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简介 高启怎么死的?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简介 高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11-20 11:45:20  热度:11℃

高启是元末明初之时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不低。高启与刘基、宋濂二人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又叫明初四杰。初次之外,他还与王行等人号北郭十友,《明史》言:初, 高启家北郭,与行比邻,徐賁、高逊志、唐肃、宋克、徐尧臣、张羽、吕敏、陈则皆卜居相近,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

公元1336年,高启在江苏苏州一个富贵家庭出生,生活还是不错的。高启字季迪,号槎轩,所以又有高季迪的称号。他的父母在他同年之时双双而亡,高启虽然生活不愁,但是到底还是有了缺陷。

高启这个人天资聪颖而又性机警,读书有过目成诵,久而不忘之人。加之家庭条件不错,所以自幼受到了系统良好的儒家教育,所以十分有才。他在文学上专攻历史,最擅长最喜欢的却是诗歌。一生作诗良多,给后世之人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

高启在北郭居住的时候,常常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十人都是极富才名的才子,在一起时间长了,就有了北郭十友的美称。

元朝,本就是外族统治汉族人的国家,种族歧视严重,汉族人民在元朝算是低等人,时常受到严重的剥削。特别是到了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府黑暗,国家对人民的剥削越发严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民族矛盾三重结合,猛然爆发,威力巨大。

面对腐朽的元朝政府,各地受剥削的农民纷纷举起起义大旗,各地浓烟四起,天下大乱。

张士诚占据吴地,称吴王的时候,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听闻高启颇有才名,因此邀为上宾,招为幕僚。饶介当时请的都是巨儒硕卿,声名显赫之辈,自有一人以十六岁的弱龄端坐其中,可见高启的个人才能有多么出色。

尽管高启答应了饶介的邀请,但是腐败黑暗的官场却让高启十分厌恶,最终在二十三岁的时候选择辞官归去。他拖家带口,前往青丘投奔自己的岳父周仲达,此后便在吴淞江畔的青丘隐居。隐居青丘后,高启号为青丘子,有《青丘子歌》传世。

元朝末年的诸方起义军首领的争霸,最终朱元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统一天下,建立大明王朝,成为天下共主。

明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官员也稀缺,所以朱元璋曾经向天下发布诏令,征集有用之才。高启幼年成名,本身才华极高,自然也在其内。洪武元年,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因为才学极高,受到朱元璋上是,命其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洪武三年,朱元璋多次提及让高启担任户部右侍郎的职位。若是一般的人,升官肯定是高高兴兴的答应了。但是高启少时就已经开始隐居生活,杜宇复杂的官场早就厌倦。一位思想好搜道儒、释、道三家的影响,整个人有种超脱俗世,不恋功名利禄的心思。所以当朱元璋表示希望他担任户部右侍郎职位的时候,高启多次推辞不受。

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原因,才有了后来他的惨淡结局。

高启请求辞官归家,朱元璋虽然同意了,但是高启始终拒绝为官的表现海慧寺让朱元璋耿耿于怀。甚至在读高启诗文的时候,多次怀疑其中所作都是高启对其的暗中嘲讽,因此对高启渐渐厌恶。

后来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苏州原本是张士诚的大本营,当地许多老百姓受张士诚恩德深重,对张士诚念念不忘。所以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派到江苏的官员,都是严苛之辈。但是当时魏观修建的府邸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所以朝中就有人参奏说魏观有谋反之心。后来魏观被问罪斩首,而高启也因此受到牵连,最终被处以腰斩之刑。

猜你喜欢

  • 谁唱谁猪八戒

    有一首歌,坑了大家十几年!不信你唱唱: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回想一下西游记里的分工:沙僧挑着担,悟空带路,谁牵着马?你牵着马啊?

  • 吹牛

    老张和老李在一起喝酒,老李说:前天,我在院子里捡了块石头,后来发现竟然是块陨石。”老张笑了笑说:这有什么?昨晚,我和老婆大吵了一架,家里的碗碟全被她从七楼阳台给丢了出去,结果”老李追问道:结果如何?”老张

  • 开公司

    哥几个合资开一家公司,为了彰显公司的气魄,特取名能力”。能力公司”听着多霸气啊。兴高采烈地从工商局拿回执照,哥几个傻眼了:执照上大大地写着能力有限公司”。

  • 妈妈给儿子的便条儿

    亲爱的儿子:如果你看到了这张便条儿,那一定是你的电脑出了问题,上不了网了,你不用给咱们的网络供应商打电话,也不用反复查看浏览器了。你只要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你先去街角那家药房给爷爷买一趟药,药方就放在玄关柜的镜子下面。顺便再到药房旁边的小商

  • 宝玉蒙尘

    明朝嘉靖年间,宾州镇出了个神童,名叫蒙大赉,他自小读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尤其是诗联,他自是来者不拒,对答如流。当地名人墨客,没有一个人的才情能比得上他,后来大家送他一个才子”的称号。蒙大赉长大之后,凭借自己的文采入朝为官。他虽

  • “神童”戏秀才

    清代名臣左宗棠聪明过人,四岁能对对联,六岁能作诗,有小神童”之誉。八岁那年春节,妈妈带他上街买猪肉,屠夫一见他来就指着秤上的猪说:小猪连头二百斤。”小宗棠随口对道:大鹏展翅三千里。”众人齐赞对句贴切,气魄

  • 毛泽东巧改对联

    沙田戏台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东沙田万寿宫门前的圩坪上。台柱上有对联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据传,这副对联还有一段历史。早饭前,毛泽东带着陈奇等几个营、连干部来到戏台前。毛泽东看到戏台两边各立着一根柱子,对陈奇说:

  • 曲为弥缝

    宋代的宋祁修书爱用冷僻的字词,比如,迅雷不及掩耳”,他偏要写成震雷无暇掩聪”,并常常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欧阳修参加编修《新唐书》后,看到宋祁爱用冷僻字,很想给他提出来,但碍于对方比自己年长二十岁,不便直说。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