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一笔勾销

一笔勾销

收录日期:2025-11-20 17:28:16  热度:9℃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范仲淹的人,字希文,吴县(今苏州市)人。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谢氏为生活所迫,只得带着他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朱姓人家,从此范仲淹改名叫朱说。由于是母亲从范家带过来的,范仲淹在朱家所处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范仲淹勤学苦读,一有机会就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渴望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建功立业。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辞别母亲,不远千里来到北宋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进入应天书院读书深造。求学期间,他废寝忘食,昼夜苦读,从不浪费时间,一连几年都是这样。由于生活日益贫困,有时他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从没有脱下衣服好好睡过一个舒服觉。有志者,事竟成。四年后,范仲淹高中进士,不久就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他回家把母亲接来,恢复了自己原来的姓名。

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西夏进犯,边关告急。范仲淹主动请缨,要求到陕甘边疆去担负抵御西夏进犯的重任。由于范仲淹治军有方,爱抚士卒,在反击西夏进攻的战斗中,军民一心,频频取得胜利。从此,西夏人不敢再轻易进犯。在范仲淹的努力下,双方正式议和。由于抵御西夏有功,范仲淹被调回京城担任副宰相一职,开始在政治上大展鸿图。他联合富弼、欧阳修等人进行改革,开始实行“新政”。

范仲淹推行“新政”雷厉风行,对官员的考核与任命极为严格。他亲自取来各地官员名册,一个个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员一点也不心慈手软。当他发现有人“在其位,不谋其政”时,就将此人的名字从名册上一笔勾销,逐出官场,另外选拔一些比较干练的人上马。富弼对范仲淹素来很敬重,看到他在整肃吏治上如此不留情面,不免有些担心,便从旁劝阻说:“把一个人的名字从名册上一笔勾掉很容易,可是这样一来,被勾去名字的人就要全家痛哭了!”范仲淹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千家万户哭要好得多吧!”

可惜的是,由于范仲淹推行的改革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不到一年改革便夭折了。范仲淹也被贬到陕西任四路宣抚使。

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引申出成语“一笔勾销”。——《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

猜你喜欢

  • 吴三桂开关迎敌

    吴三桂开关迎敌吴三桂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将领,他在明朝灭亡之后,投降了清朝。然而,他面临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是选择忠于明朝遗腹子朱聿键,还是效忠清朝的沙尔哈哈。最终,吴三桂做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决定——他选择了保卫明朝残余势力的开关迎敌。开关迎敌,

  • 崇祯帝煤山自尽

    崇祯帝煤山自尽崇祯十六年,是明朝逐渐衰落的时刻,而这一年将被历史铭记的原因,除了明朝的衰颓,还有一位深陷痛苦的帝王——崇祯帝。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的第17位皇帝,他登基时只有17岁。年轻的他肩负起了复兴明朝的重担,然而,在他执政期间,明朝的内

  • 卢象昇巨鹿殉国

    卢象昇巨鹿殉国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为国家舍生忘死,留下了崇高的英名。其中,卢象昇是一个备受敬仰的英雄,他的壮举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的巨鹿之战中。巨鹿,是一个位于今天河北省的地名,当时是齐国和赵国的交界

  • 张献忠声东击西

    张献忠声东击西近几年来,中国历史上一位独特而玄妙的人物广泛被人们所了解。他就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他的英勇、决断和智慧,使得他能够在一个动荡而混乱的时期,把握机遇,声东击西。张献忠出生于四川乐山,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曲折的转变。他起

  • 魏忠贤迫害东林党

    魏忠贤迫害东林党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权臣备受争议,他就是魏忠贤。作为明熹宗的宠臣,魏忠贤拥有着极大的权力,而他也用这个权力对付了许多政治敌对的势力,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迫害东林党。东林党起源于天启年间,在明思宗朝廷中崭露头角。这个党派由一些

  • 徐光启译《几何原本》

    徐光启,字伯恭,是明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光学家。他的名字与《几何原本》这本伟大的著作紧密相联。《几何原本》被誉为中国数学史上的巨大贡献,它在数学几何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徐光启出生在一个学术世家,成长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他

  • 明军兵败萨尔浒

    明朝正统十五年(1440年),明军与蒙古铁骑在萨尔浒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安危的较量,双方都倾尽全力。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明军,最终他们兵败于萨尔浒,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场战役起源于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征

  •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努尔哈赤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勇气,统一了当时分散的女真族,建立起后来的清朝。在17世纪初的中国东北地区,女真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之一。然而,由于各个女真部落之间的争斗和割据,女真族始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