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唐高祖李渊为何两次想要杀掉李靖?李靖究竟

唐高祖李渊为何两次想要杀掉李靖?李靖究竟

收录日期:2025-11-20 18:19:44  热度:8℃

提到李靖,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哪吒的父亲托塔天王李靖,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天王李靖可是真实存在过的,他的人物原型就是隋唐著名将领李靖,一个被唐高祖李渊赞为战神的大将军。高祖李渊非常钦佩李靖的军事之才,曾自豪的夸赞李靖: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靖!

别看李渊对李靖的评价如此之高,在他刚起兵那会儿,他头一个想杀掉的人就是李靖!

李靖是官宦之子,他的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祖父李崇义是永康公,任殷州刺史,父亲李诠更是官至赵郡太守,所以他从小就衣食无忧,受家庭文化的熏陶,更是文韬武略俱全,是一位翩翩佳公子。

隋朝时期,李靖便已步入官场,虽然他担任的都是长安县功曹、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这样的小职位,但是当朝的很多名臣都听说过他的名号。吏部尚书牛弘、左仆射杨素都称赞过李靖,称他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王佐之才!

隋末,窦建德、翟让、李密、杜伏威、辅公祏等人相继反叛隋炀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早有异心,在暗地里招兵买马。李靖发现了李渊的异动,便把自己乔装成囚犯,准备向隋炀帝杨广举报李渊意图不轨。可是等他刚赶到长安,李渊随即便攻下了长安,很快他就被李渊捉住了。

李渊对李靖不识抬举的举报行为很是愤怒,他本打算杀了李靖,但是在行刑的时候,那李靖却大喊一声:您带领义军是为了铲除暴君平天下的,如今怎么不想着怎么做成大事,反而只顾着解决私人恩怨这样的小事,还要杀掉像我这样的人才呢?李渊听了很是惊讶,李世民也是如此,他们都认为李靖胆识过人,可以招为己用,便留了李靖一命。

后来,李靖被李世民召入幕府。武德元年,李渊建立了唐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由于各方的割据势力还没有完全消灭,因此自李渊称帝建朝以来,他始终以清除割据势力为重心。

武德三年,李渊跟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立下军功。同年,南梁萧铣企图攻取唐朝的巴、蜀等地,李渊派李靖去平定萧铣。途经金州时,李靖遇到了庐江王李瑗,李瑗是奉命出兵剿灭蛮兵的,但是他与蛮人邓世洛多次交锋都没能战胜。李靖主动为李瑗出谋划策,一举击败了蛮兵。等李靖抵达峡州时,险塞之地均被萧铣所掌控,李靖前进不得。

李渊见李靖迟迟不行动,就怀疑李靖是故意这样做,为了拖延战机,遂千里传给许绍一道密诏,即处死李靖。许绍与李靖共同抗击南梁萧铣,他了解李靖的为人,也十分欣赏李靖的才干,不忍心看到李靖死得不明不白,便上书替李靖求情,李渊便又饶了李靖一次。

再后来,李靖先后立下大军功,捷报不停地传到李渊面前,举朝震惊。李渊高兴的说:朕听说用人要用有过失的而不是有功劳的,如今看来果然是这样!李渊对李靖越来越器重,甚至将三军主帅之权都交给了李靖。为了让李靖安心替他卖命,李渊还专门给李靖写了一道敕书告诉李靖:以前的事朕就不怪你了!荣华富贵一定少不了你!

猜你喜欢

  • 配姻缘

    很早以前,有个叫吴三的人,那年24岁,还没有娶上媳妇。这天,他一个人扛着锄头下地锄田,走到半路,看见路边的大树下,有个老者坐在树荫里,守着几堆碎碗碴玩儿。吴三觉得有点好笑,就站下来看。老者就像没看到他,继续玩儿。他看看这堆,拿起一块儿,看看

  • 紫荆山的传说

    在朔县东南方向,有一座巍峨的大山,叫紫荆山(民间多称莲花山)。关于这座大山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紫荆山光秃秃的,连一根草也没有。这里的百姓生活得很艰苦,一则这里地薄没有产量,二则牲畜也难养,三则北方的匈奴没准什么时

  • 飞毛腿季丹山的故事

    我的家乡是昌邑南部的石牛庙村,为何叫石牛庙呢?是因为村西北角埠岭上有一奇石如牛,旁有庙宇奉祀神牛而得名。石牛庙出了个飞毛腿的故事很快传到了在京城为官的刘墉的老家高密——我们村与高密县相邻,只隔着一条官河。刘府立即差人到了俺村,让季丹山到京城

  • 娃娃寻“罪证”

    文革中的那一天,一个看上去像学生模样近二十岁的年轻人,他穿着黄军装,手里拿着红宝书,走起路来雄赳赳气昂昂的一副革命架式。年轻人他已经是一个革命闯将,头脑中已经装满大义灭亲的忠于思想,他是特地来寻找他亲人的“罪证”。那一场声势浩大的文革运动,

  • 都是蟑螂惹的祸

    小袁是个普通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一样每天过着睡觉睡到自然醒的生活。闲来无事就和一帮狐朋狗友到处乱逛,上课除了第一次就再也没去过。可是,突然有一天也不知道他发了什么疯竟然宣布要好好读书﹑重新做人,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之后,朋友叫他也不理,整天就

  • 神奇的“药丸”

    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个名叫牛柳村的小村子。村子里有一个吝啬教书先生,名叫高金斗,长得尖嘴猴腮。每日教十几个学生诵经背诗。有一日,新来的一位学生的父亲邀请高金斗赴宴。高金斗听闻欣然答允,却要求在三日后会宴,心想;这次非得捞上一顿。便在家里饿了三

  • 慈禧太后观玉扇留诗的喜怒事

    清朝末年的储秀宫,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慈禧太后走出了宫殿,太监李莲英和宫女们拥着她随行。慈禧太后漫步来到花园里,欣赏着盛开的五颜六色花朵,又看着假山旁龙头吐泉、池子里水中倒影,再观看那群鱼飘游,寿龟时隐时现,她心里十分高兴。她高高兴兴在园

  • 武则天惜才

    武则天初登皇位时,宰相是被誉为“上官体五言诗鼻祖”的上官仪。上官仪有个小孙女叫上官婉儿,十来岁就能写得一手好诗,而且她所写之诗,并不停留在吟风弄月上,而是深深地关心着百姓疾苦。武则天看出上官婉儿成人后必是一个能为百姓谋福的人,所以对她特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