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故宫求生记

故宫求生记

收录日期:2025-11-20 15:16:46  热度:9℃

几年前,为了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他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北京。想不到时间不长,开出租的丈夫就因为车祸去世。为了孩子的前途,她咬牙留了下来,仅凭着修鞋挣来的微薄收入支撑 着这个家。

后来她听人说天安门和故宫一带人流量大,修鞋的生意比较好,她便辗转到了那里,收入的确比以前好,但相对于高额的房租和物价,母子二人的生活依然捉襟见肘。

一天,一位在故宫做讲解员的女子到她的鞋摊儿上修鞋。在闲聊中女子告诉她,干这一行没有学历限制,只要对故宫熟悉,并且掌握一门小语种就行。女子无意中的一句话,让她看到了 光明的前程。

自己的修鞋摊儿在故宫旁边摆了将近十年,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故宫的故事,只要再掌握一门外语,那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不就唾手可得了吗?

听说北京应用技术大学开了一个葡语培训班,她狠下心花1800元报了名。然而,由于她的基础太差,听课如同听天书。为了强化记忆,她一咬牙,花了80元钱买了一个MP3,上课时录下老 师的讲课内容,利用白天修鞋的空闲反复听。后来,她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牌子,用葡萄牙语写着:免费修鞋和问路。通过这种方法创造与老外交流的机会。她的故事感动了一个在外企做高管 的名叫保利诺的巴西青年,有空就来指导她。

终于等来了机会,她到故宫应聘做7天的讲解员。可进了故宫她就找不到东南西北了,而且,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真正用葡语翻译起来,常常令她张口结舌。聘用方只好将她劝回了。没 想到,三年废寝忘食地学习,连一次讲解也不能完成!她痛定思痛,找来《故宫导引》等资料,请保利诺把这些资料翻译成葡萄牙语。从此,每天一睁开眼她就开始背,给儿子做早餐时背,去 摆摊儿的路上背,修鞋时背,吃饭时背,只要有时间她就背,直到将那两大本解说词背得滚瓜烂熟。接着,她还去熟悉故宫,她前后共去了八次故宫,故宫里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留下了 她的足迹。

一年后,她信心满满地参加了一家旅行社举办的故宫博物院讲解员的资格考试,结果顺利通过,成了一个每天操着流利的葡萄牙语徜徉在故宫里的白领。现在她已经在北京按揭买了一套 6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儿子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巴西利亚大学计算机专业。

葡萄牙政党的重要领袖德·布拉甘萨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时,经过严格考核,她成了德·布拉甘萨的讲解员。

她叫朱桂栀,谈起自己成功的转身,她说:“人生永远没有不可逾越的绝境,拥有的,只是无数种希望。不要去刻意寻找什么机遇,因为行动,就是最好的机遇。”

猜你喜欢

  • 冰箱里的鸡蛋熟了

    徐云丽的丈夫是一名地质勘探队员,长年跋涉在崇山峻岭,二三个月才能回一趟家,把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和九岁女儿的重担留给了她。也许因为这副重担,使岁月的痕迹过早地爬上了她的脸。一天,电视里介绍了一种鸡蛋清美容法,在家里自己做,一天只需一个鸡蛋,持

  • 问心无愧

    黄亮在A市一家小工厂做生产工,他感觉这个工作真够辛苦的,几乎每天都在加班。一天干了十二小时的他回到肮脏的宿舍倒头就躺在木板床上。但是他想着发大财,不然回到老乡被乡亲父老看到自己穷困潦倒,多没面子。他看着自己一身油污,这个空荡荡的房间布满垃圾

  • 毕生难忘的朋友

    李辉是A市第二中学的高一新生,不过他一点也不想上学,特别在这个坐着也会流汗的夏天。他心里很郁闷,因为家里花了很多钱到处求人帮他买的学位,原因这里是市重点学校。看着其他顺利考进去开开心心进来的人,他很不舒服,自卑感涌上心头。他站在校门口思索了

  • 刺客的故事

    刺客是个孝子。每天打鱼,交给老婆卖。只需要给母亲留一条吃。刺客对老婆很好,每天陪着笑。那笑容,在晚饭的时候。灿烂的程度,与盘子里那条鱼有关。鱼的色彩鲜艳,他的笑就鲜艳。说客来了。他已经了解了一切,胸有成竹。说客告诉刺客的母亲,国家要灭了,鱼

  • 荷花情缘

    雨过天晴,张辉站在自己承包的荷花塘边,望着田田荷叶、点点荷花,心里也乐开了花。听妈妈说,前些年老爸从有病住院到去世所拉下的债务,已经全部还清,往后就是攒钱张罗给自己找媳妇了。啊,自己长大了,他已经开始为自己描绘媳妇的形象:要光彩照人,要温柔

  • 如果你不完整

    多年后,当读到形容林语堂笔下的姚木兰美的像白葡萄下的梦时,我脑海里就真的浮现出梦一般美的葡萄架来,那是我和丽姐小时候最常去的秘密园地,过去的日子,每一个盛夏的夜晚,我们都会在老家院子里的葡萄架下看星星,数星星,那时呵,满天的繁星,眨着眼睛冲

  • 薄命红颜

    梅雨季节的喧嚣过去了,上海的天一下蓝了许多,高楼间偶尔飘过的白云也特别的白,特别的耀眼。处理好手边的案子,我就开始漫无目的盯着港汇上面的天,让我的心随着云浮游而去。“叮铃铃…。。”座机突然响了起来,把我放飞的思绪拉了回来。美女芳芳,让我和她

  • 魂断鸳鸯桥

    蛙溪的木桥远近闻名,其中够得上古迹的只有下蛙溪的鸳鸯桥。为什么这座桥叫鸳鸯桥呢?说起来其中有一个悲壮凄惨的爱情故事。这个爱情故事蛙溪的老少爷们和妇孺几乎人人皆知。相传清嘉庆年间,蛙溪的杨家庄庄主杨百万收留了一位落魄书生,这书生姓袁名方,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