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爹的名,娘的命

爹的名,娘的命

收录日期:2025-11-20 13:31:53  热度:9℃

20年前,他曾是一家国营仪表大厂的厂长,上下班专车接送,好不威风。

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不管工作多忙,每星期都要抽出小半天儿的时间去已退休在家的父母那里,陪他们吃顿饭,喝喝茶,聊聊天,几乎从无间断。那时候,父亲常搬个马扎坐在小区门口和一帮老头儿下棋打牌。每次他从小轿车里钻出来跟父亲打招呼,父亲都有点心不在焉地答应一声,随后一句:“快上楼吧,你妈在家等你哪!”说完便继续和老伙伴们玩耍。

他则径直往楼上走,进楼道口时,总习惯回头看看,这时就听到那帮老头正围住父亲七嘴八舌地夸他真有福气:养了这么有出息的儿子,光耀门庭啊!父亲便扬起头大声地笑,笑声很响,在小区上空久久回荡。

有一阵子,工厂要改制,他被上级组织暂停了厂长一职。不当厂长了,上下班自然再无小车接送,可每星期的陪伴父母却是雷打不动,只是小轿车换成了自行车。

父亲依然常在小区门口和那帮老头玩耍,只是每当看到他把自行车往墙上一靠,过来跟他打招呼时,嘴里虽也像是心不在焉地答应着,脸上却分明写满了落寞。再走到楼道口回头看时,那帮老头已不再围住父亲,而是各自伸长了脖子纷纷把目光跟随着他的背影。父亲没有了爽朗的笑声,只勾了头一口接一口,猛吸他的大烟斗。

母亲却相反。听说他不当厂长了,眼睛里竟放出欣喜的光,紧紧攥住他的手,嘴里不停地念叨:“这回我儿子可以好好歇歇了,你说当那个鬼厂长有啥好?整天忙得脚不粘地,饭都吃不安稳。”至于轿车改为自行车代步,母亲更是高兴:“骑自行车多好,省的妈整天提心吊胆挂着你。”

那阵子,他算是正处在事业的低谷,面对了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两张面孔,他颇感费解。既有对父亲态度转变太快的不满,又觉得母亲太自私,只顾着自己不提心吊胆了,竟全然不屑于儿子的仕途险恶。

三个月后,他有幸又被推选为厂长,自然亦恢复了往日风光。父亲又有了爽朗笑声,脸上的落寞更随了儿子的官复原职一扫而光。母亲却显出几分惆怅,一个劲地唉声叹气:“唉!都快50的人了,这得干到啥年月算个头啊!”

如今,昔日的仪表厂已成为一个股份制的集团公司,也已退休且两鬓斑白的他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变脸”其实正是对他人生起伏的“另类在乎”,而母亲的所谓“自私”,亦更是连心连肉的舔犊情深啊。

俗话说,儿子是父亲播下的种,所以他一定期望这颗种子能够茁壮成长为栋梁之材——金榜题名、加官进爵、名扬四海……总之,儿子越“出人头地”越是他无上的荣光和脸面。男人的面子大于天,说白了,儿子也就是他的名。

但儿子又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天性使然,母亲最关心的自然是这团“肉”在她视线所及之外,是否安然无恙?至于那些罩在这团“肉”外面的所谓光环,她并不在乎。因为,儿子就是她的命。

其实,名也好,命也罢,都是爹娘对儿女最深最刻骨的爱,只是各有各的方式而已。

猜你喜欢

  • 看游街

    小时候,看游街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活动。所谓“游街”,就是把已经宣判的罪犯,押在卡车上在城市的主要街道游行,游行完毕,枪毙的枪毙、服刑的服刑。每次游街前,各街道居委会早已接到了通知,游街那天万人空巷,所有人都早早等候在游街路线的街

  • 天劫

    马市长推开门,刚要跨进来,女儿迈着欢快的步伐蹦蹦跳跳的迎上来,接过他手里的公文包问道:“爸爸今年五一打算去哪玩呀?”马市长笑道:“打小就知道玩!”女儿:“爸,您呀就听我的,趁着还能玩的动赶紧多出去走走。心情好了,见识多了,思想境界还提高了,

  • 花好月圆

    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夏天正午的太阳照得人们恨不得都躲进屋子里,连路边的蚂蚁赶路的步伐都比平时显得多了几分仓促。透过窗口可以清楚的看见一个外表俊朗的青年民警正看着天空发呆,他叫孟然,是新来的民警,总是一个人发呆,似乎有数不完的心事。旁边伸出一

  • 下乡养儿记

    一冯丽丽最早发现女儿的“问题”,是在2007年。这一年秋天,天天该上小学了。开学的第一个早晨,夫妻俩将女儿送到教室门口,一路上,女儿都高高兴兴。但放学后,她的情绪发生了很大变化。夫妻二人费了半天工夫,大概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女儿不习惯小

  • 往事

    那是一段并不遥远的往事。“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小路上,我哼着这歌儿不是奔上远方,是回到告别一年零十四天的家乡。没钱,有钱也没车坐——家乡离我工作的地点纳溪双河并不远,只三十公里,可整个纳溪县就只县汽车运输公司有一

  • 虚荣值多少

    圣人头戴华美头巾来到宫廷,申请慈善金。“你来这里要钱,头上却戴着这么昂贵的头巾,说实话,用多少钱买的?”苏丹问。“五百枚金币。”圣人回答。大臣们小声嘟囔:“根本不可能,什么头巾能这么昂贵?”圣人却坚持道:“我来这里不是乞讨,而是做生意的。我

  • 不能让你没了爸

    从父亲开始话里话外透露出想要找老伴的意思时,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已经开始慢慢坍塌了。记忆里,他和母亲相濡以沫,是村子里有名的模范夫妻。不知多少女人暗地里艳羡母亲的福气,有这样百依百顺的丈夫。母亲是普通农民,而父亲是吃商品粮的老师;母亲用劳动挣工

  • 情书里留退路

    生日前夕,在他计划“买一个蛋糕,早上给你送去”时,我果断拒绝:“我不爱吃甜食,你千万别买。给我写一封情书吧,千字以内,明天见面时交。”他慌了,连忙称自己从未写过情书,连笔友都没交过,感到压力山大:“真的要写啊?”我说:“你今晚回去,睡前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