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孤独的孩子

孤独的孩子

收录日期:2025-11-20 13:35:01  热度:8℃

孤独的孩子

作者:李显坤

海子去世已经25年了,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是我的老朋友。

遗书

我和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一起工作了五年。教研室里面靠墙搭了一个硬板的架子床,用一个五合板与教研室隔开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屋,由胡老师和我住着。

现在想一想,海子就是在他去山海关前一天的黎明时分,在外边的教研室里创作了他最后的诗篇——他的遗书。当天晚上九点钟左右,我拉开我的抽屉去找烟,结果看到抽屉的左边有几沓白色的复印纸,每沓都折了三折,整整齐齐的,一沓一沓摞放着。一般人对自己的抽屉是熟悉的,有没有什么东西是知道的。多了这些纸我感到有些奇怪,打开一看,第一沓纸上,标题是“遗书”,是写给教研室主任的,我赶快把胡老师喊来,我们一起一封一封打开,有写给学校领导的、写给他爸爸妈妈和弟弟的、写给一禾的等。我们感到问题严重,赶快给教研室领导打电话告知这件事。我们一直担心海子,又觉得他是不会死的。直到第二天中午时分,校长办公室打来电话证实了这一不幸的消息。

孤独

大家说海子把遗书放得整整齐齐,说明当时他头脑非常清楚,不像有人描述的他去山海关前心智混乱。他确实很清楚,他不是因为混乱而离世,他去世最根本的原因是孤独,因为孤独、寂寞,痛心而死的。

海子因为远离父母家乡、缺少亲情而孤寂,他一直想回家乡,而不想留在城里。

家乡有父母兄弟血浓于水的亲情、农家少女纯朴甜美的爱情和自己心仪的职业——乡村教师,还有到处鲜花盛开的醉人美景。

海子也因为缺少爱情或者爱情受到很大的挫折而痛苦。从政法大学的东门出去,穿过一条不太宽的马路,就是小月河,河上有一座桥,过了桥就是我们散步的花园。一个风和日丽的傍晚,我和海子走到桥上时,好像是聊到有人爱读他的诗,他说:“有喜欢我的诗的女孩,但没有给我做饭的女孩。”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这话时看似很轻松,实际内心很失落。不过当时我并没有觉察到他的这种失落,因为在我们面前他永远是一张笑脸。这之前有一个政法大学的女学生很爱读海子的诗,海子就几次去宿舍找人家,后来他意识到女孩只是爱他的诗歌,并没有喜欢他这个人。于是,他写了首诗表达自己的痛苦之情。

1987年暑假,我们政治系组织老师去北戴河度假。当时北戴河人还不多,一天晚上九点多,海子和我偷偷摸摸溜出房间(按照规定是不能私自出去的),翻过宾馆带有尖刺的大铁门,来到了海边。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天空挂着一轮明月,我们背后耸立着三四十米的山岩,面前的海浪有节奏地冲向海边,然后又退了回去。海子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大海,我说我也是。我们心情都很放松,欣赏着海浪的他不由自主地吟诵到“宽阔的海浪,像万匹白象奔腾而来”,这一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恐怕读者是第一次读到,因为当时在场的只有我和海子。

他热爱俗人俗世,但又不太谙熟世故。有一次他的妈妈来北京看望他后,他去西直门送妈妈回家。西直门那里是交通枢纽,小商小贩比较多。他告诉我们,有一个商贩卖哈密瓜,不停地吆喝着一块钱一块钱,他以为一个整瓜一块钱,就和妈妈一起吃,一口气吃了13块。吃完后他给人家一块钱,那人说一块瓜一块钱,结果他只好付了13块钱。现在看来13块钱不贵,可在上世纪80年代,这些钱是他工资的1/4多,但是他描述这件事时,好像是在说别人,似乎并不太在意。在现实生活中,海子是一个比较大度的人,但他内心还是很敏感的,比我们普通人要敏感得多。

然而最重要的是海子精神的孤独、心灵的孤独,他的诗歌很少为圈内诗人所理解或者认可,这是他最大的孤独,天才的孤独。

书事

读书、买书、写书(诗歌)、借书、教书、还书,即我说的“书事”,海子和我们在一起主要是和书有关的一些事。

大约20年前,我就购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子的诗》,一直放在我的书房,与我朝夕相伴。我时不时翻翻看看,封面上的他对着我微笑,就像他活着的时候一样,使我觉着他并没有死。

海子教书也是很浪漫的。不像我们上课前一定要写讲义,海子从来没有讲稿,但是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颇受学生欢迎,因为他教的美学课和他的诗歌密切相关。我在他的书架上好像也看见过几本美学的教材,比如《美学概论》等。

海子非常热爱读书,甚至可以说是着魔。有一天我去他的房间,看到他的书架上可能有上千册书。他说昨天读了一晚上歌德的《浮士德》,那本书有好几百页,估计他读了很多遍,有时只是浏览。

海子读诗是在深夜,写诗也是在夜色中进行的。他的诗歌几乎每一首都有“黑夜”、“黑色”、“黑暗”、“夜色”等词语。他曾经对我们说,他写诗前要喝一点点白酒,大多数是北京二锅头,不像朋友聚会时喝得那样多。这时窗外寂静无声,无人无物;室内海子自己在微醉状态中忘掉自己,真是庄子所说的“物我两忘”。这个状态就是他写作的状态,孤独、寂静、无我、无声、天马行空,这就是海子写诗的状态。

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等伟大的诗人几乎都是在孤独中创作了伟大的诗篇,也在孤寂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的诗句则永垂不朽,至今活在人们的心中。海子喜欢、热爱、崇拜这些伟大的诗人,学习并试图超越他们,在对待有形的肉体上也想模仿他们。

海子创作了叶赛宁组诗,一共有五首,概括了叶赛宁的一生。海子与叶赛宁有诸多相似之处,出生在乡村,自称为乡村诗人,和父母相处时间不长,内心敏感,爱情曲折,诗风相近。甚至海子也写了绝命诗——现在多数人认为是海子去世前三个多月创作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说法也能成立,但是我更倾向于他在离世前12天,即1989年3月14日凌晨三四点创作的《春天,十个海子》: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

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

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

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

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

这应该是海子对其短暂辉煌一生的真实、生动、准确的写照。今天,将来,直至永远,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猜你喜欢

  • 临淄石鼓的传说

    春秋时期,黄海边上有一个小村,名字叫仁义里村。有一天,村里一户姓王的人家挖井时,挖出一块石鼓形状的石头,上面刻着两条蟠龙,昂首翘尾,好象要腾空飞去。人们见了无不啧啧称奇。王氏兄弟便跑到村西小山上,请慈云观里的吕道长,到村里去看看这快非同一般

  • 傻女婿拜寿

    女婿,是女儿的丈夫。拜寿,也叫祝寿,向老年人祝贺生日的意思。本故事写一个傻头傻脑的女婿,在给岳父拜寿时闹出的笑话。从前有个傻女婿,要去给岳父拜寿。他父亲因为怕他不会说吉利的话,便在他快要出门的时候,再三嘱咐说:“今天是你岳父的六十大寿,你在

  • 绝世茶计

    一、天下名茶明朝的东南边陲太岳关外是戎朔国的领土。别看戎朔是个小国,可是戎朔国王黑图温却穷兵黩武,骁勇嗜战。黑图温只是个赳赳武夫,他原本对饮茶这等文雅之事不感兴趣,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近来忽然变了心性,命人在国都伊吾城的城门口贴上了布告,要

  • 只有三两重

    从前有个大财主,家财万贯,可 财主夫人的肚子不争气,只生了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出嫁了,其中大女婿和二女婿又奸又猾,三女婿却傻里傻气的。财主担心将来分家产时,三女婿要吃亏,就想帮他一把,可又不能明着给,只好暗地里想办法。这天,财主偷偷找来三女

  • 泥人郎中

    揭榜这天,凉州城的衙门口突然贴出一张榜文,说知府陈安凯的夫人得了怪病,遍请名医束手无策,为此陈知府才重金求贤。榜文没贴出多久,就有人揭了榜。不过让围观众人意外的是,揭榜人居然靠卖泥人为生的瘸子马轼。喝了几副马轼开的汤药后,陈夫人就奇迹般地可

  • 凶手粉墨登场

    一幅古画,引发一场离奇命案。素有“高神判”之称的平乐县知府高青书还未来得及彻查,一个接一个的凶手便粉墨登场——(一)第一个凶手是书生夜深人静,明月朗照。平乐府衙内,知府高青书仍在青灯下字斟句酌地阅览案卷。“大人,你还没歇息吧?卑职周文元有要

  • 乾隆宝座会杀人

    引子民国元年,清帝退位,全北京城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中。著名京城小吃——京一处烧卖铺在今天更是热闹非凡,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要看皮货商郭家和孔家到底是谁“财过北斗”,谁能够第一个在京一处当“皇帝”!这京一处早年间是个十分寒酸的小吃铺,后因得乾隆钦赐

  • 朱重八戏封栗子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名叫重八,祖籍是江苏沛县,相传家住朱家龙窝。父亲朱世珍娶了邻村陈家龙窝的姑娘陈氏为妻。元朝末年,朝政昏庸,兵匪为患,加上连年大涝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逼的朱、陈两家相继搬迁。朱家经过几迁,最后迁到濠洲钟离东乡,朱重八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