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五粮液

五粮液

收录日期:2025-11-20 13:41:08  热度:7℃

那天早晨,父亲千里迢迢地从老家赶到了部队。父亲穿着大哥曾穿过的一身旧西服,刮过胡须后的脸庞,焕发着朝气。父亲随身带着一个塑料袋,袋子里边除了父亲的一瓶烟丝外,还有两瓶五粮液。

前几天,我给家寄去了一封信,说我可能要调到军区的宣传部工作了。没想到,父亲接到我信后,就急忙赶了过来。

给家写信时,我的本意是想安慰一下父亲那颗为了我操碎的心,让父亲不再为我担心。父亲来部队,很出乎我的意料。尤其是还带着两瓶五粮液。

父亲一生嗜酒,父亲对酒的那种特殊感情,近似于和尚对佛的崇拜。父亲曾说过:这辈子能喝上瓶五粮液,死也安心了。

父亲用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地将那两瓶五粮液放在了我宿舍的桌子上。

爸爸,你这是干什么?我疑惑的问父亲。

父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如今的社会离不开送礼!前年,我出去跑业务,本来能做成的一笔生意却被那位送过礼的人给抢了。这次听说你要调到军区宣传部工作后,我急忙把家里养的猪卖了,买了这两瓶酒后连夜赶了过来。”说话间,父亲用很无奈的眼神看着桌上的那两瓶五粮液。

“爸爸,你这是何苦呢!”

“何苦,还不是为了你更有出息,你爸没什么文化,人也越来越老了,现在就盼着你们能有出息了!”突然间,一颗混浊的泪水凝聚在了父亲那长满皱纹的眼角里。

站在父亲面前的我竟傻傻的不知该说些什么了,脑子里乱成了一团糟,忽然觉得自己很不孝。

“爸爸,你把这两瓶酒带回去留着自己喝吧!”

“那哪行!没有这东西,那件事不能成的。你有这份心,爸爸虽然喝不上这五粮液,但心里也是美的。”

接下来,父亲一直让我把那两瓶酒送出去。可我却没有动。

父亲就要回到老家了,因为老家地里的农活还等着父亲去干呢。临父亲走时,我为父亲准备了两个菜,给父亲准备了两瓶酒。父亲喝后连连夸驻地的酒好喝。

我低着头对父亲说:“爸,你放心走吧,东西送了,很顺利。”

“送了我心里就有底了!”爸亲高兴地端起酒杯,将酒一饮而尽。随后,踏上了回乡的列车。临上车前,父亲陶醉地说:“这酒真得很好喝呀,等探亲时别忘再给爸爸带两瓶!”

后来,我如愿调到了军区。父亲高兴地说是那两瓶五粮液起了作用。其实,父亲不知道,那天临回乡前儿子已经将五粮液倒到了驻地那个牌子的酒瓶子里了……

猜你喜欢

  • 温暖的地铁

    共苦的人才明白爱情不仅仅是分享,更是分担,而那温暖的地铁曾装满了爱情开往春天。那年,他和她,因爱情而留在了北京。如果不是她,他可以回家乡做一个公务员,如果不是他,她可以回老家做一名中学教师,但为了爱情,他们留了下来。4年恋爱不是说放手就能放

  • 樱花之约

    津川退休之后,心中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现在,他远不及当初上班时那么繁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妻子美奈子。他们可以一起散步,一起逗小狗玩,一起去超市买菜其中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美奈子一起去看樱花。在日本,观赏樱花的地方数不胜数。可

  • 就这样看着你

    她穿着一身素色的睡衣,光着脚,脸色惨白地站在阳台上,闭着眼睛,想像着自己从五楼跳下去之后的样子。她的眼泪流了下来。再睁开眼时,她看见楼下院子中,那一对正在嬉戏的孩子。那时候,她和他也这般大小,也是这般形影不离。她心中涌起一股甜蜜。她搬来一把

  • 阴阳河

    云阳山在方圆百十里非常出名。出名就出在这座山上上下下尽是药材,贵重的、一般的应有尽有。当地人将这座山称作药王山。药王山的地理位置十分奇特-两条小溪分别从山脚的两侧流下,在进山处汇成一条河,叫阴阳河。从西边山脚流下来的溪河叫阴河,从东边山脚流

  • 铁笔伏花贼

    明末清初,豫北锦鸡庄出了一采花大盗超级人飞檐走壁,来去无踪,轻功甚是了得。专捡夜深人静时,潜入闺房,燃亮一支红烛,做一厢情愿的新郎。事实后,灯熄人走,悄无声息,被奸淫的清一色是未出阁的绝色女子。一时间,锦鸡庄上,谁家有女初长成,做父母的提心

  • 白鼠案

    相传,清朝时候,在山东滕县、峄县和江苏铜山县搭界的那块地点,出了一桩没头案。现场是这样的:一个打草的小青年,两只手紧紧攥着打草的钐(割湖草用的大镰刀)杆跪在地上,他的头叫衫头砍掉,滚落在两步开外的草地上,尸身却周吴郑王”地跪在那

  • 乐极生悲

    每一代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快乐,也有不同的悲哀。我曾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乐极生悲的故事,我从搜集的素材中挑几则写出来,相信会引起你的兴趣。一位从台湾回来的爷爷讲的故事:十年前,我在台湾得知家在大陆的人可回去

  • 第二块和氏璧

    在中原的森达镇上新建了一座非常精致的小楼,它的主人白竟宽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20年前,他来到这里时,人们以为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干部,只是靠着每月为数不多的退休金度日。谁知忽然有一天,这个不起眼的老头儿拿出十几万块钱,盖了这座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