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你与亲人的距离就那么远吗

你与亲人的距离就那么远吗

收录日期:2025-11-21 04:16:33  热度:8℃

“我很忙,你走开!”这句藏匿于我们心里的潜台词像一张巨弓,发射出一根根锋利的箭,无情地射向我们身边的人。

看过一个故事,一位老父亲因为一个月手机没有任何动静,跑到手机店修手机。工作人员问手机出了什么问题,他说:“一个月了,一个孩子都没有给我打过电话,肯定是手机坏了。”工作人员检测后,告诉他手机没有坏,老人拿着手机默默不语。这个故事像一根针猛然刺了我一下。从毕业到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我和父母的联系都是我每周定期给他们去电话,这也成为我生活的一个习惯。但工作愈发忙碌起来,我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而父母也在高速运转的同时被无意地甩开了。渐渐地,从一向都是我给父母主动打电话,到突然来电提醒上出现了父母的名字,才忽然发现,亲情被我以忙的理由搁置太久了。和父母通话也由之前几十分钟的畅谈到几分钟的寒暄,在一次又一次的草草通话里,感觉自己像一支支随时被扣动的扳机,洞穿着对我们满怀思念的亲人。

前段时间坐地铁,无意间听到对面一个中年女人和一位老人攀谈。老人头发梳得十分认真,可那一根根银丝一般的白发还是在黑发中清晰可见。

“大哥,你岁数这么大了怎么还坐地铁呀?人太挤了,不安全!”

“我是去医院例行体检,想着也没多远,就坐地铁去吧。”

“儿女没陪着吗?”

“他们工作都很忙,也不想麻烦他们,我这身子骨,还能走几步路。”

无法清楚揣测老人说出每一句话时的复杂心境,但末尾那轻微的叹息却盖过了车厢与铁轨摩擦发出的声音,落到我的耳膜里,一阵刺痛。是真的很忙吗?我不禁陷入了思索中。“我准备去上班了,先挂了啊。”“我还在路上,回头打给你。”“我在外面吃饭,下次再说啊。”……这些看似十分合理的理由,其实就是伪装的利箭,射向被孤独所包围着的父母。我们嘴中轻描淡写的“我很忙”,传递到父母耳边的却是冰冷的“你走开”。其实,我们可以很忙,但對父母可以尽量有空。

中秋节,在微信上收到林子发来的中秋祝福,看得出来,很明显是精心为我撰写的专属祝福,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欣喜和激动。一时间未想好怎么回应祝福,想着不如下班后趁着这个机会给他回个电话,好好寒暄一番,于是回复林子消息就被搁置了,旋即投入到无休止的加班中去。一下班,接踵而至的忙碌开始向我袭来,“订餐馆”“买月饼”“选礼品”等一系列琐碎的小事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向我涌来,而给林子打电话的事情却被疏忽。第二天忽然恍过神来,顿时,一股内疚之情在我心中蔓延。我赶紧拨通了林子的电话,解释昨天的情况,虽然林子嘴上连连说着“没事”,但我心里仍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朋友的主动热络,被我以忙碌搪塞。唉!

一次聚餐中,有个朋友吐槽道:“现在,大家都很忙。当大多数友谊都是点赞之交时,我们能够聚在这里,多么大的一场缘分啊!”的确,随着微信等社交工具的盛行,“点赞”与“被点赞”的生活方式俨然成为当下很多人维系友谊的一种方式,很多人也变成了“点赞专业户”,只要在朋友圈里看到熟人的动态,我们的手指就闪电般地划过屏幕,动作娴熟,手法精准,一个大大的“赞”恰如其分地点在了朋友们的心坎。然而,一项新的罪名也横空出世——不回微信却给别人点赞。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忘记给朋友回复消息,你说你很忙,但你却有时间刷朋友圈、给别人点赞;你没时间找朋友小聚,你说你很忙,但你却可以和网络世界里的战友厮杀一整天;你忘记在节日给朋友送去祝福,你说你很忙,但你却可以给陌生的客户嘘寒问暖,忘却曾经说过的情谊大过天。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朋友的疏离,从渐渐无话可说开始。”从无话不谈到无话可说,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但是,殊不知,有时候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我们在以“我很忙”的理由,婉拒了对方,让对方原本要说的话如鲠在喉。

木心曾写过这样一句话:“童年的朋友,如同童年的衣裳,长大后,不是不愿意穿,是无可奈何了。”很多时候也是这样,不是我们不想去经营友情,而是一旦我们被“我很忙,你走开”这样的潜台词给击中,就只能灰溜溜地走开。当“关心”变成了一种“打扰”,那友情也会因此而缄默。我们可以很忙,但对亲友可以尽量有空。

猜你喜欢

  • 飞鸟惊蛇的故事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

  • 非驴非马的故事

    汉朝时,西域有一个龟兹国国王绛宾,在汉宣帝时多次访问汉朝,他对汉朝的文化特别喜欢,回国后大力推广汉朝的文化,这与西域的传统习俗大相径庭,人们认为他的这一套似是而非的东西是驴马杂交的骡子 汉书·西域传下·渠犁》:“(龟兹王)後数来朝贺,

  • 佛头着粪的故事

    唐穆宗时,有一个叫崔群的人,到湖南东寺游览。他见鸟雀在佛像的头上拉屎,便想趁此考一考佛寺住持的佛学修养和言谈机锋。他问住持:“这些鸟雀有没有佛性?” 住持知其用意,答道:“有。”, 他接着就问:“它们既有佛性,为何对佛这样不敬?拉

  • 方寸之地的故事

    徐庶是三国时刘备的军师。他多谋善断,料事如神,深得刘备的信赖。一次,徐庶识破八门金锁阵”,大败曹操官兵。曹操将领曹仁不服输,深夜起兵去新野劫寨。徐庶早有所料,待曹仁离开樊城时就乘虚而入。结果,樊城失守。曹仁败退许昌,愧对曹操。曹

  • 吠形吠声的故事

    有个村子里养了一条狗,这只狗非常机敏,看到异常的人影或者嗅到不妥的味道,会及时吠叫,提醒主人,有一天夜里,它察觉到村口来了奇怪的人影,就大声吠叫起来,叫了很久,村里别的狗虽然没有见到异常,也跟着胡乱吠叫起来,大吵大嚷,声势浩大。 小贴

  • 过河拆桥的故事

    出处《元史·彻里帖木耳传》 治书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 释义 比喻达到某种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故事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 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

  • 高枕无忧的故事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

  • 感恩图报的故事

    解释: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图:谋求。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