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地瓜25斤

地瓜25斤

收录日期:2025-11-21 04:59:31  热度:9℃

我的姥爷是莒县阎庄段山沟村的。这个村现在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但在上世纪50年代,那可是全县有名的先进村,曾出产过一个地瓜25斤重。

我的姥爷那时冬天在野地里临时搭建的茅草屋看谷场上的草垛,有时烧点水喝茶,点点火取暖。特地在茅草屋的东侧挖了个坑,便于倒灰,也便于解手,就这样过了一个冬天。第二年人们在那个坑里种了一墩地瓜。秋天收了三个大地瓜,一个地瓜25斤,一个20斤,一个18斤,这是当时人们用秤称的,人们全都惊为奇景,争相观看。

那时在我姥爷村蹲点的县劳模吕洪宾听到人们争相传说后,也来观看,并把地瓜抱走了,在全县各村开会带着那三个大地瓜。吕洪宾带着那三个地瓜最后到了中央,并且为此吕洪宾被评为全国劳模。

因为种出了三个大地瓜,自然交公的粮食要比平常多出许多,为此那一年不知饿死了多少人。有一家爷俩因为实在没有东西吃,不得不去东北,公公以前是个劁猪的,怕儿媳妇会怀孕,还把儿媳妇给阉的半死不活的,爷俩煮了过冬鞋吃了跑去了东北。过了十多年回段山沟村,见儿媳妇没死,爷俩吓的给跪下了,儿媳妇说多夸了邻居照顾,才活了过来。爷俩说梦里常常梦到儿媳妇死了,常常被惊醒,现在没事了,再也不用给惊醒了。媳妇的娘家人来把爷俩一顿好打,说他们忘恩负义。

树林里死的小孩子更是无数,多少人饿的死在大冬天里,第二年开春,人们把树皮都扒了吃,杨树叶有苦味,槐树花吃了肿脸,燕子树叶吃了还算凑合,只有榆树才是宝,不发苦,我的姥爷就是在那一年饿出齁来的,有的年纪大的人更是腿浮肿的厉害,女人的月经直接都没有了。也因为有了那三个地瓜,段山沟村被做为重点培育地瓜高产的土地,可再也没有培育出那么大的地瓜。

虽说现在吕洪宾长眠于地下,人们缅怀他,可因为他,造成了多少饿死鬼,又有谁记得他们呢。

猜你喜欢

  • 误付洪乔的故事

    成语 误付洪乔 发音 wù fù hóng qiáo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郎。” 示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郎。”

  • 诟如不闻的故事

    宋仁宗时期,河南人富弼为人气量很大,遇到别人辱骂他时,他好像没听见一样。旁人对他说有人指名骂他,他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别人不会是骂他的。在与契丹谈判时,一向宽宏大量的富弼则态度十分坚决地拒绝契丹的无礼要求。 出处:据宋人陈长方编撰的《

  • 见卵求鸡的故事

    〖解释〗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 〖出处〗《庄子·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示例〗今徒学语其圣德,而不知圣之所以德,可谓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何其造次哉。 ★宋·

  • 袒腹东床的故事

    袒腹东床这一典故在《世说新语》和《晋书,王羲之传》上均有记载。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袒腹卧,如不闻。”郗公云:“

  • 虎口余生的故事

    解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例句:况我本是~,诸事久已看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七回.

  • 蕉鹿自欺的故事

    《列子·周穆王》卷三:“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 有一个郑国人,一天在野外砍柴,忽见一只鹿慌忙地跑过

  • 蓬莱仙境的故事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光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何仙姑屹立荷花之上,

  • 至死不悟的故事

    出处《柳河东集·三戒·临江之麋》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喜且怒,共 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释义 “悟”.醒悟。一直到死仍不醒悟;形容顽固到了极点,贬 义。 故事 古时候,临江地区有一个人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