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追寻姥姥的味道

追寻姥姥的味道

收录日期:2025-11-20 17:28:36  热度:8℃

到了外地旅游,当地的特色食物是必需要品味的。譬如,到了青岛就要吃海鲜;到了云南就要喝玛卡酒;想去台湾而还未成行,那么到了厦门就得去领略台湾小吃一条街。我们到了婺源,品味了当地特色的红鲤鱼、糊豆腐、粉蒸肉等以后,我问店家:“有没有蔬菜类的农家土菜?”店家于是推荐说:“有本地野菜要不要?”“要得!”我立即应承:“不过,还是要等我妻子来了再做定夺。我妻子现在宾馆有事,一会儿就来。”

待妻子来到,我请她去鉴别店家推荐的野菜,看看是不是适合我们口味儿。看过以后,妻子说:“这野菜不稀奇,回家后在我们小区里就能采摘到的。这种野菜叫做酱瓣草!”“哦,酱瓣草我知道的,它又叫做马齿苋或长命菜……”结果我俩就辞掉了那份所谓的当地野菜,可是回到苏州后,我们小区里竟然一株马齿苋也没见着,原因可能是新来的物业将野草清除得过于干净彻底了。我和妻子再刻意留心到每天必去晨练的护城河

景观带去查找,好几个圈子观察下来仅仅在人民桥东南堍石头台阶的缝隙中终于见到唯一的一株马齿苋。仅此一株,太过孤零零了,我们怎舍得让它绝迹啊!

“小时候的情景让我油然而生,那时的野菜比比皆是俯拾皆是,那可是至今无法忘怀的姥姥的味道啊!”我的回忆中既有童趣的幸福又有思亲的凄楚。

在我刚刚记事的光屁股幼童的时候,姥姥从山东老家来到江南小城松江县与我们汇合。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家餐桌上开始经常有了各种野菜烹制的菜肴。随着我渐渐长大,我才逐步明白了这些野菜的名称:酱瓣草、灰灰菜、地皮菜、马兰头、荠菜、婆婆丁……姥姥做的饭菜非常好吃,野菜的味道不比菜场买来的蔬菜逊色,甚至吃惯了人工栽种的,再吃到姥姥亲自采集来的野菜,反而还会觉得野菜更加好吃呢。

那时节我家吃野菜,并不是因为经济条件窘迫。在我2岁时、也即1954年,我的父亲已经是奉贤县长,我的母亲也有正式工作,我们家比之一般的城市居民还是不算贫困户的。姥姥说:“在老家摘野菜、吃野菜习惯了!”她还未及从营养学角度分析。

我们家搬到苏州以后,我有4岁了,我就开始跟着姥姥摘野菜了。刚开始时,父亲是苏州地区水利局局长,我家就住在位于人民路张果老巷的机关大院里。偌大的院子以前好像是个私家园囿,加之大院隔壁还有空旷的圈围,姥姥领着我于是大有用武之地,摘不完的美味野菜、收不尽的绿色食材。有一次,姥姥还教我采收柳树的嫩芽,可好玩了。这些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材,姥姥有各种烹制方法,清炒、凉拌、腌制或和面做成包子、油炸面鱼或搭配荤食做成特色佳肴……我已经许多许多时候只能在梦里回味了。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供应紧张,买什么都要凭票。记得那时许多人吃不饱,只能用青菜充饥,结果不少人因此而得了青紫病。我们家就比较幸运了,因为姥姥除了会用野菜补充食材之外,她还会领着我们三个孩子摘取地瓜藤、南瓜蔓、香椿叶等做成食物。秋冬季节,姥姥还教会我捡拾枯树枝、用自制耙子搂枯草、收集梧桐落叶等,用于烧大灶。否则,一家六口的煤球供应计划也是不够用的。

我还在追寻姥姥的味道,可是我和妻子在老城区用尽脚力之所能及,始终也未能找见诸如灰灰菜、地衣等野菜的踪迹,就连马兰头、荠菜也是往往只能到菜场买到人工栽种的。

印象中,姥姥从我们家搬到苏州农校起,就开始在自家院子里种菜,其中的几畦韭菜更是家搬到哪里就带到哪里。这期间我记得的就有,搬到了复兴桥、搬到了泗井巷、搬到了西瓦爿弄、搬到了……直至姥姥34年前辞世,享年97岁。

姥姥的味道还在的,只是仅在我们的记忆里了。

猜你喜欢

  • 悬在半空中的裤子

    五婶近来有点烦,一心期盼着邻居八爷赶快闹个小病小灾,好让她有机可乘。魂不守舍的五婶每天早晚都要去八爷家扭上几趟,就想知道八爷的近况。其结果很令五婶失望。八爷依旧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眼瞅着时令已进入腊月,那只放

  • 大米的妙用

    稻穗又黄了,今天柳金泉早早地就备好了酒菜。为啥?他侄子柳小飞打电话说了,今天要来串亲戚。说起这个侄子,柳金泉打心眼里佩服,一个人在黄河滩承包了几十亩地,全部种上了无公害绿色水稻,每年的收入都在五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水稻大王”

  • 帅哥让座

    李小朗是个喜欢赶潮流的人,现在不是流行哈韩的服饰吗?这天,李小朗早早就到一家韩式美饰店,让美服师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哈韩的帅哥。瞧他那样子,卷发金黄,白袖长长,真是帅气倜傥啊!李小朗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由伸出手来,得意地打了个响指,然后仰着头

  • 夜遇好人

    田大华去罗桥村讨债,在距罗桥村最近的公路上下了车,天色几乎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田大华四下看了一下,连一辆出租三轮车也没有,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想打个电话,手机却没电了,田大华懊恼不已,不由地骂了声娘。田大华发现除了和自己一起下车的一个老乡,公路边

  • 不嫁高个的理由

    小妹今年28岁了,还没有嫁人。小妹迟迟不能出阁的原因是因为她择偶的条件过于苛刻。她身高只有155厘米,却非要找一个身高178厘米以上的。仅此标准,就令无数对小妹有意的男子敬而远之。前几天,小妹突然领一个身高估计也就160厘米的小伙儿到家里,

  • 信号

    王菊花并不是对大成不放心。她隔三差五地翻看一下大成的手机,不能算是一种提防,顶多只能看作是留了个小心眼吧。也许是王菊花听多了某种关于手机的言论,或是看了什么报道、影视之类受了启发,总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王菊花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时不时翻

  • 这个外商看中了啥

    林军在省城开了一家服装厂,近两年产品销路一直不好。今年初,他带着老婆莜英精心设计的几款时装样品去参加春季时装展销会,想碰碰运气。这天上午,一位30岁上下、身穿名贵西装的客人踱步来到林军的展位前,转来转去,时而对着林军友好地笑笑,不一会儿他的

  • 摸美女

    大李和大刘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这天中午他们从一家饭馆出来,从他们走路的样子看,还真喝了不少酒。他们在大街上边走边说笑,然后就吹起牛来,吹谁的胆子更大,吹来吹去,结果当然是谁也不服对方。大李忽然用手往前一指道:看见那个美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