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菩提寺里的兰花田

菩提寺里的兰花田

收录日期:2025-11-20 22:10:41  热度:11℃

本初和尚圆寂时是端坐在他亲手种植于寺中山谷里的兰花田里,菩提寺僧人们赶到时他已逝去,只在田边留了几个大字:“返本归真,不忘初心。”

“阿弥陀佛!师兄,你的确圆了你一世的修为。”本尘方丈禅指一划,眼角泪光晶莹。

火光渐起,本初的遗体也渐被火吞噬,僧人们念起《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享寿之时,以虚色身,且偿因果,且修福田;舍报之后,无用躯壳,当作灰烬,还归苍天。色身皮囊,俱烧以毁,真灵佛性,仅存无坏,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无去无来,不生不灭!”

一条素帕从本初成灰的衣襟里飘出,悠悠地正入本尘怀中,帕上诗只剩一半:“素襟缕缕兰馨入,谷径幽幽霁月凉。”

本尘方丈轻叹一声道:“万象因缘而生,其本为空。”

本初和尚的骨灰中惊现舍利子,晶莹剔透,洁白如玉。这是菩提寺百年不遇的奇观,本尘方丈择日要以大礼迎师兄的舍利子入舍利塔。

夜里,寺中大弟子慧明代表众僧来见方丈:“师傅,大家知道师傅与师叔情谊深厚,也明白本初师叔多年奔波化缘的辛苦,但对师叔在世时的作为,众师兄弟还是心有疑问。”

“什么疑问?”本尘问道。“就、就是当初本师叔化缘时,方圆百里莫不传言师叔爱近女色,师叔生前虽救过人,可大多皆为女子,甚至与风尘女子彻夜共处一室,这难道不、不是辱没佛门吗?”慧明吞吐道。

本尘方丈气定神若地继续在蒲团上打坐,淡淡地说:“明日午后,我要向百姓讲佛。”

慧明有些摸不着头脑,可觉得师傅自有道理,便应了一声退去了。本尘大师将为百姓讲佛,消息一上午便在山下传开了。午后,菩提寺聚了上千人,本尘方丈只是讲了一个故事。

康熙末年,太平县王举人家的女儿月兰携侍女来菩提寺进香,归途中遇大雨,于是在半山腰的凉亭里避雨。恰巧本县的秀才成启也避在亭中,成秀才见月兰身着淡粉色撒花裙袄,面如桃花,端庄秀雅。月兰也觉这秀才一袭竹翠绿长衫,气质不俗。雨后山路泥泞打滑,成启担心两个女子下山有危险,主动提出护送她们下山,月兰并未回绝。路上二人偶谈诗书,更被双方的才情吸引,到了县里二人才意犹未尽地道别。

成启对月兰念念不忘,不止一次在王举人家门口徘徊,竟又见了月兰几面。一来二去俩人暗生情愫,每月初一、十五庙会上幽会,以诗传情。

次年正是雍正爷登基,恰遇乡试,成启中了举人,意气风发的他筹措一番便上王举人府上提亲。王举人未公然拒绝,只是说男儿应先有功名再成家立业,于是成启与月兰商议打算进京参加会试。

深秋动身前他为月兰定制一块玉,雕成她最爱的兰花,写下一首《恨秋别》:

“珠帘碎月撒石阶,翘首琼心怎忍别。

红豆寒凝秋夜露,为卿抛尽盼相携!”

月兰也含泪送他一方丝帕,上面题一首《月兰殇》:

“素襟缕缕兰馨入,谷径幽幽霁月凉。

百转离愁笛且婉,清辉满地夜难央”

二人依依惜别,成启怀着离愁踏向进京的路。春闱后,他如愿考取了贡士,便一刻也没耽搁地往家乡赶,怎料半途一场大病使他在异乡耽搁了月余。病愈后终于荣归故里,乡亲们锣鼓齐鸣地欢迎,知县设宴款待。

次日,成启便备礼去拜访王举人,却发现人去楼空。经打听才得知王举人一家已搬离太平县。成启大惊,忙问原因。

原来王举人早年是太平县知县,因被揭发贪赃枉法被旧知府革职,前半年前新知府上任,王举人一心巴结知府想再谋得一官半职。新知府夫人新近病逝,在府上见了月兰便欲娶她做续弦夫人。王举人不敢拒绝,月兰抵死不从。僵持了半年,眼看成启一去无音讯,月兰终于受不了父亲的逼迫而自尽,王举人悔不当初也无济于事了,因不愿留在伤心地而举家搬迁。

伤心欲绝的成启万念俱灰,到菩提寺要剃度出家。可无论他怎么求,老方丈因他情根未断不收他。他却依然留在寺中劈材、挑水、煮饭、洒扫、种菜,数年如一日,又亲手在山谷中种下一片兰花田。老方丈见他有恒心最终还是收他为徒,他每日功课勤谨完成,苦习武艺,样样优异。老方丈有意让他继主持位,可他却只求下山化缘,他说他这一生只愿:“返本归真,不忘初心。”

他除了化缘,更特意四处搜寻救下那些寻死的女子,开导劝慰她们,使她们重获生活的信心。后来他甚至为那些堕入青楼的女子讲经,劝她们迁善从良。曾有一位风尘女子本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因家境没落而被拐为娼,每每苦不堪言欲轻生时,总被毒打逼迫继续卖身。他听闻后彻夜宽慰,并将化缘得来的所有银两为其赎身。

这样在佛门的规诫之内,又似乎僭越了规诫的僧人,有人说他是救命的圣僧,有人却以为他是爱近女色的淫僧。

老方丈最懂他,说他到底放不下心中所爱之人,宁可遭世人的误解。

他却说:“不忘初心,既然有了因,就要圆其果。”

讲到这里,乡亲们纷纷响应:“这就是高僧啊!”

本尘双手合十道:“他就是本寺本初大师,明日本寺将以大礼迎他的舍利子入舍利塔。”言罢转身离去。

翌日,菩提寺内外人山人海。

当本尘方丈将本初大师的舍利子迎入舍利塔时,寺院内外竟飘起幽幽的兰花香!

本尘方丈又命人将火化本初大师残余的灰烬撒在那片兰花田里,之后田里的兰花年年花繁叶茂。

从此求姻缘的善男信女们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只为求得菩提寺的兰花,相传即使求得兰叶少许的有情人也会终成眷属!

猜你喜欢

  • 黄渤式的软坚持

    如果你要看史泰龙的硬汉形象你就别看了,如果你迷世家门阀富二代你就别来了。这是一个关于努力的故事。主人公黄渤从一个酒吧歌手最终成为喜剧演员。老一辈对年轻人的抱怨很多,很重要的就是:“吃苦没有我们多。”吃苦是一种扛折腾的能力,这种折腾可以来自天

  • 栾书为何要对付三郤?三郤最后的结局是怎么

    公元前583年,赵氏媳妇晋国公主赵庄姬突然向弟弟晋景公揭露了赵氏的谋逆之罪。这一重磅炸弹被投出来,众人皆非常吃惊,就连赵氏族人也不例外。两年前,赵庄姬和丈夫的叔叔赵婴齐的通奸绯闻传得满天飞,消息一出,赵婴齐便被族中两位亲哥哥赵括、赵同赶出了

  • 明代第一专权宦官王振的故事 王振的威势到

    王振是明英宗时期的专权宦官,同时也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宦官掌权在明代自王振起。所以在明朝的宦官中,他虽然并不是最有名的那位,却也是无法忽视的一位。后世留下了许多与王振有关的故事,可以让大家看清楚王振的丑恶嘴脸。王振在最开始的时候,尽管有野

  • 如何评价宦官王振?王振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振是明朝第一代奸宦,在他之前因为吸取前朝宦官专政导致亡国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一早就下了禁止宦官干涉朝政的规矩。朱元璋不仅要求宦官不许干涉朝政,甚至还禁止他们读书识字。由此可见,明朝对宦官的限制多大。王振专政,在于明英宗一朝。明英宗之前的明

  • 明英宗到底有多宠爱王振 明朝奸宦王振有多

    王振是中国明朝著名宦官,是今河北蔚县人氏,是中国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专权乱政的宦官。在王振之前,因为朱明王朝先辈严禁宦官接触朝政的规矩,从未有哪个宦官达到他的高度。王振之所以能开明朝宦官专权乱政先河,与明英宗的无条件信任和重用有关。明英宗对王振

  • 晋国三郤指的有哪些人?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

    首先,从题目来看,大家应该就知道,三郤所指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几个人组成的一个组织,或者说团体。没错,在我国古代春秋晋国的历史上,这三郤可是非常著名的政治集团。三郤是由晋国当朝的百年望族郤氏家族的几个杰出的人所带领的,他们分别是郤锜、郤至、

  • 丁夫人生平简介 丁夫人和曹操离异的原因是

    丁夫人是我国三国时期奸雄曹操的第一任夫人,是曹操少时的原配,感情深厚。曹操一生中,有史可考的一共就有十五位姬妾,坊间更是传言曹操和洛阳名妓来莺儿关系匪浅。尽管和众多的女人有过瓜葛,曹操最放不下、最爱的就是原配丁夫人。丁夫人到底是谁呢?历史上

  • 王振是如何成为太监的?王振为什么能得明英

    王振,明朝蔚州人氏,汉族人,幼时吸读书识字,年长之后,自阉入宫。王振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刚刚入宫的时候,便得到了明宣宗的喜爱。但是因为当时明宣宗身边围了许多与宣宗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