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三世轮回的报应

三世轮回的报应

收录日期:2025-11-20 18:06:59  热度:10℃
清顺治年间,顺义县有一富户姓贡,家中财产颇丰,中年时有了儿子贡庆有,贡家一佣人也生了个儿子叫李福。在佣人的请求下,贡家允许李福陪同贡庆有跟随同一位老先生读书。两个孩子十四岁时,李福在一天夜里梦中看见天门大开,有两位神人降临院落中,一神人指着贡庆有说:“他怎么样?”另一神人说:“他是全福之人,十七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官位二品,一世荣华富贵。”又指着问李福一生将怎样,神人说:“他是苦命人,一生功名无份。”说完两位神人就升天而去,天门关闭。李福醒来后很纳闷,将此梦告诉了父母朋友。李福始终留心着贡庆有的境遇,在十七岁那年,贡庆有果真中了秀才,而李福这时已经不读书了,开始在家种地。贡庆有为人既刻薄又暴戾,可谓作恶多端,可他自中秀才后,仕途顺畅,后来真的官至二品,做官后更是贪赃枉法,残害百姓。 李福认为贡庆有这样一个恶人必得恶报,但贡庆有一直活到七十多岁,财势俱全,人丁兴旺,而且还预知了自己的死期。很多人以为做恶后没立时遭报应,从而对因果报应之理产生疑惑。李福就是这样,他心中也颇为不平,想到阴间看个究竟。就在贡庆有去世的当天,李福也死了来到地府。 李福发现贡庆有在阴间居然还受到了礼遇,于是更加愤愤不平,随即将自己的疑惑诉于冥王,冥王命判官打开一簿子看,只见上面记录着贡庆有的生死善恶。冥王说:“他前世做了很多大善事,这世做恶将以前积的德损耗了不少,但还有很多,下一世还将享福,不过没这一世大了。至于他作恶的事,那是还没到要报应的时候。”并告诉李福,说李福前世因为没行善积德,所以这世本应该受苦,但因为这世一心行善积德了,所以衣食无缺,已经不错了,等到再转生就享福了。 冥王特意允许李福跟随贡庆有转生,只见贡庆有转生到了一富贵之家中,李福自己则转生到了一中等人家。贡庆有长大后当了县令,仍旧残害百姓,贪赃枉法,陷害良善,他曾酷刑迫供挖去了人的双眼,在另一案子中还剁去了人的双腿。七十岁时暴病而亡。 李福这一世依旧行善积德,而且开始努力修行,在贡庆有死后,他已经可以元神出窍去阴间一看究竟了。只见贡庆有在阴间受到了审判,簿子记录着贡庆有的福德已经全部享受殆尽,他在当官时挖人双目,剁人双脚这些事已经没有什么福德可以抵偿,必须以身还债,于是被罚转生到一贫苦人家,双目失明,双脚残废,整日在大街上乞讨,苦不堪言。 李福看见了贡庆有这三世果报,更加发奋的修行,希望自己可以早日超脱轮回之苦。

猜你喜欢

  • 一厘米的秘诀

    1451年,有位小娃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工人家庭。虽然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纺织匠,但是他却从没有对纺织产生过任何兴趣。每天,他都站在海边望着远方,他想知道,如果自己从这边游过去,对面会不会有更繁华的城市?他经常会问:“爸爸,我什么时候能到

  • 忍耐胜过傲慢

    香港有家车仔面店,店面很小,面做得非常好吃,顾客每天都排成长龙。一天中午,我和朋友一起去这家店吃面。快轮到我们时,排在前面的一个“西装男”对店里的老伙计说,要一碗面,再要一碗配料。没想到,老伙计把面端给他时,他却发怒了,为什么他的面和配料是

  • 艾森豪威尔的忍让

    1942年5月,刚到英国的艾森豪威尔中将和一批盟军将领聚集一堂,听取英军元帅蒙哥马利的训话。这时,艾森豪威尔点起一支烟,刚吸了两口,就遭到了蒙哥马利的严厉批评。艾森豪威尔说了声“对不起”,就掐灭了香烟。在回军营的途中,司机向伦敦市民问路,却

  • 为什么宽容变得那么难

    有个年轻人跟我抱怨,说他在团队里犯了一个错,他道歉了,当众反省了,毛病也改了,其他人也表示原谅他了,但他就是感觉,大家还是在排斥他。所以他感慨:这个时代的人怎么这么不宽容呢?我说:“可能還是你自己没有搞清楚状况。”我们这代人受的教育总是说,

  • 没有什么终极之需

    七十岁的他,无奈地对六十岁的他说,我要是身体像你这么硬朗多好。健康最重要。六十岁的他,羡慕地对五十岁的他说,你上有老可侍奉,下有小可绕膝。家庭最重要。五十岁的他,赞叹地对四十岁的他说,你正当盛年,事业有成,前途无限。事业最重要。四十岁的他,

  • 对不起,我的善良很贵

    01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要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我们都知道善良是一种美德,对人要和睦,处事要豁达。可是现在这个社会,越是善良,越是会变成被欺压的对象。当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

  • 兑现承诺

    有一次,何炅正要去办公室开会,被观众席上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拦住了。“哥哥,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此前,何炅经常碰到观众要求合影留住的要求,这让他甚感烦恼。于是,何炅想也没想就说:“你先说说要我帮什么忙,我时间很紧,马上要去开会。”小男孩鼓起勇

  • 将人生的负累降到最低

    一直很欣赏四句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直到有一天,又读到四句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