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吴三桂为什么要反叛清廷?他是一个什么样的

吴三桂为什么要反叛清廷?他是一个什么样的

收录日期:2025-11-20 19:41:32  热度:9℃

吴三桂是明清两朝重臣,在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之后,转而投向清廷,开启山海关,将清朝铁骑放进了中原。随后他又跟随清军,一起镇压农民起义军以及南明势力,因为功劳极大,被清廷册封为平西王爷,坐镇云南。

吴三桂是平西王爷,在云南一方佣兵自重,那么他为什么会公然反抗清王朝呢?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也就利益两个字而已。

吴三桂最开始投降清王朝,就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当时李自成的军队集结在山海关,第一次交战吴三桂输了。而李自成的军队还在源源不断的向山海关补充兵力,这种情况下,吴三桂根本没有胜利的希望,很有可能还会全军覆没。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得打开山海关,与清廷一道联击李自成所部。

吴三桂与清廷联合击败李自成之后,吴三桂仿佛就成了清朝的官员,帮助清朝平定南明势力。而清朝好似也对吴三桂信任有加,封其为平西王爷。两方和睦的遮羞布下,实际上是各有打算。

首先从清朝来看,他们刚刚入关,并没有坐稳江山。而且对整个明朝版图地势也不甚了解,如果贸然激进,并不能安稳的度过入关初期。因此他需要吴三桂及其军队帮助他们镇压南明势力,从而达到建立全国政权的目的。

吴三桂虽然投降了清王朝,但是他想要的是在一方割据,养活自己的军队,成为一方的土皇帝。所以他在帮助清廷镇压南明的时候,借镇压之由,要着高额饷银。

这是两方各自的打算,但是在形势安定之后,就有所变化了。

清廷在稳固自己的统治之后,急需在政治上实现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在军事上裁减军队以减轻财政上的压力。所以才会在云贵地区派遣行政长官,并且准备裁撤军队,修养生息。而这个时候,吴三桂手里的兵权,以及每年索要的高额饷银,就成了清廷的忌惮和负担。在南明势力被消除之后,向吴三桂开刀,已经是既定之事。其实早在康熙二年,清廷就已经有所行动。先是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理由,收缴了吴三桂的平西大将军印信,随后又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康熙。六年,又乘其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之机,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中央。同时,还剥夺了他的司法特权,平西藩下逃人,俱归有司审理,章京不得干预。而吴三桂的对付手段呢?就是以构衅苗蛮,借事用兵,不断的向清廷索要高额饷银。

清廷与吴三桂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到了爆发之际。康熙借尚可喜辞官之机,颁布削藩令,下令撤蕃。

这一命令的下达,一下子就触及了吴三桂的根本利益了。吴三桂打的就是坐镇一方,形成割据势力,当土皇帝的美梦。清廷这么一个政策下来,他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考虑到己方兵强马壮,且有云贵地区作为支撑,吴三桂便决定起兵反清了。

吴三桂是一个彻底的投机分子,一个两面三刀的小人。他的心里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家国利益,都需为个人利益让步。所以他在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皇帝下令他援助京师之时,才会呈观望之势。在明朝灭亡之后,在李自成和清廷两者之间徘徊,随后考虑到清廷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因而投降清朝。随后在清朝的政策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时,立刻起兵反抗。

吴三桂是明朝叛徒,同时也是清廷反贼。两个主子,都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而选择了背叛,实在是背信者典范。

猜你喜欢

  • 李一刀

    药都最盛时当数康熙年间,全国百万药商汇聚于此,商栈会馆自然比肩接踵。同属西路的山西和陕西药商为了一展富有,决定合修一座山陕会馆。会馆动工之时就议定修一戏台,供闲时听戏所用。药都会馆几乎座座内设戏台,要想超人一筹就只有在戏台上装上精致的木雕。

  • 斗玉

    陆王之争明朝初年有个藩王,聪明绝顶却凶残无道,地方官拿他也没办法。他还有个癖好,酷爱玉器,不仅四处搜集佳品,还养了不少玉工,自己采办美玉雕制。有一年,藩王收了一大块名贵山料,府中的玉工没人敢下手,有人便说吴门玉工冠绝天下,还是去苏州请名工来

  • 二月二青龙升

    很久以前,城山脚下有个李家庄,庄里住着个名叫辰生的小伙子,与母亲二人靠种山下的二亩薄地过生活。那一年,天干地旱,田里的庄稼几乎无收。百姓们拖家带口,四处逃荒要饭。这天,辰生正在山上砍柴,因肚中无食,又忧心母亲在家中挨饿,忽觉天旋地转,两眼一

  • 鲤鱼穿衣

    唐朝开元年间,潍县有个孤儿叫杨表天。他娘临死前,把他托付给表叔和姑姑学捕鱼。这天早晨,杨表天把渔网收拾好,正要跟表叔出门,姑姑却把他叫住,拿出一件棉裤来,塞到他的背包里。杨表天一咧嘴:“姑姑,现在可是三伏天,不用穿棉裤。”姑姑笑着说:“棉裤

  • 八卦向阳花

    四川遂宁隐居着一位高人,叫邰庚年,此人通周易八卦、奇门遁甲之术,能预测未来。其神,其玄,让人惊叹。那年,遂宁一恶霸在大街上强抢民女,打死民女亲人后大摇大摆离去。那女子悲痛欲绝,十分可怜。这一切让邰庚年尽收眼底,掐指一算正色说道:“姑娘切莫悲

  • 竹龙

    江南一带,河道众多,但当初还没通自来水的时候,一般人都是打井水来饮用,因此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水缸。打来的井水要加点儿明矾沉淀,沉在缸底的污水则用一根竹筒汲出来。竹筒一头留着一节,上面开一个小孔,拇指正好按住。按住小孔将竹筒插到缸底,再放开拇指

  • 传家之宝

    树大招风清朝宣统年间,河南彰德有一家有道古玩铺,老掌柜王老爷子已年近古稀,便把生意全都交给了儿子王启顺打点,他自己则在家中习字作画,过起了清闲日子。王家的生意做得童叟无欺,在当地很有声望。不过,比他家声望更出名的,还要数他们家的传家之宝,南

  • 蒙汗药的传说

    有一年,隋炀帝南下赏鱼,遇见了怪事,从河间到江都,好几处赏鱼大会刚进行一半,大群鱼肚就翻了白。更奇怪的是,那些鱼,每每在皇帝败兴走后,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皇帝恼羞成怒,便以当地官员包藏祸心问了罪。眼看再过两天,龙舟就将抵达余杭,县令张士衡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