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母亲大人的微信“追杀”

母亲大人的微信“追杀”

收录日期:2025-11-20 22:11:39  热度:10℃

“我已破产,明日收拾行李回家,回家的高铁票钱还是有的!”晚上10点,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我妈能看到的消息。

妈妈的留言言简意赅:“删除此条!”这是本年度她第18次勒令我这样做了,理由惊人的统一:“你又在胡说!”

早起的早安句:“囡囡!”课间百无聊赖的问候句:“囡囡,你在上什么课呀?”晚间泡脚时分的总结句:“囡囡,你今天吃了什么?”这些和我那语句稀疏的回复,构成了每日里忽长忽短、韵律跳跃的诗句。

当然,以上这些你或许也在经历,只是以下所述却也未必。

与之相对,我发布在“朋友圈”的内容,则有一种文无定法的紊乱性。有时,我甚至开始认为,每一日和我妈寥寥的交流,全都仰赖于此。

老妈说:“给我发一张你的近照吧。”我闪回:“已经上传,请看‘朋友圈’。”15分钟后,收获了朋友们的一堆“点赞”和我妈在下面孤零零的一句话:“胖了?还是你头发扎得不好?”手机漫不经心点下的一张照片,成了她眺望我的唯一可参考的视角。

如果除去以下这些:恼人的天气、剧增的体重、看不懂的书、标新立异者主持的讲座、“男神”在学校里的奇观异景……那么,我的“朋友圈”里,大概没有更多的东西了。

当然,以上所述,只在我和妈妈并无任何共同好友的空间里,所以,她是看不到的。

过度的私人领域展示,只会引来她的一个电话,或一句留言——“删除此条”。她总是说:“别人看到这些,会把你想成怎样的一个人?”我说:“想成我本来就是的人呀。”我妈留给了我最后的四字短语:“祸从口出。”

我抬眼望望天花板,却觉得满鼻子呼吸的都是青天白日、太平盛世的自由之气。那种人言可畏的后果假设,真的像老妈想象的那样存在吗?或许,我可以整理出这样两条成长的轨迹。

我妈妈4岁那年,邻居邀请她一起吃饭,她赶忙跑开,说:“妈妈今天做了好吃的。”其实,家里做的,是一如往常的只滴了几滴油的酱豆腐。

而我5岁时,邻居阿姨请我们全家到小区楼下新开的饭馆吃饭,妈妈强调了好几遍:“无论谁问你吃饱了没有,你都要说吃饱了。”我会意地点头。尾声,邻居阿姨询问,我欢欣地告诉她:“没有吃饱,还想再要红烧肉。”一阵清脆的笑声之后,我妈狠狠地瞪了我几下。

妈妈15岁那年,身材姣好,歌声动听。只是那一次的校文艺会演,依旧没有她的合唱名额,而表现平平的校长女儿却榜上有名。老师想过去安慰她,她却已经收回滚落的泪,抬眼尽是明媚:“老师,我没有关系,让更合适的同学上吧。”

而我17岁时,老师按照考试成绩选报“三好学生”。作为第三名的我却没有上名单,原因是我晨读连续迟到。我找到班主任,劈头盖脸就问:“老师,你没有逻辑一致性,你选择的标准为什么会增加一条考勤呢?这是双重标准呀!”我的班主任一如世界上一切你所见的老师一样,正言厉色地对我说:“你的性格,以后会让你吃亏的。”而我却酣畅淋漓地离开了办公室。

48年来,我的妈妈背负着家庭的责任,说着有分寸的话,在一个自由度不算太大的话语空间里,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说话人。

22年来,我承担着与生俱来的自我表达使命,说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真心话、狡辩话、老实话。

直至有一天,我妈在网络上,沿着我的行踪追杀我到微信。

只是你或许不会相信,每一次,在接收到妈妈“删掉此条”的信息以后,我都是第一时间照做。不再年幼的我终于明白,自由在高处,而我的脚下,尽是人到中年的爸妈用“好好说话”的信条编织出来的对家庭、对我的守护。

删掉此条,让她安心!我所知道的天然正义、终生浪漫的一件事,莫过于:无条件让你安心。因为那是一路踉跄走来的妈妈,沿袭至今的对我的呵护与成全。

所以,口无遮拦的我,今夜,再度缴械投降!

猜你喜欢

  • 茅台的市场——投资可打破成规

    茅台的市场——投资可打破成规故事精粹在一次国际名酒博览会上,中国派代表带去了茅台酒,那是第一次在国际酒会上展出名酒茅台。展出的名酒都有着美丽高级的包装,茅台酒却因为没有好看的包装而被闲置在角落里。国际名酒展览会眼看就要结束了,茅台酒还是无人

  • 聪明的设计师——投资者应懂心理战

    聪明的设计师——投资者应懂心理战故事精粹张明是个设计师,他辞去了原先的工作,想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正好有家大型广告公司招聘高级广告设计师,张明便前去应聘,到了那里,主考官只要求每个应聘者在一张白纸上设计出一个最好的方案,没有主题和内容的限制,

  • 小丑的选择——投资要看准经济趋势

    小丑的选择——投资要看准经济趋势故事精粹一个动物园中有一个圆形的露天剧场,每天,都有一个小丑在上面表演杂耍,周围会有很多观众观看。这天,这个有着一个大红鼻子、戴着绒球帽的小丑正在台上表演时,忽然听到身后一声巨吼,小丑回头一看,竟然是舞台旁边

  • 吴佑救父——在投资时应有一定的策略

    吴佑救父——在投资时应有一定的策略故事精粹东汉时期,有个叫吴佑的名士,他少年时期就能洞察世事,通晓天文地理,对官场中的尔虞我诈了解深刻,曾多次为当官的父亲出谋划策,使得父亲避免了多场的灾难。有一年,吴佑的父亲吴恢奉旨远赴南海郡担任太守。当时

  • 温州人花钱——钱要投到刀刃上

    温州人花钱——钱要投到刀刃上故事精粹在成都的市中心,有一个温州人开设了一家专门批发皮货的商店。他有一批比较固定的客户。刚来成都那阵子,这个温州人的店铺很小,大概就是十几平方米的样子。有个成都老板每次都是骑着自行车来,进几千元的皮货。一年后,

  • 老人和孩子们——做聪明的投资者

    老人和孩子们——做聪明的投资者故事精粹一个忙碌了一辈子的老人,退休后回到了老家,买了套房子住了下来,想在那儿宁静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写写回忆录,养养花草,安安静静地度过余生。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

  • 吕不韦与异人——价值投资的精髓

    吕不韦与异人——价值投资的精髓故事精粹战国后期,赵国出了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深谙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囤积居奇,贩贱卖贵,很快成了富可敌国的巨贾。话说某日,吕不韦在邯郸闹市闲逛,无意中遇到了一个潦倒公子。一番闲谈后,吕不韦知道了这位公子便

  • 李嘉诚的风险投资——投资不是投机

    李嘉诚的风险投资——投资不是投机故事精粹李嘉诚是香港著名的大商人,200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以188亿美元的资产跃居第十位。1966年底,低迷了近两年的香港房地产业开始复苏。但也在此时,香港出现了移民大潮,移民者大多是有钱有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