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用18句话点醒迷茫的你

用18句话点醒迷茫的你

收录日期:2025-11-20 18:11:46  热度:9℃

1。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才能想象将来的事情。

2。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对自己不懂或不擅长的事情,在行动之前一定要问清楚,不能盲目瞎干。

3。惯性思维是导致你失败的罪魁祸首,一定要学会创新,创新为你开辟一片新天地,有时换个角度思考,会让你找到新的机会。

4。学会根据事态和环境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你的目标。目标坚定是好事,但也不能为了遥不可及的目标丧失其他的机会。

5。你能用到的机会对你才有价值,不能用到的机会就是别人的。

6。有想法就要行动,哪怕失败告终。拖拉会让你丧失机会,想法只有化作行动,才有达成愿望的可能,否则想法永远是想法。

7。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须有正确的方向,盲目地行动只会导致失败。

8。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滿意,一味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迎合别人,按别人的想法做事,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9。付出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如果你付出的是最大的努力,你就可以获得最好的报酬。

10。成功需要一些勇气和冒险精神,面对危险或困难时,越是害怕越是陷入危险中,无所畏惧才会有解决之道。

11。世界上所有的奖励都是奖给功劳的,而不是苦劳。人们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

12。懒惰是你一生最大的敌人,靠勤劳比靠侥幸得来的收益更能致富。

13。守信是你的资本:信任犹如一根钢丝,一旦建立起来了,可以抵抗变故的拉扯,一旦折断了它,就很难再把它接上了。

14。真正的友谊并不是一味地讨好,而是在发现对方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来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地完美起来。

15。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想别人对你的好处,不要对你做一百件好事你不感恩,做一件让你不满意的事就怀恨在心,这样的人天理不容,更别说成就什么大事了。

16。学会与他人合作。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强大的力量去面对外界的冲击,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从而保护每个合作者的利益。

17。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靠混日子是混不了一辈子的,许多过程都是不能省略的,学会这些经验至少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18。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的最优选择。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时,很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难度,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比你优秀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最高难度,且现在比你财富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你所谓的成功,也许只是他们眼中短暂歇脚的驿站。不要做温水里的青蛙,只有走出自己的心灵舒适区,你的人生才会真正开始!

猜你喜欢

  • 让她去看天边的云彩

    那天,正在执勤的美国警员戴维斯接到报警,驱车赶到一处重大车祸事故现场——一辆白色越野车四轮朝天,车顶和车门严重变形,一个男子已经死亡,另有一个女人和三个孩子满身是血,昏迷不醒,浓重的汽油味和血腥味弥散在空气中。其他警

  • 棺材里的账本

    明朝年间,有个姓李的人,绰号叫“抠门秀才”。这天,他不小心掉进了村西头的河里,一下子摔没了命。这李秀才少年时有几分才气,可惜他十五岁参加乡试,一连十年都是名落孙山,吃空了老父老母的积蓄。最后,他只能回村里教书,倒是攒下不少钱,娶了婆娘,得了

  • 剃刀侠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时间。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门楼下老摊贩

  • 差一锤

    清朝雍正年间,江南泾县城外有一位木匠,名叫秦家忠,手艺好得闻名四里八乡,大家都喜欢请他建房子、做家具。秦家忠有一位邻居名叫鲁秋生,以跑买卖为生。这一年,他家建房子,特意请了秦家忠。忙了三个多月,这天,房子上梁了,秦家忠拎着一把大铁锤上了房顶

  • 耳朵剿匪

    清朝嘉庆年间,郎溪县有位说书艺人叫郑奇,他不但说书的技艺高超,而且耳朵特别好使,不管什么声音,只要他用心听上一遍,便能模仿得恰到好处。这年三月,他骑着马,驮着大鼓、鼓架等说书的家什,来到泾县县城,在怡心茶馆里说起了书。一连说了一个多月,郑奇

  • 聚鼠

    清朝末年,江南桃花镇遇上百年不见的大旱,返青的庄稼全部旱死。米价飞涨,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连树皮都被百姓剥光了。镇上的大富翁刘富贵,却是一毛不拔,任由饥民天天在他家的门口讨要。与此同时的是,刘富贵家的老鼠也越来越猖獗。怎么呢?饿的呗。刘富贵就

  • 请神容易送神难

    章丘城里有一个财主,名叫高广进。他年过三旬,膝下还没有一儿半女,为此他没少请名医给妻子诊治,却没一点作用。这天,高广进听说附近来了个神婆,人们向她求神问卦,十分灵验,高广进就把神婆请了来。神婆围着高家转了一遭,说:“我看出来了,问题不在尊夫

  • 三根拐棍

    这段故事,出在明朝洪武年间。1。升官郭家世代务农,到了郭长庚这一辈,仍辛辛苦苦在地里刨食。郭长庚虽然不通文墨,但见多识广,为人处世极有远见,他要儿子郭炯用功读书,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夙命。洪武六年,郭家喜从天降,郭炯在殿试中一举夺魁,中了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