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最凄美的情书

最凄美的情书

收录日期:2025-11-20 17:42:22  热度:10℃

如果真有来世,母亲,就请允许父亲下一世同她走吧,不为别的,只为他们今生恪守的承诺,为他们今生最后一次相见时深情的目光,为她说的重逢有期。

父亲的葬礼上,她的出现颇为意外,因为,所有亲朋好友中,竟无人识得她的身份。

七十岁许的妇人,着手织的黑色毛衣,襟上别一朵小小的白花,发已花白,梳理得整整齐齐,微胖,容貌依稀可辨年轻时的姣好。

她是独自一人前来,在葬礼快要结束的时候。入场时,她微微犹豫了一下,然后,缓缓走到沉睡在鲜花丛中的父亲身边,注视他良久,目光温和柔软,并无太多悲伤。

妇人靠近父亲,唇微微蠕动,说了些什么。之后,竟露出浅浅笑容,朝着魂魄已去往天堂的父亲挥挥手。

还是过去轻轻搀扶住她,虽然并不相识,但能来送父亲这一程,作为女儿,我当感激。

是在对视的刹那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圆润的脸型,那并未在光阴中老去的秀丽眉目,那温和的眼神……

只是,我在哪里见过她?

妇人微微颔首,拍拍我的手背,问父亲走时可好。

是父亲天年,并未被疾病折磨太久,前日睡去,便未曾醒来。我简短叙述了父亲临终前的情形,甚至父亲离开时,似乎还是微笑的。

“那就好。”她亦似微笑,眼中却忽然涌出泪水,喃喃道,“去吧去吧,重逢有期。”然后,妇人松开我,并不像其他的祭奠者,依次安慰悲痛的家属,只是又转头去深深看父亲片刻后,缓缓离去。

我送她到外面,她回头说:“别太难过,那是每个人的归途,也是新的开始。”

我点头,她的话,我懂。只觉这老妇人,无论气质和谈吐,都是如此简洁不俗。

但是,她是谁?我始终疑惑,也想知晓她的身份,以便日后礼尚往来,于是,试探地问她如何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

她顿了一下,说她看到报纸上的讣告。

我心下一动,原来是讣告!父亲早早就同我们说,等他百年时,一定记得在晚报上发一则讣告。

最初父亲说这个话题时,身体尚好。记得当时我还同他开玩笑,说他这一辈子,家人朋友包括同事,都在这个城市,有什么风吹草动,一人知便人人知,何用在报纸上发消息呢?

父亲这样答:“总要在形式上和这个世界告别一下吧。”

如此当了几次玩笑,后来终于发觉父亲是认真的,甚至这么多年,他每日看报,从来不曾遗漏过那个小小角落里发布过的某人离世的信息。而他,也一定要这样一个小小的形式——这要求又何尝过分?故此,父亲去世当日,哥哥便去报社发了一则讣告。

但来吊唁的人,全是口口相传得到的消息,多数人看报纸时都不会留意那则小小的讣告,她却看到了。下意识地,我想,或许父亲的讣告,是为她而发。

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记起了父亲老相册中的一张老照片。年岁太久,那照片已经泛黄,但照片中的人依旧面目清晰,是个梳短发、面容姣好、笑容甜美的年轻女子。

记得最初看到这照片时,我还是小孩子,指着她问母亲:“这是谁啊?”

母亲似是微微犹豫片刻,答:“是妈妈以前的同事。”

又问:“怎么没有见过她?”

母亲这样说:“她去了很远的地方。”

继续问:“多远?”小孩子终归好奇。

母亲就微微叹口气:“很远,反正是回不来的那种远。”

于是不问了,之后很多年,也果然不曾见过她,只浅浅留了一个这样的印象。之后关于她的话题再未被提起,而长大后,我亦不再好奇。后来也是闲来无事翻父亲的那本旧相册,再次看到那张照片时,闪念间觉得,母亲说的那个远方,也许是天堂吧。

但,我想错了。她尚在世间,且就在这个城市,否则,她不会看到那份只在本市发行的报纸。

可是为什么一年前母亲去世,这个她口中多年前的同事,却并未来送她最后一程?而现在,她却来送父亲,一个人,以这样的深情。

一个女人的目光,只有蓄满深情才会那样温和柔软,我亦爱过,分辨得出。

我太想知道答案,但彼时并不适合纠结于这个疑惑,在离开前,我恳请妇人留下联系方式。

她没有拒绝,说:“他已经不在了,你见我,不算违背约定。”

约定?她和父亲之间,有什么约定?

三日后,我收拾过悲伤的心情,在离家不过三公里的另一个小区,再次见到她——她不仅不远,和我们,也只是隔着穿城而过的那条河。

情由一如我的猜想,她的叙述亦简单明了。

她并非母亲的同事,而是和父亲深深相爱过的女子,只因彼此家庭的缘故,他们终究没有能够在一起。后来父亲在祖母的逼迫下娶了母亲,父亲结婚两年后,她也嫁了。出嫁前,她和父亲见了此生最后一面,约定从此以后不再相见,不去影响彼此的生活。但是,多年后,不管谁先离开,另一个人,都要去送对方最后一程——见最后一面,为来生相见、相认、相亲。她说:“到时,就在报上发一则讣告吧,就当是最后的情书。”

听至此,我再也忍不住泪湿衣衫——她同父亲分开时,也不过20岁的年纪,从此半个世纪、三公里的距离,咫尺天涯再无彼此的音信,约定的最后的情书,却是讣告。

那么如果真有来世,母亲,就请允许父亲下一世同她走吧,不为别的,只为他们今生恪守的承诺,为他们今生最后一次相见时深情的目光,为她说的重逢有期。为,这世上最凄美的一封情书。

猜你喜欢

  • 有故事的人

    这对老人的恩爱,让整个旅行团的人都感到惊讶。 下车时候,老先生先下,再探过手来牵老太太下车;上车时候,他在后边举着手托她;在景点里走着,他们无时无刻不是牵着手——那牵在一起的两只手,沟沟壑壑,像岁月刻刀下的礁石。 导游是个“80后”小姑娘,

  • 那家伙,想和西西公主慢慢变老

    那家伙和西西公主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和她就这样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浑身上下都是浪漫细胞的她被那家伙喊作“西西公主”。可那家伙胸无大志,居然有和她一起走过了青葱的岁月,走过了无数平凡得无从记起的日子。 青春年少的时候,西西公主就和他邂逅。那家

  • 一支口红的故事

    上学时校园流行两种感情,一种是为了爱情选择贫穷的精神之恋,再一个是因为金钱选择物质的婚姻,她选择了前者。大学毕业后,她应聘到一家公司做文秘,一年后,她和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新婚的最初是幸福甜蜜的。可是,没多久,这种平静就被破坏了。 做了文

  • 爱你难以十分

    一点点酒精就把我的内心出卖了。三十多岁的女人,谁不在意自己经营多年的婚姻? 我也十分爱过,可是走进婚姻,女人的角色就复杂啦,在爱的同时,有了更多的责任。她不可能在十分专注地爱一个人,她要从这十分中分出一份爱自己的公公婆婆,又要从中分出一份来

  • 互捧才够交情

    做夫妻就是做一对心有灵犀的搭档,同台唱戏,互捧才够交情,互损就太没意思。 有这么一对夫妻,男人勤奋能干,女人贤惠,持家有道,本是很般配的一对。美中不足的是,女人过于心直口快,众人前、台面上,不会操外交辞令,不会粉砌婚姻的美好,而是实话实说。

  • 半糖主义

    1“爱情应该有保留,就像糖,只吃半颗,那种若有似无的甜,才不会觉得腻,才能意犹未尽。”这是我跟骆小桑第一次见面时他对我说的话。那时,我刚刚失恋,心情极度低沉郁闷。我没有想到相恋3年的男友林然那么决绝地就说了分手的话,没有说原因、也没有留一点

  • 那个夏天的黑暗,永不再来

    1十七岁那年夏天,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季节。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连树上的蝉鸣都显得燥热不堪。父母都在午睡,我背着游泳圈,蹑手蹑脚地绕过他们,走出了家。我骑着单车快乐地向同学李惠惠家里奔去。我准备邀惠惠一起去游泳。惠惠家离我不远,我很

  • 爱我的生命

    她是个兰心蕙质的女孩子。很多男孩子喜欢她,围绕在她的身边。她不说拒绝,也不说喜欢,淡淡的,对每一个人都一样。这样一过便是几年。不断有男孩离开,也不断有男孩加入追求的行列,但她的淡漠让男孩们渐渐烦躁,终于离开,最后,她身边只剩下了一个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