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宗仓想进敬老院

宗仓想进敬老院

收录日期:2025-11-21 03:31:11  热度:9℃

宗仓想进敬老院也是万般无奈。宗仓兄弟三个都是“光棍”,不是他们不愿娶,也不是有生理缺陷,根本原因就一个字:穷。兄弟三人一年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从土里刨出的粮食只勉强裹腹,过年想买件新衣服都困难,哪还有钱娶媳妇?开始时,老大还有结婚念头,红着脸吞吞吐吐把这意思告诉了瞎眼父亲——父亲眼疾是母亲病故那年哭瞎的,父亲面无表情叹息,说儿呀你还是先摸摸米缸吧。就这么一句话,让他们兄弟三人彻底断了结婚的念头。宗仓年轻时到是有次机会。那是1960年冬天的夜晚,在大食堂做饭的宗仓顶着风雪回家时,见地下躺着一个人——那时路上饿死人是常有的事,宗仓正准备走过去,传来那人呻吟声,他蹲下来一看,是个年轻女人,二十岁出头的他几乎没犹豫,抱起她就往大食堂跑,从锅里盛出一大碗稀饭。那女子喝下后脸上有了红晕,说你是好人,我跟你走。宗仓心动,就真的把她带回家。开始父亲高兴,想一分钱不花就有了儿媳妇,多合适多划算。后来父亲晓得那女人已经有丈夫了,便坚决不同意,说宗仓你就是打一辈子光棍也不能干缺德事。那女子跪着求宗仓,说“我不愿意走,我走了就会饿死,我要嫁给你。”可宗仓还是流着眼泪将她送走了。宗仓不会说大道理,不会说趁人之危这类话,但他心里明镜似的,人家的老婆怎么能霸占呢?哪知道这一风格就再也没有了机会。但宗仓并不后悔,他一直觉得自己这件事处理得对。

可宗仓绝对没想到若干年以后,也就是他的父亲病故不久,大哥二哥也相继去世,而且哥俩得的是同一种癌症,死得都极痛苦。这样,宗仓就成了孤家寡人,出门一把锁,回家一盏灯。孤独到是次要的,关键是六十多岁的宗仓明显地感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了,时时担心自己会一觉睡过去了还没人知道。

好心的村民们怂恿他找乡政府,说你最符合进敬老院的条件了,你要是都进不去,那谁都不符合条件。有的村民说完还拍拍他的肩膀,加重语气说你应该找,马上去找。

宗仓想了想,就硬着头皮第一次走进乡政府。习惯了走田坎的宗仓走在水磨石长廊上有点怕滑倒似地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心里发怵。他不晓得应该进哪间办公室应该找谁。穿着寒怆的他走在大楼里很扎眼,他没找别人,别人到先问他了:“你是干嘛的?”宗仓吓了一大跳,连忙躬下身子说:“我、我找敬老院。”那人听了一挥手:“出去!神经,敬老院又不在这。”宗仓也觉说错了,赶紧改口说是想进敬老院。那人上下打量他一眼,问:“你是哪个村的?带证明了吗?”宗仓摇头。那人不耐烦了,说“你连证明都没有,怎么可能进敬老院。”宗仓明白了,连连点头感谢,说“我回去就办回去就办。”宗仓像是看到了进敬老院的希望。

村长很同情宗仓,村长对宗仓说:“开证明不费事,我可以马上开给你。只是开了也是白开,想进敬老院的农民多得老鼻子了,乡政府不可能给你办。”宗仓一听傻了,问:“那怎么搞?”村长边挖着鼻孔边说:“你得出点血,请那帮狗日的好好吃一餐,我再帮你美言几句,看中不中。”宗仓听了,想了一下说:“中,我出钱,村长你出面。我有三百多块存款呢,全给你。”村长叹息,说“你也不容易,就给二百块吧,钱不够我再想想办法。”宗仓二话没说,赶紧回家从枕头里面摸出包了好几层的钞票,沾点吐沫数了又数。宗仓想多给二十块,都拿到手里了,想想又放了回去。宗仓晓得这些钱都是从土里一锹一镐挖出来的,真正血汗钱。

钱给了村长后,宗仓就开始美滋滋地想:说不定明天就能进敬老院了!到了那儿就衣食无忧了,不用再下田干活了,也不用再担心一觉睡过去都没人知道了,没事就晒晒太阳看看电视,哎哟,没想到我宗仓这辈子也还会有这么幸福的活!


猜你喜欢

  • 鬼神领地不容侵犯

    程老师在校任教一学期,他利用家访的机会,调戏学生的母亲,几位妻子的丈夫相约去去文教站告了程老师一状,教站的领导暗地里派人下来调查,调查的结果:情况属实。等到学期工作一结束,就被教站的领导秘密处理回家,处理的结果告知了村委会。村委会再也不敢安

  • 假币

    金霞在一小学食堂当管理员,负责给学生充值饭卡,她认为这个职位的好处是偶尔可以占些小便宜。这天周一,一到中午很多学生就来到金霞的窗口前充饭卡,她会趁学生不注意的时候往卡里少打一部分钱,一个又一个学生就这样被她不知不觉的刮去了不少的油水。这天最

  • 法官和医生

    我和孙医生是高中同学。我们本来是同桌,高二后半学期开始按成绩排座位,我越坐越后,孙医生越坐越前,一对好基友活活被应试教育拆散了。高考结束后,孙医生进入一所重点医学院本硕连读,我勉强达二本线,在有限的范围内随便选了一个学校攻读计算机专业,毕业

  • 路人甲

    路人甲其实有名字,他的名字自然不会是路人甲,只不过,他并不喜欢自己的名字,这个世界有太多他不喜欢的东西了,只是他没有办法去改变,唯一能去改变的就是自己的网名,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他喜欢路人甲这个名字,路人,所有的人都是在排话剧,排演着他们的话

  • 读书与不读书

    牙子村的老李家已经连续好几天没有消停了。只要天一亮就能听见老李那响亮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村子。左邻右舍意见大了,可是乡里乡亲的,又不好说出太难听的话,做出什么伤感情的事情来。现在他们唯一指望的是老李的媳妇儿能让他收敛收敛。其实平时的老李不是这个

  • 懦夫

    安德烈走出地铁站,围了一条苦咖色的呢绒围巾,刚刚修剪过的短发很不符合年龄地暴露几根银丝。三月的天气像混迹人群里的小偷一样叫他不得不把手插进大衣口袋。他的公文包夹在腋下——这是大多数上班族的姿势,如同流水线生产的螺帽,穿着得体的衣服,吃廉价的

  • 热心肠的“帮凶”

    老李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弄得他闷闷不乐。他做了一件好事,不但没有好报而且还差点让人误会是帮凶。那天,他照例帮酒店采购蔬菜。路经一家咖啡厅,旁边有辆白色轿车在他身边停下。车窗被放了下来,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对老李说:“师傅

  • 那段不能说出去的事儿

    事情发生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全县劳力齐上阵,到北大洼挖沟整方。二哥作为公社抽调的第一批民工,被安排在民兵三连的伙房,为连队做饭。在司务长的带领下,二哥随其他五名队员提前两天,来到离家百里的北大洼。这里村庄稀少,放眼望去二、三十里不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