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不够朋友”

“不够朋友”

收录日期:2025-11-20 14:07:53  热度:8℃

J是我中学的同窗好友,上世纪60年代初毕业后,我应征参了军,他辗转去了日本东京。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在东京开了一家“中华料理”。我儿子高中毕业后,在他的帮助下,顺利地到东京去留学。

儿子先在语言学校就读,吃饭睡觉暂时由他帮着解决。为儿子出国,家里背了不少债,儿子很想找份工作,尽快自立并帮我早点还清债务。于是,我很委婉地问朋友,我儿子能不能在他店里打工。谁知他一口回绝说:“什么忙都能帮,唯独这个忙不能帮。”我很纳闷,有不少从国内过去的人在他店里打工,我儿子为什么不能?这还不说,儿子每天放学后到他店里吃完晚饭,他就像赶鸭子似的催儿子出去找工作。儿子那时人生地不熟,更要命的是不会说日语,找了好多天也没着落。儿子之前从未离开过家,怎么说也是家里的“宝贝疙瘩”,现在什么都要靠自己,心里说不出有多苦恼,好几次在电话里伤心地呜咽。我与老伴除了苦苦相劝,也很无奈。有时也暗暗埋怨朋友帮人不帮到底,有点“不够朋友”。后来,儿子几经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份洗碗的工作,开始了自己在外租房的独立生活。

按照日本政府的规定,读完两年语言学校,如考不上大学,就得打道回府,这对于原先没一点日语基础的儿子来说,无疑是够难的,特别是他经不住打工收入要比国内高出许多的诱惑,准备放弃读书。他瞒着我和我的朋友,在很远的地方又另外找了一份深夜班的工作,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朋友知道后,在电话里对我一个劲地吼叫:“我是让你儿子来读书的,不是来搏命赚钱的。”又气冲冲地问我:“有你这么做父亲的吗?不想读书,就让你儿子赚点钱回去算了。”我寻思,在你身边你不管,反倒朝千里之外的我发火,我能有什么办法?想想他真有点“不够朋友”。后来,我与老伴连连写信劝导,朋友也多次到学校督促,儿子才打消了弃学赚钱的念头,赴日两年后终于考上了大学。

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未料有天我刚到单位,就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儿子吞吞吐吐地告诉我,说我朋友不肯在一年一度的担保书上签字。我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担保人不签字,就意味着无法继续办理签证,如此一来,学业中断不说,东京也不能再待下去了。我问儿子是怎么回事,问了半天,也没问出个结果。我赶紧向朋友询问,朋友只是笑着安慰我,说是吓唬吓唬儿子,无非是想以此让他读书努力点。真是的,这样的玩笑也敢开?儿子如果当真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朋友真是“不够朋友”。后来我才知道,是当时有人向朋友“告发”儿子读书有点放松,他才以拒绝在担保书上签字逼他改正。这是几年后朋友与我见面时告诉我的。

正是这位“不够朋友”的朋友,让远离父母的儿子一步一步走在正道上。大学毕业后,伴随日本文部省专对外国留学生的“全额奖学金”,儿子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如果没有这位朋友当初的“不够朋友”,我敢说,就没有我儿子的今天。


猜你喜欢

  • 最白痴的犯罪行为

    1910年:美国一位名叫约翰·史密斯的男子决定抢劫银行,他身穿女性紧身内衣进入银行大厅,所有客户和安全保卫均对史密斯的怪异行径捧腹大笑。在场的人们并未阻挡史密斯走向银行点钞台,然而大家却并未看到史密斯对银行抢劫,相反,史密斯在点钞台紧张之际

  • 会说话的头颅

    一个猎人在灌木丛中捡到一颗老人的头颅。他就问:“你怎么会到这里来的?”头颅回答:“是因为我爱说话的缘故。”猎人便跑到国王面前报告:“我在灌木丛中捡到一颗会说话的人头。”国王从来没听说过人头会说话,他召来了大臣,询问他们是不是听说过这样的事。

  • 风雪夜归人

    去年年底,我扛着一个蛇皮袋打工回家。袋子里是一床破被子,一个木工刨和给儿子买的一个上了发条会跑的坦克玩具。路上下起了大雪,车不敢开快,到县城时天已全黑了。大巴小巴平时见了客人你拉我拽的,这会儿却连个影儿也没了。我回家心切,加上打工挣的钱早已

  • 谁跟俺儿媳妇贴脸了

    从前,张黑子和哥儿几个去刘财主家当短工。刘财主的儿子常年在外做买卖,只有刘财主、他儿媳妇和三岁的小孙子三人在家。张黑子他们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给刘财主家干活,每天人都累得不得了。可刘财主每天给他们吃的都是杂合面大饼、咸菜、稀得不能再稀的米汤

  • 离婚

    王多是个贫嘴的人,同学会刚刚开始,他又逮住郑州和傅洁两口子了。郑州和傅洁可是同学中难得的同学夫妻,混得也不赖。可王多不以为然,撇撇嘴说:“我敢打赌,只要我一张口,他们俩就得离婚。”旁边的同学知道他喜欢瞎贫,都没当回事。王多见大伙儿不信,就大

  • 张大嘴进城

    张强天生一张大嘴,胃口很好,特能吃。十五岁那年,村长嫁女大办婚宴,不论是否沾亲带故,喜帖是挨家挨户地发了。明摆着,借机捞一把呗!张强家境不好,平素又和村长家没有人情往来,五十块钱的份子随出去,张强爹那个心疼劲儿就甭提了。开宴那天,张强跟着老

  • 大爷难当

    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又道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可如今世道变了,欠钱的成了大爷,那些追债的跟在欠债的屁股后面,反倒成了龟孙子。似乎欠钱在当今已经形成了一种时尚,欠钱的人红光满面,债主反倒灰头土脸。海杰公司的老总杨海杰就是这样一个红光

  • 我们对富豪的想象

    微博上有人曝料,某富豪过生日大宴宾客,请来了400名演艺圈大腕,阵容强大超过春晚。几年前,机缘巧合我去过这富豪的家,他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富起来的那批人,后来不知走了什么门路,一直保持着富豪状态而没有出事。严格地说,那不是他的家,他平常住在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