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第十二个蓝莓慕斯蛋糕

第十二个蓝莓慕斯蛋糕

收录日期:2025-11-20 12:33:39  热度:11℃

莫颜迈进家门时,家里的三个人都在笑。见到莫颜,三个人手忙脚乱地在藏着什么。老妈甜腻腻的一张笑脸迎了上来:“小颜,快过来,段叔叔从黑龙江带了你最爱吃的蓝莓。”

莫颜冷冷地还了老妈三个字:“我累了!”说完,进了自己的小卧室,不争气的眼泪呼啸而至。

莫颜拿起书桌上老爸的相框,对老妈的恨意增加了一层,她怎么能那么快就把老爸忘了?蓝莓是属于爸爸留给自己独特的味道,她怎么告诉那两个人?

第二天,莫颜第一次逃课,也刻意把手机放在家里。四年了,老妈从那场车祸里走了出来,她组建了新的家庭。莫颜憎恨那种遗忘,段乐文和段乐文那个总是笑呵呵的胖子老爸也让莫颜心生厌恶。

突然,树丛里窸窸窣窣地响——段乐文气喘吁吁地出现在她面前。他说:“我知道你从没把我当成你的哥哥,但我从迈进这个家门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把你当成妹妹。你经历的,我都经历过,没有人欠你幸福和快乐。幸福和快乐是要自己寻找的!”

莫颜抬头眼里亮晶晶地看着段乐文,他只比自己大一岁吧,他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下山时,莫颜问:“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我关注了你的微博,‘乐天派的苦哈哈’,你记得这个粉丝吗?我看到你写你从前会跟叔叔来这散步,我来碰碰运气,这小山上的风景还真挺不错的!”

“今天我生日!”莫颜用蚊子声说了一句。段乐文似乎没听见,忙着打电话,告诉妈妈和段叔叔找到她了。

他们刚走进家门,厅里的灯突然熄掉了,蜡烛亮起来,生日歌想起来。烛光中,莫颜看到那是一个蓝莓慕斯蛋糕——那是她曾经的最爱,属于爸爸的味道。

那个慕斯蛋糕味道真的不怎么样。段乐文乐呵呵地说:“莫颜,你别觉得这是最不好吃的蓝莓蛋糕,事实上,这已经是我们三个烤的第十二个蓝莓慕斯蛋糕了!”

莫颜惊讶的嘴型足以吞掉那只蛋糕。

段叔叔笑了:“我们真没你爸爸那个天分。我们烤出来一个,你妈妈就要做鉴定是不是这个味道。”

“还说我呢,你还不是为找新鲜的蓝莓,专程去了趟黑龙江?”

莫颜恍然间想到那天自己回来,他们仨人鬼鬼祟祟地藏什么,想来,一定是那不成功的蓝莓蛋糕了。

“你们不用这样,我没什么!”说这话时,莫颜的心里充满了愧疚。

那晚,她对着老爸的照片说:“爸,我要重新开始出发啦,祝福我吧!”

她告别了长达四年的忧伤,她想,她不会放弃对幸福快乐的追寻,因为,她正走在成长的道路上,这谁都没法拒绝。

猜你喜欢

  • 李时珍装贼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理学家,他是《本草纲目》的作者,被誉为我国医学史上的巨擘。然而,在药学领域有着如此卓越造诣的他,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经历,那就是他曾经装扮成了一个贼。这个故事发生在李时珍年轻时,当时的他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和机

  • 萧何追韩信

    萧何追韩信公元前202年,大汉帝国正陷入内乱之中。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两个重要的人物相继闪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就是萧何和韩信。萧何,字子兰,江苏苏州人,是刘邦身边的重要谋士和统帅。他机智聪明,深得刘邦的信任。而韩信,字复,出生在现今河南省

  • 刮骨疗毒

    刮骨疗毒,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疗法。它起源于中医传统,被用来治疗顽疾和毒素积累的疗法。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可怕,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已在许多人身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刮骨疗毒的理论基础是,人体内部的毒素会导致各种疾病和不适。这些毒素可

  • 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郑板桥,又称郑燮,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收藏家。他生于清代乾隆年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便显露出了对文学和艺术的浓厚兴趣。郑板桥自幼聪慧过人,他喜欢研习各种文化知识,尤其是书法和绘画。在他的父亲的引导下,郑板桥深入探索了当时

  • 商纣王的象牙筷子

    商纣王的象牙筷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商纣王是一个残暴暴虐的君主,他以奢华和挥霍闻名于世。商纣王的宫殿中充满了珍宝和奇珍异宝,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他使用的象牙筷子。象牙筷子是商纣王最为喜爱的餐具之一,它们不仅光洁无瑕,而且手感温润。这些象牙筷

  • 不知不识

    不知不觉间,时光已经不知去处,岁月已经悄然流逝。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错过了许多美好的事物,也渐渐迷失了自己。这种感觉像是在面对一张空白的画布,上面没有任何细节,只有我们不停地追寻着,却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人们常常忙于生活的琐事,忙于追逐金钱与

  • 成者英雄败者贼

    在人们眼中,成者被赞誉为英雄,而败者则常被贬低为贼。然而,在人生的旅程中,成败乃是一种经历,每个人都会经历成功和失败的磨砺。无论是英雄还是贼,都离不开选择和努力。成功者被尊重为英雄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拥有很强的意志力和毅力。他们对目标充满热

  • 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是一个古老的谚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亲自动手,采取行动。无论是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还是应对人际关系的挑战,都需要我们亲自去解决,而不能期望他人来解决。回首历史,我们能够找到许多例子来证明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