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愍周皇后是谁?愍周皇后是怎么死的?

愍周皇后是谁?愍周皇后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11-20 13:23:16  热度:7℃

愍周皇后,又称孝节烈皇后,是明朝最后一位帝王,明思宗崇祯的皇后。《思陵典礼记》记其:初为信王妃,晓书画,亦谙药性,在潜邸,与上甚和庄,既册立,协谋去魏逆,称贤功。

周氏自幼家贫,父亲周奎迁居北京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她的母亲是周奎的妾室,在家贫的情况下,周氏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操持家务。所以到了后来她成了皇后,进入皇宫的时候,也经常操持崇祯帝的日常生活。这儿的操持家务,可不仅仅只是指,崇祯吃饭的时候,在一旁夹菜递汤,而是真正的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亲自洗手作羹汤,而且还带着宫中宫女,裁布制衣。

中国上下五千年,贵为皇后之尊,一国国母,却自己煮饭洗衣,甚至还缝制衣物。不能说周氏这样的皇后绝无仅有,但的确罕见。时人对她的这种做法,多有称赞:中宫周娘娘质厚少文,以恭俭起关雎之化,宫中翕然从风。

周皇后自小就长的漂亮,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称有贵格。陈文庄仁锡,尝舍于周皇亲家,后少时出见仁锡,奇其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周皇后年少时,尝岁时出拜亲故,当之者輙暝眩不自持,贵后始知其异。照理来说,周氏就算生的惊为天人,但是她家境却不是很好,她又是怎么坐上皇后之位的呢?

实际上,周氏并不是一开始就贵为皇后的,因为崇祯当时还不是皇上,只是一个小王信王。信王年纪到了,朝廷开始筹措给信王选取王妃。在候选的一干女子中,周氏便在其中。周氏当时年纪最小,而且身体也弱小,所以并不怎么出色。她最后能在一干女子中,杀出头来,还是宣懿太妃刘氏慧眼识珠。明熹宗的张皇后对于这个弱小的姑娘并不看好,但偏偏刘氏作为祖母一辈的人,掌管着皇太后印玺,对选立后妃有极大的发言权。她对张皇后说:周氏现在虽弱小,以后必然要长大的!

事实证明了刘氏的正确性,虽然周氏身体羸弱,但册为信王妃,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后来随着崇祯帝登基,周氏被册为皇后,以瘦弱单薄的身躯担任起治理后宫的重任。将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让崇祯帝能一心扑在朝上尖锐的形势上。

崇祯帝登基的时候,明朝已经走向末路,各种阶级矛盾严重。内乱外患接连不断,形势严峻。偏偏当时崇祯帝手里无钱,国库空虚,军费紧张。周氏自幼在贫苦的家里长大,因此养成了她生活简朴的性格。在为信王妃的时候,就很节俭。等入宫之后,她立马着手裁减宫中用度,撤消不必要的费用。为了国家社稷,常常拿出自己的私蓄和宫中节省下来的费用充作军费,崇祯对周皇后的深明大义十分感激。

崇祯宫词》称赞她有恭俭之德,亲自操持家务,身穿旧衣服,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员分百二领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三洒亲蚕重浣服,拟将恭俭赞王风。实际上崇祯帝刚登基的时候,奸人魏忠贤当道,两人的处境很艰难。在入宫之前,懿安皇后就悄悄吩咐他们自己带口粮,注意宫中饮食。这一段艰苦的日子,是周氏亲自操劳饭食,陪崇祯度过的。

虽然周氏竭尽所能,想要帮助自己的丈夫治理好这个国家。但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李自成攻破城门,明朝灭亡。作为亡国皇帝和亡国皇后的崇祯与周氏,为了保持自己最后的尊严,最终双双自尽而亡。

实际上,明朝后宫女子多贞烈而死。为了不被贼人所辱,崇祯帝下命公正妃嫔公主,皆自尽。后世香港所拍的《帝王花》,就揭露了这一幕。而当时不仅嫔妃自尽,还有许多贞烈的宫女,为了不被侮辱,投井的投井,投河的投河,情景惨烈。

猜你喜欢

  • 当亲情撞上爱情

    公婆“被分居”我们还没来得及出发,公公从四川来到了北京。老公惊讶地看着风尘仆仆的公公:“叔叔,你怎么来了?”公公不是老公的亲生父亲,所以我们一直喊公公“叔叔”。公公的脸色不是很好,他闷声闷气地回答:“我来接你妈回家。”婆婆迎出来,接过公公的

  • 好饭菜里藏着心甘情愿的爱

    1那日,妞妞嚷着要吃芹菜馅包子,我忙完手头上的工作,拿出工作時的执行力,直奔菜市场买了时下最新鲜的芹菜和最好的瘦肉。回到家,在妞妞眼巴巴儿的注视中,我叮叮当当一顿忙活,以最快速度蒸了满满一锅包子。锅盖揭开,香味袭人,妞妞早已按捺不住,抢先尝

  • 那个一生为你奔跑的人

    那天早上,我走到楼下拦下一辆的士的时候,突然发现将一份重要的工作资料落在了床头。因为时间急,自己跑回家去取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我便打了一个电话回家,让母亲快给我送下来。母亲老了,反应迟钝,做事大不如前,原本几分钟就可以将东西送下来,她却用了

  • 家也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

    阳阳比月月大三岁,这对小姐妹刚好都在6月1日出生。那一天,不仅是儿童节,更是我们家的盛大节日。转眼又到六一。那日,老公订了个大蛋糕,我和婆婆在厨房准备了一桌好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我一声令下:“宝贝们,生日快乐!”这时,全家人一起唱生日歌

  • 你是我的“第一好”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生活最大的误解就是,全天下的夫妻都像我爸妈,他们彼此是对方的“第一好”。生活逐渐呈现出的残酷真相是:现实婚姻里,大多數夫妻不是“第一好”,甚至连第二好第三好都谈不上,所以,各种鸡汤文乘虚而入,从技术层面对千疮百孔的婚姻指

  • 老爸老妈的“安全感”

    得空回家看望父母,和老妈一道在厨房做饭时,老爸在房间里似乎发现了什么“新大陆”,兴奋地唤着老妈:“阿文!快来!”老妈应声走过去,我也好奇地跟着进屋。只见老爸摇晃着几小包药,得意地说:“我发现有5包金银花冲剂还有11天就过期了,咱俩得赶紧吃完

  • 父亲的来信

    如今,已经不再需要给他写信了,但我仍旧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地想他。父亲写给我的信件终于出版了,已经远行的父亲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感到欣慰的。他一生中虽然创作了不少作品,出版了不少画册,可是他自己最欣赏、最得意的作品却是这些写给女儿的信件。他认为这

  • 父爱是个大容器

    原本是他亏欠了我趁孩子睡觉的间隙我拨通他的手机:“喂,孩子都一百天了,我得赶紧赚钱,你让艳芬姨过来帮我带孩子!”那边沉默一会儿,说:“她还有工作,要不你找个保姆?”“我若雇得起保姆,还急着上班干吗!”我愤愤道。意识到我不悦,他赶紧说:“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