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狐仙姑娘

狐仙姑娘

收录日期:2025-11-20 17:03:54  热度:9℃

泗州城里有个画师,名叫杜凤鄂,他不画飞禽走兽,也不画花草鱼虫,却专爱画狐狸。杜凤鄂常悄悄去山中观察狐狸。一次他在山上的丛林里守了整整一天,没见到狐狸的踪影,眼看天快黑了,只好回家。独自走在羊肠小道上,杜凤鄂心情有些怏怏的。突然,他看见前面的岔道上走过来一个猎人,肩上掮着只腿上受了伤的狐狸。这是只幼狐。红色的毛油光发亮。杜凤鄂望着小狐狸怯生生求救的目光,心里生出一丝怜悯,缠磨着猎人买下了狐狸。回家后,杜凤鄂用盐水仔细为幼狐擦洗了伤口,又给它敷上草药。小狐狸在杜凤鄂的细心照料下很快就好了。这小狐狸可真机灵,伤口一好,它就在笼子里上蹦下跳,做出各种姿势讨杜凤鄂的欢心。杜凤鄂高兴坏了,借此机会画了许多草图。

一天夜里,杜凤鄂梦见笼子里的狐狸跟他说话。他想起狐仙的传说,就问:“传说狐狸能变成人,是真的假的?”狐狸说:“你相信就是真的,不信就是假的。”杜凤鄂说:“那你变成一个美女给我当媳妇吧!”狐狸说:“那你先放了我。”杜凤鄂半信半疑地去开笼子,突然绊了一跤醒了。想起梦中的情景,心中有点奇怪,下意识地去开了笼子。那只小狐狸没有变成美女,却“哧溜”一声消失在门外的夜色里了。第二天晚上,杜凤鄂刚睡着,就被门外传来的声音吵醒了,他开门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门外有一大群狐狸。见他出来,一只狐狸马上跑过来用爪子抓他的裤管,用舌头舔他的脚踝,正是他前天晚上放走的那只红狐。

接连几个晚上,那群狐狸来到杜凤鄂的院子里打闹嬉戏,追逐翻滚。杜凤鄂突然明白,是那只红狐想要报答他,所以引来这群狐狸让他画。有了这么多可爱的模特,杜凤鄂的狐狸从此画得更加出神入化,可在民间,狐是不祥的象征,谁都不愿意买这不吉利的东西挂在家里,杜凤鄂依然受穷。

一天,杜凤鄂正在街上卖画,一个穿红衣的女子走到他的画摊前,出高价买了两幅狐画。这可是件稀罕事。杜凤鄂有些奇怪地看那女子,只见她明眸皓齿,风姿婉媚,眉宇间有一抹淡淡的愁怨。那女子被看得有点不好意思,匆匆地卷起画,走了。第二天,杜凤鄂的画摊刚摆好,昨天买画的那个女子又来了,又出高价买走了两幅画。接连几天,都是这样。

杜凤鄂心里疑惑,女子再来时,他问:“你是谁家闺秀,为啥要买那么多画?”女子莞尔一笑,并不说话。杜凤鄂说:“你不告诉我原因,这画我就不卖了。”女子说:“你卖画,我出钱,哪有不卖的道理?”杜凤鄂的犟脾气上来了,说:“你不说,我就不卖。”女子无奈,幽怨地看了他一眼,默默地走了。

谁知晚上那女子竟找上门来了。杜凤鄂惊讶地问:“你怎么找到我家的呢?”女子一笑,说:“只怕说出来会吓着你。”杜凤鄂说:“有什么好怕的?”女子说:“实不相瞒,我是个狐仙,因为喜欢你的画,又感动你对狐的这一片痴情,所以常买一两幅你的画回去赏玩。没想到你这人很怪,在街上刨根问底,叫我怎么回答呢?”两人叙谈了起来。临走时,女子又送给杜凤鄂一些银两,杜凤鄂推辞不接,女子说:“收下吧,我懂法术,钱来得容易,再说,这钱是从那些坏人那里弄来的。”杜凤鄂只好收下了。以后,那女子常来杜凤鄂的书斋坐坐,帮杜凤鄂磨墨,整理案头,两人相处得很融洽。

这一天,杜凤鄂在街上卖画,听人们议论说,今天县衙要处斩一名青楼女子。原来,县令的儿子在有名的青楼“千香阁”撒野,被一个青楼女子忍无可忍给杀了。县令的儿子倚仗父亲的权势,横行泗州,作恶多端,人们对他敢怒而不敢言,这次被一个青楼女子杀了,真是大快人心。人们称赞女子的刚烈,又为她难逃厄运而愤愤不平。杜凤鄂也挤进人群观看,呀,这不正是那个买他画的女子,那个狐仙吗?杜凤鄂恨不能立即扑上去相救,但他一个柔弱书生,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杜凤鄂忽然想起她是狐仙,会法术的,于是放下心来。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刽子手一刀劈下,鲜血四溅,狐仙身首分离,栽倒在地。人群渐渐散去,杜凤鄂奔过去抚着狐仙渐渐变冷的尸体,猜不出她的真身逃走了没有。突然,杜凤鄂听见旁边有人哭泣,是一个和狐仙年龄相仿的女子。女子边哭边抬头问杜凤鄂:“你是杜才子吧?”杜凤鄂说;“正是。”女子抚着尸体说:“我常听绯胭姐说起你。”杜凤鄂问:“狐仙叫绯胭?你是她什么人?”女子声音哽咽地说:“她哪里是狐仙!她和我一样,都是穷人家的女子,被县令的恶子逼得走投无路,才落入红尘。绯胭姐很喜欢你的画,爱慕你的才气,得知依日子清苦,就想帮你,又怕你知道真相,才和你开玩笑说她是狐仙。”

杜凤鄂如同被人猛击一棍,呆了半天,抱住绯胭的尸体哭出声来。

猜你喜欢

  • 小资李渔的故事

    李渔是明清之交一个极聪明的文人,原籍浙江兰溪,生于今江苏如皋,能为小说,尤精谱曲,世称李十郎。字笠鸿,号湖上笠翁。被称为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文人。少时即以神童之名闻达乡里,传统文人的细腻、放达、懂得玩乐和江湖身份的狡黠、实际、世俗精神水乳交融

  • 秦淮名妓孙宛君的故事

    顺治年间,秦淮河畔有一名妓,叫做孙宛君,人称孙大娘。为人有丈夫须眉气,而且自命倜傥,她经常对别人说:"到我那里的无论达官贵人还是俊朗的公子哥无不流连忘返,而我自认为还有一些积蓄,从不与人谈钱物。"服侍她的仆人有二

  • 太平天国内讧的故事

    "太平天国"在短短几年内就席卷大江南北,定都"天京",强烈震撼了大清王朝,几乎将其推翻。但如此浩大轰烈的运动,最终仍然失败,当然原因多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其自身迅速、严重的腐败。 洪秀全虽

  • 送高帽的故事

    清朝末年著名学者俞樾在他的《一笑》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京城的官吏,要调到外地上任。临行前,他去跟恩师辞别。恩师对他说:"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儿做官很不容易,你应该谨慎行事。"官吏说:"没关系。现在的

  • 义士沈亚米

    澳门附近望区村有一个村民叫沈亚米,他父母早已去世,自己尚未娶妻,独自一人过活。对于葡萄牙人暴行,他早就看不惯,这次见这些强盗如此猖狂,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反抗怒火。他邀集了同村的郭金堂、李宝等七个伙伴,准备好好教训一下葡萄牙强盗。他们打

  • 清朝民间吃法残忍

    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有一个山西一大官僚,喜吃驴肉。养了几只肥驴。他要吃炒驴肉丝的时候,要求厨师在活生生的驴身上直接割下一块肉炒来吃。驴儿身上鲜血直流,就用烧红的铁板烙之,血就止住了。而驴活蹦乱跳,痛得死去活来。 清薛福成《

  • 贼开花

    据《竹叶亭杂记》记载,清代的四川有一种流行甚广的陋规,名叫"贼开花"。每当民间发生盗窃案件,州县地方官接到报案后,官吏衙役不作任何调查,先把被盗人家周围的富户指为窝赃户。既然认定嫌疑犯是官吏们的合法权力,关押嫌疑犯

  • 清朝的"黑社会"

    道光年间,烟禁很严。在广州一地,嗜鸦片烟者很多,有一位负责戒烟的千总,借戒烟为名,巧取豪夺,收入颇丰。当地有一个无赖,叫陈谭,靠骗人钱财为生,奸诈狡猾。这陈谭在千总对门赁民屋居住。千总出门经常看到他家客人三五成群,迎接客人的仆人衣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