“商品品种创新率最令人不满”的公司,而在去年的结论中,它却是“最具创新精神”的零售公司。国外评论家指出,西尔斯的重新崛起代表了一批杰出的美国商业公司在当代环境下探求成功发展的新趋势,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迪斯尼、IBM、通用电气等公司,它们将是下一个世纪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无论是伍尔沃斯和蒙哥马利公司代表的走向衰败,还是西尔斯公司代表的走向新生,美国的百年老店在今天这一深刻变化的时代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是生存还是死亡,关键在于企业能否适应时代的变迁,并在变迁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一压力同样存在于国内零售企业身上。仟村败走羊城,大型商场效益全面滑坡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就会被时代淘汰,而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才可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猜你喜欢

  • 一次成功的演说

    在哈佛有专门教学生们如何演讲的课程,讲授它的教授中有一位叫凯文斯,他在一次课上如此说道:‘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威尔逊总统说,‘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的更紧;但是如果你来找我说,我们坐下

  • 罗斯福与离家出走的小男孩

    罗斯福深得其子女的爱戴,这是众所周知的。有一次罗斯福的一位老友垂头丧气地来找罗斯福,诉说他的小儿子居然离家出走,到姑母家去住了。这男孩本来就桀骜不驯,这位父亲把儿子说得一无是处,又指责他跟每个人都处不好。罗斯福回答说:“胡说,我一点儿都不认

  • 首相被砸鸡蛋后

    在肯尼迪政治学院有一位著名的教授,他就是讲授政党与公共政策学的大卫?金。他的授课风格幽默风趣,最喜欢为各国政要“揭丑”,比如下面这一位。英国前首相威尔逊与一个小孩有过一件趣事。有一天,威尔逊为了推行其政策,在一个广场上举行公开演说。当时广场

  • 放下手中的枪?

    小男孩哈根有一条非常可爱的狗,不幸的是,有一天下午他的狗被邻居家的狗咬死了。小男孩简直气疯了,发誓要打死凶手,为他的宝贝狗报仇。哈根的父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情,他知道凭语言无法说服儿子,于是他把哈根领到了邻居家的院子后面。“那条狗在这儿,”父亲

  • 监狱中的曼德拉

    南非总统曼德拉在哈佛有相当一部分拥戴者,他因致力于南非种族斗争而遭逮捕,在荒凉的大西洋罗宾岛度过了将近27年监禁生活。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牢房看守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罗宾岛上岩石密布,到处是海豹、蛇和其他动物。曼德拉

  • 原谅他人的过错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主张人们在交往中应当多一些体谅而非责难。包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试飞员,并且常常在航空展览中做飞行表演。一天,他在圣地亚哥航空展览中表演完毕后飞回洛杉矶。正如《飞行》杂志所描写的,在空中

  • 宽容能救赎心灵?

    一个匈牙利的骑士,被一个土耳其的高级军官俘获了。这个军官把他和牛套在一起犁田,而且用鞭子赶着他工作。他所受到的侮辱和痛苦是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因为那个土耳其军官所要求的赎金是难以想象的高,这位匈牙利骑士的妻子变卖了她所有的金银首饰,典当出去

  • 宽容大量的格兰特?

    前些年,曼彻斯特的一位出版商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里面的言辞低级粗野,竭尽全力地丑化“格兰特兄弟”公司,使其受到公众的讥笑。威廉姆?格兰特十分气愤,他说写这册子的人一定会后悔的。一些爱看热闹的人又把此话告诉了诽谤者,这个出版商毫不在意地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