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司马光写《通鉴》

司马光写《通鉴》

收录日期:2025-11-20 20:49:26  热度:9℃

王安石罢相以后,宋神宗还把王安石定下的新法维持了将近十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死,年才十岁的太子赵煦(音xù)即位,就是宋哲宗。哲宗年幼,由他祖母高太后临朝。高太后是一向反对新法的。她一临朝,就把反对新法最激烈的司马光召到东京担任宰相。

司马光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大臣,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的名声,从他幼小的时候已经开始传开了。他七岁那年,就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寒冬,他总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司马光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宋神宗在位的时候,司马光担任翰林学士。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来是要好的朋友,后来王安石主张改革,司马光思想保守,两个人就谈不到一块儿去了。

王安石做了宰相以后,提出的一件件改革措施,司马光没有一件不反对。有一次,司马光向宋神宗提出要求取消青苗法,同时,以老朋友的资格,写了一封信,责备王安石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惹是生非,搜刮财富,还拒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王安石写了一封回信,对司马光的四条责难针锋相对地作了反驳。信里说:我受皇上的命令,改革法制,怎能说我侵犯别人职权;为国家办事,怎能说我惹是生非;为天下理财,怎能说是搜刮财富;驳斥错误的言论,怎能说拒绝意见。

司马光接到回信,气得要命。但是眼看王安石有皇帝撑腰,也无可奈何。最后,他辞去朝廷职务,离开京城,到了洛阳,表示不愿过问政事,关起门来写书了。

原来,司马光对历史很有研究,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通晓从古以来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他又觉得,从上古到五代,历史书实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于是,他很早就动手编写一本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书。宋英宗在位的时候,他把一部分稿子献给朝廷。宋英宗觉得这本书对巩固王朝统治有好处,十分赞赏这项工作,专门为他设立一个编写机构,叫他继续编下去。

宋神宗即位以后,司马光又把编好的一部分献给宋神宗。

宋神宗并不信司马光的政治主张,但是对司马光编书却十分支持。他把自己年轻时候收藏的二千四百卷书都送给司马光,要他好好完成这部著作。还亲自为这本书起了个书名,叫《资治通鉴》(“资治”就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意思)。

司马光罢官回到洛阳之后,就专心写《资治通鉴》,一共花了十九年时间,才把这部著作完成。这部书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公元959年,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为了写这一部巨大篇幅的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除了采用历代的正史之外,还参看各种历史著作三百多种。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由于它的材料丰富、剪裁恰当和考证严格,加上文字精练生动,所以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它对于后来的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在整整十九年时间里,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著作上面,每天工作到深夜。到《资治通鉴》完成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大多脱落了。由于他在史学方面作出了贡献,他被认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司马光在洛阳写了十多年书,但是因为他反对新法出了名,一些保守的官员都很记挂他。他虽然口口声声说不谈政治,但是许多人还把他当作“真宰相”看待,连普通百姓也知道洛阳住着一个司马相公。

高太后临朝执政,把司马光召回朝廷,司马光已经是又老又病了。但是,他反对王安石新法却丝毫不肯放松。他一当上宰相,第一件大事就是废除新法。有人劝阻他说,神宗刚刚去世,马上把他的政治措施改掉,总不大好吧!司马光气呼呼地说:“先皇帝立的法度,好的自然不要去改动,像王安石搞的那一套,却是害民的事,为什么不能改?再说,现在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是神宗的母亲,做母亲的改动儿子的主张,有什么不可以?”

就这样,他不顾许多官员的反对,到了第二年(公元1086年),就把王安石建立的新法一古脑儿废除了。王安石听到这个消息,当然十分生气,不久就郁郁不乐地死去。而司马光的病也越来越重,在同年九月咽了气。

猜你喜欢

  • 算命该不该信

    这天老王和老婆一大早就吵了一架,在去公司的路上,都是气呼呼的,到了公司,又被领导批了一顿,原因是昨天一个客户投诉。就这样,一整天的时间,老王都觉得处处不顺心,总感觉是不是今天哪里被冲到了。终于下班了,在回家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个算命的摊子,

  • 转念之间

    钱军与郭福是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一起进入国有企业省食品集团工作。刚刚迈入职场,两个年轻人均努力地放下身段,从基层做起,并虚心向身边老同事学习。同事们都很关心他们,也没客气就把具体事情都交给他们跑腿,他们也很珍惜这样的锻炼机会。

  • 无法忘记的痛

    “对不起,你真的很好,可是我只想你做朋友……”她说完这句,“轰”的一声,天空出现了一道闪电,像是替我抱打不平。我破涕大笑着:“哈哈,这是第八个了!”天空下起了雨,一道雨滴滴落在我的额头上,从上而下流过我的眼,再从我的眼角再流到脸颊,最后流落

  • 白池

    (一)乔德明今年面临中考,全家人都很着急,但是他本人倒很悠闲自得,既然他这么洒脱,不如我们也洒脱一下,叫他乔吧。(二)乔在小学时学习很好,上了初中看了很多的书,懂了很多的道理,知道了国外的教学方式,就忽然发现学习没有动力了。刘英是他的语文老

  • 田间地头的穷戏乐

    一大早,在生产队长急促的哨声和催嚷的叫喊中,社员们扛着农具拉开各自的篱笆院门走了出来,顶着一片熹微的曙色和晓风残月匆匆地出工了。男人边走边揉眼睛打呵欠,女人头都没顾上梳。也有年轻妇人临行前草草地喂了娃儿奶水,出门了衣衫还没收拾好,晨风一吹便

  • 钓鱼

    鱼池,是本省一个出了名的致富村,家家户户都有鱼塘。曹余,是本市一个出了名的小科长,可谓是家喻户晓,虽官职很小,但他人际关系出奇得好,要问他这市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那真是卖肉的切豆腐——不在话下。这次市里花大力气钓出了多名贪污受贿的官员,不过据

  • 改变

    我们是一个国营企业的建筑公司,我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从来都是哪里有工程就要在那里工作。而今年我们刚接到了一个项目,因为是刚投标得到的项目,项目上的很多设施都不是那么完善,而且业主前期还让我们垫资三个月。而我们自己只是一个分公司,没有那么多

  • 乡间少年

    大雨刚停,二狗子立刻脱下衣服,只穿着一条小裤衩,提着小桶就往外面跑。身后传来母亲春花着急的叫喊声:“你又跑哪去啊?怎么就这么不让人省心呀……”除了耳边飞奔而来的风,母亲后面的话二狗子一句也听不到。话说这二狗子要干嘛去,为啥要跑那么快,那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