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闺蜜之道

闺蜜之道

收录日期:2025-11-21 07:51:25  热度:8℃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千真万确的。有心自然有策略、有计划、有目标,再加上有恒心、有毅力,不成功的概率相对就低。

心是力量之所在。

我常跟我的同事开玩笑说:世界上办不成功的事,多半是没有下死劲对准那件事来办。如果有哪一个月,我没有给你发工资,哪怕怎么困难,你都会想尽办法把我翻出来,因为你一门心思全放在要你应得的那份工资上。

我自问是个对朋友相当有心的人。我也有很多对我很有心的朋友。以下就是让我很感动的一个例子。

话说我初进香港财经界,服务的新鸿基证券集团,只有两位女性在管理层的高位。一位是我,掌管集团所有后勤部门。另一位是玛利。她是大律师,辖下是公司法律和秘书部门。在集团的职位和职权上,我们各有千秋,可绝没有同性相妒相拒。相反,我俩非常惺惺相惜,更由于在行政管理理念与职业女性甘苦上的意见相当不谋而合,因此成了好朋友。彼此做同事3年之后,各奔前程,见面机会有如牛郎织女,一年顶多一次。但一有金融风暴发生,玛利必定打电话来问你没事吧,当我回应还成,她就说只要你好,我就放心了。这无疑就是有心的表现。的确,以我们的心思,长久有效而且温馨地保持了友谊,且日益深厚。

玛利知道我有一个怪僻,就是喜欢毛毛熊。都一把年纪了,偏爱抱毛毛熊。于是每年我过生日,玛利都准时送给我一只毛毛熊。我一向是把它们放在床上。过了十年八载,床上放不下这么多毛毛熊了,而且我老公对它们不大客气,一回家,就一手把它们扫落地上,自己跳上床蒙头大睡。于是,我另找安置它们的地方。就让它们排列坐在楼梯上,一级坐一只毛毛熊,到现在,二十多只坐得满满的。每次回到香港的家,就想起玛利和我们这一段温馨的友谊。

最近玛利退休了。我送了她一块手表和一张字条:我本来很心痛花一笔钱给你买这块手表。后来细心地计算了一下,认识你三十年,一共超过一万天,不少于262 800小时,就别算多少分与秒了。以每天计算,我也只不过一天为你花几块。不算贵了,你收下吧!

玛利欣然收下,且向我回了礼,是一张写了我名字的慈善捐款收据,且有一个粉红的水晶球,并愿我常常摸摸水晶球就可以心想事成。我把它放在办公室里,非多摸几遍不可。我的愿望恰恰如玛利一样,早点退出江湖,而不休于生活呢。

友谊真好,知道有人疼自己,在别人的生活中脑海里有自己的份,那种感觉往往是奋斗力量的源泉。如何可以与朋友加强这种生活的力量和幸福感?只要有心,自然有好办法,不必花费而力量无穷。

猜你喜欢

  • 凭什么被老板看中?

    香港金牌经纪人赵润勤,在星光背后工作了30多年。这个鬼才星探”,曾经拿着一架宝丽来照相机,蹲守在香港尖沙咀、铜锣湾和中环等繁华地段的街头,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等待惊喜的出现。别小看了这个工作,正是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扫街&rdquo

  • 写好遗书上岗的特工

    美国总统身边总有一些身穿黑色西服、戴着黑色墨镜的家伙,他们与总统形影不离,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时刻注视着周围的情况。他们就是被称作总统保卫者”的特勤局特工。这些特工们是如何炼成的呢?长达9个月的身份审核想成为特勤局特工的申请人并不容

  • 能力不是能耐

    董军是名牌大学毕业,毕业后,进入了一个大公司研发部做研发。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自己独自研发了好几种新产品,给公司创造了很高的利润。公司老总是个看重人才、赏罚分明的人,给他发了相当高的奖金,还给他配了辆轿车。董军的能力得到了公司上上下下的认可

  • 不要让你的才能迁就平淡的生活

    戴尔·卡耐基曾于过许多工作,但都没有出色的表现。他到汽车公司推销汽车,工作依然没有调动起他的激情。他在推销时,只是像背书一般地把汽车的性能、价格、优点等说一遍。一天,一位老人来看车,卡耐基又把他常背的汽车推销经”背

  • 孤胆邮差

    在硝烟弥漫的伊拉克巴格达市,爆炸、枪击、绑架等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使这里成为危险之地。然而,仍有一群孤胆邮差”,每日穿梭于巴格达的大街小巷,为人们带去亲友的嘱托和祝福。法伊克·马哈茂德,巴格达北部艾德哈米亚地区的一名

  • 目标:1000人

    王帅,某中医学院针炙专业大四学生,从大二下半学期开始逃课回家坐诊。2010年1月来到北京,在5个月的社会实习期里,进行了扫楼式的医疗服务,她的目标是:1000人。逃课郎中王帅在大学的成绩一直不是最好的。因为我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特别认真去

  • 零的故事

    在大学里,我似乎从没为将来的工作发过愁。天生我才必有用,帅气,灵气,豪气,发表过不少文章,而且,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回父亲的公司,一下子就站在巨人的肩头了。所以,整个校园生活我过得风流快活。毕业,我选择了自由,先到一家广告公司应聘。面试我的是

  • 想起我的打工岁月

    1992年我大学毕业,就到了深圳打工。那个年代,对不少大学毕业生来说,最佳的选择不是去国有企业得到一个铁饭碗,而是能够进入外资企业,或者到特区去闯一闯。除了工资收入的原因,还有一点是厌烦了为得到一个铁饭碗背后的勾心斗角。到外企,年轻人没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