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跳槽不是调节剂

跳槽不是调节剂

收录日期:2025-11-20 18:20:53  热度:10℃

许扬跳槽时,笑着对我说:“这下广告部副主任的位置就是你的了。”我笑笑,不置可否,心里却认同了他的话。的确,工作了四年,论资历,我是广告部最老的员工;论能力,我设计的广告在全国范围得了好几次奖。现在许扬走了,广告部副主任的位置空了出来,怎么说,我也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接班人了。

可是,在我升职的路上却杀出了周向东这个程咬金,他是我们集团老总的侄子,原来是集团下面另一家广告公司的普通员工,得知许扬走了,便通过老总开了后门,顺顺当当地当上了我们广告公司的广告部副主任。

宣布他上任的那一天,我躲在洗手间狠狠地哭了一场,心里充满了委屈。广告部主任张烨看出了我的委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谈了一次话,他先是肯定了我的成绩,然后也坦承这次周向东任广告部副主任一职有黑箱操作之嫌,对我来说的确不太公平。最后他安慰我:“我会向上面再争取一个副主任名额的。”

回到办公室,看着周向东得意地坐在许扬的办公桌前,我心里的天平彻底打翻了,狠狠地想,我这就跳槽,再也不要为这个鬼地方卖命了。正好这时许扬在QQ上和我打招呼,于是我直接问他:“你们那里还缺少人手吗?我想跳槽。”

许扬很高兴,他告诉我,他所在的广告公司是新创办的,目前正处在招兵买马阶段,像我这样的熟练工他们求之不得。随后,我们不但大致谈妥了薪水福利,许扬还应承我,会帮我争取个一官半职。

许扬不断传来好消息,他说已把我的简历给老总看了,老总觉得我挺不错,还说对我以前设计的广告颇有印象。我心里的阴影开始慢慢地消散,再次看到周向东那张令人讨厌的脸,我不再躲避,而是用充满挑衅的目光迎上去,暗暗地想,反正我要辞职了,难道还怕你不成?

周向东大约听说了一些关于我的事,对我的态度并不友善,这样一来二去,我们之间虽然几乎没说过什么话,却充满了火药味。我并没有刻意隐瞒自己要跳槽的消息,甚至觉得这对周向东是一种示威,因此没多久,办公室几乎所有的同事都知道我要走的消息,几个和我素来交好的同事还过来打听,他们有没有跟着跳槽过去的可能。

就在我认为一帆风顺的时候,许扬突然告诉我,他作为新公司广告部主任,只有推荐权,没有决定权,老总的意思是,广告部副主任这个职位想让一个从英国回来的“海归派”担任。许扬安慰我说:“你的广告文案一向设计得最别致,要不你到我们这里来做文案吧。”我万般无奈,只得说,回去考虑考虑。

因为要跳槽的消息已放了出去,我实在有点被逼上梁山的感觉,所以过了几天,我答复许扬,仍然决定去他那里。但他那里传来的消息却继续不利,薪水福利比当初他承诺我的要少30%,同时除了领导阶层,其余的人都有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内工资减半……然而我已没有了退路。回到办公室,不知情的同事见了我总是神秘兮兮地问:“什么时候走?”还有几个张罗着要帮我办告别派对,他们都觉得我找到了更好的出路,甚至在走廊上遇到主任张烨时,他也问我:“准备什么时候办离职手续,记得早点通知我哦,你一走,我可要重新费心找人了。”

一个星期后,我正式辞职了,送别的派对上,张烨惋惜地对我说:“我为你申请的广告部副主任的名额已经批下来了,可惜你这个人才却要走了。”我对着他扯动嘴角,想笑,却笑不出来。第二天,我开始在新的广告公司工作,薪水比以前少,任务却比以前多。但我能说什么呢?一切都是自找的。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贸然跳槽,不要把跳槽当成职场的调节剂,不要以为跳槽是职场的唯一出路。盲目跳槽,只会让你搭进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许,还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走向,甘苦自知。

猜你喜欢

  • 等你,是我一生的守候

    想你,是我执着的温柔。爱你,是我无奈的遗憾。等你,是我一生的守候。有些缘分是注定要失去的,有些缘分是永远没有结果的。那年他十九岁。他对她一见钟情。他跟她是大学同届同系不同班的同学,在大一新生报到那天,几千名新生排队等候办理注册,他穿着蓝色格

  • 藏起来的右手

    站在城北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

  • 只有我笨,你才聪明

    我平时很少乘飞机出行,有限的两三次,都是跟在老公后面,所有手续都由他代劳,我从不操心。老公打趣说我笨,我假装生气,他呵呵一笑:“我喜欢看你笨笨地跟在我后面的样子。”前些天,老公打来电话,让我带儿子乘飞机到他开会的城市旅游。我说:“乘飞机手续

  • 想见你最后一面的人

    2013年,母亲节,湖北省某未成年犯管教所。一位年近七旬的老母亲,穿着一件早已褪色的黑色外套,背着旧床单包裹着的行李,手中拄着一根粗树枝,身上脏兮兮的,独自走了进来。民警迎上去,询问她的来意,才知道,她今年67岁了,已经12年没有见过正在此

  • 给你一生的爱

    不如咱爷俩相濡以沫吧妈妈走得早,我很小的时候就和他像相依为命的连体人。有一口饭,我吃一大口,他吃一小口;有一杯水,我喝大半杯,他喝小半杯。我知道他的不易,也见了太多他的眼泪,所以,从小到大,尽管我在他身边,也有怨怼和愤怒;尽管那些同龄人,他

  • 母亲的“存折”

    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50万元。”我奇怪地看着女儿:“你说的‘他们’是谁呀?”“我们班同学。他们都说你一本书能赚十几万稿费,你出了那么多书,所以

  • 不设防的代价

    赵刚和唐朝明是一家大型工厂的技术工人,两人毕业于同一所技校,所学的也是同一个专业。在他们这个机械段里,两人同出一个师门,唐朝明大赵刚两岁,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学哥”兼“师哥”。后来,唐朝明技术娴熟,业绩突出,由原来的甲班调到了乙班,当上了小主

  • 让我学着心疼你

    咱有的是钱他站在街边的梧桐树下给楚江打电话,对着手机嚷嚷:“老楚,我的钱又花光了,麻烦你往我的卡里打点钱,这一次多打点,好吧?我闹亏空呢。”尽管是商量的口吻,但语气却是毋庸置疑和反驳的。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每次给老楚打电话,不是要钱就是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