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挖藏得金

挖藏得金

收录日期:2025-11-20 18:12:24  热度:10℃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不久前去拜访一位知名的书法家。这位书法家虽已年过八旬,依然耳聪目明。我恳切地向其索求墨宝珍藏。老人家并没有拿架子,欣然提笔,问我写什么字。我说随便。只见书法家手起笔落,在提顿之间,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洁白的宣纸上,笔画遒劲有力。

挖藏得金。我看着宣纸上的四个大字读出声来。果然是好书法!我在内心里赞叹着。

重新落座之后,书法家捻须微笑着问我:知道我为什么写这四个字么?我摇头。老人说:这四个字是一句卜辞,并且还有一个故事。卜辞?我更有些疑问了。

接下来,书法家向我讲述了其中的故事:

那是七十多年前,当时书法家还不满十岁。一天,他母亲找街头算命的瞎子给儿子算了一卦,算完卦后母亲闷闷不乐。时隔多日之后,儿子才断断续续了解到母亲不高兴的原因。原来,算卦的瞎子说他的命不好,用卦书上的话说就是掘井无泉,也就是他一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是徒劳无功。而和他同龄的邻居家的孩子是挖藏得金的命,一生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自此,掘井无泉,挖藏得金这两个词就深深地扎根于书法家幼小的心灵里。不过书法家并没有和母亲一样闷闷不乐,相反他憋足了一股劲,他要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掘出泉水。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寒来暑往,他遍访名师,临池不辍,终成一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的邻居孩子因为相信了荣华富贵的命运,整日游手好闲,一生穷困潦倒,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书法家最后说: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你努力去挖就能得金,努力去掘就会有泉。

书法家的话让我沉思良久。金藏于沙,泉隐于土。要想收获至宝、获取甘甜,就要躬身挖掘,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然而常常被人们忽视,人们更愿意寻求的是一条捷径。但有些捷径并不能让人顺利地实现理想,却往往会使人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跌进深渊。也许有人会说,缺乏方向的挖掘是徒劳的,但是,不付出实际行动,不遭遇失败和挫折,又怎么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这就是许多人取得成功的信条。

我小心地收藏起那幅墨宝。在内心里,我同时收藏起书法家那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人生感言。

猜你喜欢

  • 急急忙忙,惹人笑断肠

    急急忙忙,惹人笑断肠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小明匆忙地走在街上。他的脸上满是焦急的表情,汗水不断地从额头上流下来。小明原本是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但今天的情况却让他有些手足无措。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小明是一个有点迷糊的人,常常会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今

  • 大灰狼和迷路的孩子

    大灰狼和迷路的孩子从前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庄周围是一片浓密的森林。这个村庄的人们过着宁静而平和的生活,他们之间互相关心,彼此照顾。然而,有一天发生了一件让人倍感焦虑的事情 —— 小明,一个七岁的孩子,迷路了。小明是这个村庄里的可爱、调皮的孩

  • 元元和比克

    元元是一个年轻而聪明的女孩,她住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她喜欢去村子外面的森林里玩耍和探险。每天放学后,她都会穿过田野和小路来到森林,和小动物们成为朋友。有一天,元元在森林中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小鸟的名字叫比克,它的翅膀被树枝划伤,无法飞翔

  • 放弃兔年

    放弃兔年在一个陌生的村庄里,有一个年轻的农民叫李明,他是一个勤劳、聪明的人。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一直努力工作,希望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就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他却面临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今年是兔年,按照村庄的传统,每个家庭都要养一只兔子来

  • 诚实的财富

    诚实的财富诚实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带来真正的财富。财富不仅仅是指金钱和物质财富,更包括感情的丰硕、亲密的关系以及内心的满足。在商业领域,诚实是一家企业成功的基石。一个诚实的企业会建立起信任与忠诚,这将吸引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

  • 含羞草

    含羞草,这是一个娇羞而又神秘的名字。它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拥有独特的特性和令人惊叹的能力。无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在花园中,含羞草都以其独特的行为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含羞草的叶子,宛如一个个小心脏般的形状,呈现出一种娇羞的红色。当阳光照射到它们身上

  • 半小时爸爸

    半小时爸爸故事始于一个平凡的周末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温暖的光芒映照在小女孩的脸上,她正躺在床上,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今天她将会见到她一直以来只听说过的“半小时爸爸”。小女孩的妈妈告诉她,爸爸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

  • 五兄弟闯关

    五兄弟闯关在一个神秘的古堡里,住着五个勇敢的兄弟。这座古堡据说隐藏着无尽的宝藏,但要达到宝藏所在的地方却非常艰难。于是五兄弟决定一起闯关,寻找属于他们的财富。第一关是一片迷宫。迷宫内弯弯曲曲、如迷雾般的通道交织在一起,兄弟们需要通过记忆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