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红军第三次过草地的悲壮轶事

红军第三次过草地的悲壮轶事

收录日期:2025-11-20 21:49:11  热度:10℃

01

望眼欲穿的两千名伤病员、护理员

1936年6月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朱德、张国焘率军北进甘南岷州地区。6月下旬,李先念率89师和许世友率骑兵师为先遣,出发北上。接着,红四方面军总部发布《二次北上政治命令》。7月上旬,朱德、徐向前、董振堂分率左、中、右三路红军向松潘、包座前进。二方面军随左路跟进。同时成立了一个后卫支队,实际上就是收容队,包括妇女队、担架队、医院等。

由于医药和营养条件很差,康区疫病流行,伤寒病夺去了许多红军战士的生命。此时,伤病员仍有数千名。红军总部规定,团以上干部伤病员随军带走,其余的伤病员和护理员留下。于是,在金川、炉霍、甘孜等地,有2000余名伤病员和护理他们的女战士含泪送走了远行的主力红军,苦苦等待着主力红军建立了根据地后再来接他们北上……

希望就像海市蜃楼一般渺茫。

接他们的红军没有来,土司、堪布、土匪、国民党军队一批接一批地来了,这些失去抵抗能力的伤病员和女红军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残害和凌辱。伤病员大都被残酷地屠杀,红军女战士有的被杀害,有的被土司、头人抢去奸污后贩卖。

50年后,一位当地老人告诉笔者,他曾亲眼看见一群年轻的红军女护士,被藏族反动土司的骑兵追到金川江边。身前是滚滚江水,身后是举着藏刀、狂笑着追过来的藏兵。在藏族骑兵越逼越近的时候,这些红军女护士们手拉着手,呼喊着“红军万岁”的口号,跳进了湍急的金川江激流中。金川江的江水啸叫着接纳了这一颗颗纯洁的心,流走了那一片千百次憧憬过的向往……

在金川,陪同人员领笔者去访问了一位幸存下来的红军女护士。

在一间藏式平顶土屋里,我们见到的是一位地道的藏族老妇人。她穿着一件肮脏的青色藏袍,漆黑、干瘦,脸像松树皮样一层层皲裂……

我们到时,她正佝偻着腰往圈里赶羊,嘴里发出一声声怪叫。见来了客人,她急忙蹒跚着进屋倒茶,房屋很矮,屋内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在屋外找地方坐下,慢慢喝着一大土碗漂着油污的奶茶。陪同者告诉我们,她是四川人,1933年在川北参加红军,四方面军二次北上后,她被留下来护理伤员,后来被抓去给一家土司当了整整14年“娃子”。当她明白我们的来意后,那双干枯浑浊的眼眶里滚出了大滴大滴的泪水。她已不会说汉话,翻译告诉我们,她说她会唱红军歌。于是在我们的请求下,她用她那苍老的声音唱了起来:

世界革命高潮新

各地工农起革命……

令人惊奇的是她不但歌词记得清楚,而且发音也准,带着浓浓的四川音,但在这歌声里,却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苍凉和哀伤……

02

15名中毒战士狂笑着死去

这次北上,红四方面军准备时间长一些,二方面军则刚到甘孜不几天即出发,康区粮缺,筹粮很少。张国焘在会师时曾答应贺龙,拨给二方面军一些粮食和物资,不知什么原因却没有兑现。四方面军自己的粮食也不是很充足,即使给一点儿,恐怕也难以满足二方面军万余人之需。从甘孜至阿坝,原来预计只需10天左右时间。于是,二方面军在只筹得六七天粮、少数部队甚至仅有两天粮的情况下出发了。

红军出发就道以后,不但一路山高人稀、无粮可筹,而且走了整整20天,有的走了23天才到阿坝。大部分部队8至12天时间没有一颗粮食……

不但缺粮,还缺乏防寒遮雨的衣服、雨具和帐篷等。山区高寒,经常遇到大雨、大雪,又无房舍宿营,只好一路露宿。战士们饥寒交迫,前面的部队把野菜叶子吃了,后面的就吃野菜根;腰上系的皮带吃完,连草鞋上的牛皮条也扯下来煮着吃了。

红军在青海境内行军仅13天。至今还有当年冻馁于道,被当地老乡救活后,给人当养子而幸存下来的红军战士。

贺龙看到一处处倒毙路旁的红军,非常痛心,他再一次下令各师:“绝不能丢掉一名伤病员。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带出草地。”

这时,有的部队吃野菜发生了中毒。一个排的15名战士,在草地吃了一顿野菜。晚上,连部的通信员来叫排长开会,忽见排长哈哈大笑,接着全排人都狂笑起来,通信员吓呆了。这时,漆黑的夜空乌云翻滚,只一会儿,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倾盆而下。突然,笑声停止,15名战士背靠背地坐着没有一点儿动静。通信员叫排长,排长不答应,走近一推,排长已经咽了气。他一个一个摇过去,全死了!通信员哭喊着跑开了……

贺龙非常痛心,他指示各部队成立了“党、团员试吃组”。一个偶然的机会,贺龙发现草地水塘里有鱼。草地无人行走,加上藏民风俗不吃鱼、不捕鱼,因此这里的鱼自生自灭,河沟、水塘里都有。贺龙很高兴,他对部队说:“同志们,水里有鱼、有青蛙,地上有蚂蚱,这些都可以吃嘛……凡是能吃的都要吃,不好吃也要吃。能活着走出草地就是胜利!”

以后每到宿营地,贺龙就在他走路拄的拐杖上拴根绳子,把针放在火上烧一烧,弯成钩,去水塘钓鱼。钓得多的时候,就煮一锅鱼汤,指挥部的人从副政委关向应开始,每人一勺,贺龙亲自掌勺。

猜你喜欢

  • 喂,我不等你了

    上大学的时候看上了隔壁专业的一个女孩。这个决定花了我一个晚上的时间。当我点开她的头像看看又关掉,点开她的自拍看看又关掉,点开她之前的微博看看又关掉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摊上事了。我可能看上她了。那并不是一个特别适合拍拖的时候。校长可能自愧于自

  • 任是无人也自香

    母亲有我们三个女儿,都以“兰”为乳名。大女儿为“文兰”,寓文雅淡然;二女儿为“玉兰”,寓清素如玉;三女儿为“金兰”,寓柔韧如金。我们三姐妹长大一些时,时常受到村人的称赞,有的说:“刘金花(母亲的名字)有三朵花,个个俊俏漂亮,似玉如花。”也有

  • 舌尖上的密码

    我这个人的厨艺实在是不值一提,连一个拿手菜也没有。家里一来客人,我就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好歹张罗完一桌饭菜,我躲在一边悄悄看客人的表现,大家的筷子好像更喜欢落到那几个从外面买来的熟食上。这让我很受打击。朋友对我说:“你呀,真该好好学学做

  • 要嫁就嫁给肯背你上楼的男人

    她是城市的白领,他是城市的扛包工人。高中毕业后,两个人划着完全不同的青春轨迹。可是,他们依然保持着恋人关系,仅仅是保持着。白天,她在公司喝正宗的雀巢咖啡,下班后,她吃他买来的廉价冰棍;中午,她品味着公司精致的饭菜,晚上,他带她去脏兮兮的饭馆

  • 牡丹婆的骇俗爱情

    牡丹婆是邻居的一个阿婆,生于四十年代。我几乎想象不出来这样一个小镇上,出生在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战争环境下的牡丹婆以及他们那代人的婚恋观。对于那个年代,我的概念似乎始于张爱玲,又止于张爱玲。那种旧上海的灯红酒绿和妩媚妖娆,那种印象中的矛盾让我

  • 沉睡花梦间

    花开的声音,透露着风的痕迹,隐匿着云的消息,送来雨的温柔。隔着薄如蝉翼的窗纱,我寻觅着你的踪迹。也许我该走出你的视线,不然,如何被你遗忘?好久没有你的消息了,不知你的模样被寒风冷雨过滤后,是否长出稚嫩的双蕊。其实,你早已走入我的心中,就像当

  • 蓦然回首,原来可以如此幸福

    静终于憋不住,伤心混杂着焦躁的情绪如山洪般爆发了。拿着电话,原本佯装快乐的语调走了形突然换成了哭声。然后是静如竹筒倒豆子般噼里啪啦的抱怨声。凭什么!凭什么静这么累!看着周围的同学周末相约去吃饭的,逛街的或者在温暖的午后捧着花茶抱着电脑闲适安

  • 恋上那个会画素描的女生

    他和她是在大学认识的,彼此都是青涩的十八岁的青春年龄。他来自北方城市大连,而她的家乡在温婉的南方城市南昌。那日,他满头大汗地从篮球场跑回宿舍要接一个家里打来的电话。在食堂的拐角处,把一个迎面走来的女孩差点撞倒在地。女孩手里的画夹重重地摔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