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温家宝:我同情每一个穷人

温家宝:我同情每一个穷人

收录日期:2025-11-21 11:59:04  热度:9℃

一个政府、一个社会应该更多地关爱穷人,穷人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

爷爷办的乡村小学,是冲破地主豪绅的阻力,第一个招收女生的学校。他常年为两件事奔波:一件是招聘教师,一件是为学校筹款。就是这样一所小学,很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解放后当了教授。外婆家也在本村,外公去世很早,外婆靠开一个小药店谋生,家里还种着几亩地。每年秋天收玉米时,我坐在板车上的玉米堆里从地里回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我出生的年月正是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大扫荡和实行“三光”政策的时期。妈妈对我讲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日本侵略者将全村人集合在村西南的空地上,四周架起机关枪,用刺刀杀死无辜的平民。当时,妈妈把我紧紧搂在怀里。这件事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天津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为“坚壁清野”放火烧了宜兴埠。我的家连同爷爷办的学校、外婆家和她的小药店,全部化为灰烬。我们家逃难到天津城里,住在救济院。外婆在逃难中生了病,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她是最疼爱我的人。孩提时代,她抱着我,我常常揪她的头发,她一点儿也不生气。天津解放的那一晚,是一个不眠之夜。解放军包围了驻扎在救济院里的国民党军队,当晚进行了激战,手榴弹扔进了院子里,家里人都害怕地躲在床铺下,我却一点儿也没有害怕。第二天,天津解放了。

我的童年是在战争和苦难中度过的,穷困、动荡、饥荒的往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深知,这不是我们一个家庭的苦难,也不是我出生的那个年代的苦难,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史。我逐渐认识到一个道理: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唯有科学、求实、民主、奋斗,才能拯救中国。“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推翻封建专制和官僚买办的统治,人民才能得到解放;只有不断革新,中国才能进步。

在我上小学、中学期间,家境十分贫寒。父母和我们三兄妹一直租住在一间不到9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每月的房租相当于一袋面粉钱,那时父亲月工资最低时只有37元。我患过一次白喉,父亲把仅有的一块手表卖掉,买药给我打针。此后他多年没有戴过手表。因为经常目睹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我从小就富有同情心,这尤其表现为对普通百姓特别是穷人的同情,对不公道事情的憎恶。一种朴素的平等观念在我的心中萌生:人人生而平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平等相处。

我的中学是在南开上的。南开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它提倡的是为公、进步、创新和改革。我上中学时就愿意独立思考,渴望发现问题,探索真知,追求真理。那时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我还广泛阅读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书籍,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我不仅爱读书,还是体育爱好者。

上高中和大学以后,我家里人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爷爷在1960年因脑溢血去世,是我把他背进医院的。现在他教过书的学校还留着他的档案,里面装了一篇篇的“检查”,小楷字写得工工整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父亲也在1960年因被审查所谓的“历史问题”,不能教书,被送到郊外一个农场养猪,后来到图书馆工作。我考上大学向他告别就是在离城很远的养猪场。父亲告假回家帮我收拾行李。他是个老实人,一辈子勤勤恳恳。今年他过世了,可谓“生得安分,走得安详”。尽管家里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我仍然追求进步。我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我总是把书本里学到的东西同现实加以比较,立志为改造社会而献身。

因为父亲喜欢自然地理,我从小就对地球科学产生了兴趣。在北京地质学院,我在地质系就读了5年。大学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考取了研究生,专攻大地构造。回忆在地质学院近8年的学习和生活,我曾概括为三句话:母校给了我地质学知识,母校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母校给了我接触群众的机会。那段时期同样是难忘的。

参加工作以后,我有14年时间是在海拔4000到5000米的极其艰苦的祁连山区和北山沙漠戈壁地区工作。这期间,我一边工作一边接触基层群众,更使我深深懂得了民生的疾苦和稼穑的艰难。我来自人民,我也有苦难的童年,我同情每一个穷人,愿为他们的幸福献出自己的一切。到中央工作后,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用整整10年时间,深入农村、厂矿、科研院所调研。在农村,我白天坐在农民家的炕头上了解情况,晚上开座谈会。我住过乡里、住过粮库,经常在一个县一待就是一个星期。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同科学家交朋友、谈心。我认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民情、民心、民意,而民心向背决定政权的存亡。衡量政策好坏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

我之所以经常讲穷人的经济学、穷人的政治学和穷人的教育学,就是想让人们懂得: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穷人占多数。一个政府、一个社会应该更多地关爱穷人,穷人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在中国,不懂得穷人,不懂得农民和城市贫困阶层,也就不会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更不可能树立穷人的教育观。公平的核心是在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机会上人人平等,而不是基于财富或其他特权的平等。一个政府如果忽视民众和民生,就是忽视了根本。而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的顶梁柱,失去了它,社会这个大厦就会倒塌。“国之命,在人心”,说的就是人心向背决定社会的发展和政权的存亡。政府是穷人最后的希望,民众的贫穷是政府最痛心的事。只有把这些道理真正弄懂,才算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

未来是属于青年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但愿青年朋友们以青春之人生,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 那是人类才犯的错误

    在南非和纳米比亚的半干旱平原上,一群麻雀一般大的名叫拟厦鸟的小鸟,在一棵大树上合力搭建了一个长约6米、宽约4米、重近1吨的巨型鸟巢。巢内辟有100个隔间,每个隔间住3到4只鸟。这些隔间避免了阳光直射,即使在炎热的夏季,隔间里也比较凉爽。由于

  • 无关风月

    一群女人聚在一起,讲各自经历过的笑话,笑话与爱情有关,或者无关。小A说她在去结婚的那天早晨,因为一件琐事与未婚夫吵了起来。未婚夫是个南方小个子男人,生活上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爱情上也没有大度胸襟,从未主动投降向小A求和过,总是性格温和的小A

  • 包菜与洋葱

    朋友悻悻然地說:“她当我是包菜,我把自己变成一个洋葱。”莞尔之余,追问缘由。朋友余怒未消,滔滔不绝:“才第一次碰面,便打问身世,问我收入、年龄、恋爱史,问我丈夫的职业、住房类型,问我家庭状况、孩子学业、休闲活动、社交活动……问问问!以为我是

  • 情人节最后一朵玫瑰

    杭婴和海宁结婚整整三年了。两人谈恋爱时,海宁是个非常体贴浪漫的人,几乎每周都要送一束玫瑰花给杭婴,惹得杭婴办公室的几个小姑娘艳羡不已。杭婴心里也觉得甜滋滋的,那股幸福感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可自从结婚后,海宁就失去了那股罗曼蒂克味,每天早上

  • 朋友不会走散

    你总是在一些平常的日子里来看我。然后,一瓶酒,三五个小菜,我们天南地北地聊着,只是不将彼此的故事摻进去。葱呀蒜呀芝麻盐样的话题,总能让人轻松爽快。我送你,在天桥上。伸出手,用力地一握,什么也不说。此时的我,寂寥在一个无比喧嚣的大都市里,孤独

  • 蒋经国是怎样击败军统“笑面虎”毛人凤?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毛人凤建立起自己的“情报帝国”,此时,正要在台湾伸展拳脚的蒋经国出现了。为了瓦解毛人凤的“情报帝国”,蒋经国求教于毛人凤的手下败将——郑介民。郑介民献计:开办训练班,召训新生及复训“保密”、“内调”两局干部;在此基础上,

  • 当捕猎的主动权不在手里

    海洋中,游弋着成千上万种动物,它们四处游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捕食猎物。然而,海洋里不是所有动物都有主动出击捕猎的能力,裸躄鱼就是其中之一。它虽然身居大海,却像一片浮草,从不游动,甚至让人怀疑它都不会游泳,更别说满天下寻捕猎物了。还好,它遇到了

  • 退让的猎豹

    有一只猎豹正在吃一头鹿,一只鬣狗闻着气味赶过来了。鬣狗先是小心翼翼地看看猎豹,然后一步一步挪过来。它每进一步,猎豹就退一步。最后鬣狗占有了那头鹿,大口大口地撕咬起来。猎豹只能远远地看着,眼神里满是无奈。那只鬣狗虽然健壮,但体形较小,若正面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