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可怕的虚假安全

可怕的虚假安全

收录日期:2025-11-20 20:26:57  热度:8℃

可怕的虚假安全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了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更令人费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完成任务归来着陆前的几分钟。

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现象。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类心理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由于大脑正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

在返航途中,飞行员精神越来越放松,当他终于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飞机离跑道越来越近时,他顿时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因此人们管这种状态叫“虚假安全”。

在人生的路上,也有很多“虚假安全”。当你通过重重困难,成功近在咫尺的时候,千万别因放松警惕而放慢你的步伐。

启示:可怕的“虚假安全”事实告诉我们,人们的失败往往不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而是在人们精神最放松的时候。本来胜券在握,但精神松懈了,问题就接踵而至,甚至会导致彻底的失败。


猜你喜欢

  • 妈妈,让不够优秀的我消失吧

    我16岁的日子,是苦涩的。那年,我正读高一。课余时间,我把自己埋在图书馆里,疯狂地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我觉得,我对文学是一种“饥饿状态”,我“吞咽”中外名著。书看多了,思想也复杂起来,对人生的爱恨别离感觉特别敏锐。我常常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

  • 父亲的“怕”

    那天,一位同事看了一段关于父爱的小故事,十分感慨地说:“爸爸就是那个一边教育你勤俭节约,一边偷偷给你零花钱的人……”同事有两个女儿,他非常疼爱孩子,却也对她们管教很严。据说孩子们每次离家要去学校住宿时,他总会叮嘱她们不许乱花钱,然后又悄悄在

  • 我不是一个好儿子

    在我40岁以后,在我的事业和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时,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在于生下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是加油站。母亲一生都在乡

  • 重复辜负母亲

    外婆去世时,刘英16岁。她是外婆和母亲共同带大的,但外婆的付出甚于母亲。半夜一哭,外婆立刻翻身起床,伺候外孙女吃喝拉撒;学走路时,外婆整天弓着腰,耐心地护着她一步步前行;上学后,外婆风雨无阻坚持早晚接送……刘英没法接受外婆已经走了的事实。那

  • 与我有关的母亲

    一曾经,总在清明前后梦见去世的姥姥。老家习俗说,先人在烧纸的日子托梦,是有所惦记。母亲嘱咐我,烧纸时念叨念叨。“姥姥收着钱过好日子吧,别惦记家里啦”,这类话念着念着,梦里姥姥影像就淡了。很像在最古老的送别路口,连个弯儿都没转,一个眼错,姥姥

  • 文盲母亲写家书

    我们现在很少用书信沟通联系了,但时间退回去十几年,那时鸿雁传书是异地交流的最普遍方式。母亲曾给我写过一封信,我一直保存着,因为它在我心中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母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进过一天学堂,经常说自己是睁眼瞎,因此她一定要让我念大学,

  • 母爱的置换

    广西青年邓喜瑞在一次车祸中被撞成植物人,需要终身护理。债台高筑的的母亲为了唤醒“活着的尸体”,不仅与植物人儿子发生了数百次的深喉之吻,而且用《爱心置换协议书》进行着一项温馨而又可怕的秘密交易:活体捐出自己一只眼睛的角膜,只求受赠者自愿护理邓

  • 幸福的两张面孔

    小的时候,曾经非常迷恋姨妈的家。在他们家里,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愁苦,任何时候敲开他们家的门,不是姨父正在载歌载舞地即兴表演,姨妈和两个孩子笑成一团,就是姨妈在厨房里做饭,姨父跟在她身后,一边轻声细语地说话,一边洗菜淘米。那种温馨安然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