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永不绝望

永不绝望

收录日期:2025-11-20 16:43:53  热度:9℃

人,应该在希望中栖居。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站到施恶者一边去想集中营能做些什么呢?我认为人应该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逆境要做什么。或许,这才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给予观众的最大收获。“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一个热爱自由与幸福的人,一个把自己的一生当做远大前程的人,应该始终如一地有一种“关不住”的精神,为那自由的春色,在人生的逆境之中,勇敢地“红杏出墙”,关心自我实现,追逐自己的命运。勇敢的人,应当对罪恶视而不见。

在索尔仁尼琴笔下,有一种出墙者是“坚定的逃跑者”。

“坚定不移的逃跑者!”索尔仁尼琴写道,“这是指那些坚信人不能住在笼子里的人,而且对这个信念一分钟也未曾动摇过的人。这种人,不管让他去当个有吃有喝的监狱杂役,把他放在会计科或文教科,还是安排在面包房干活,他都始终想着逃跑。这是那些从被关起来那天起就日夜思念逃跑、梦寐以求逃跑的人。这是铁了心决不妥协的人,而且是使自己的一切行动都服从于逃跑计划的人。这样的人在集中营里没有一天是随随便便度过的,不管哪一天,他要么是在准备逃跑,要么正在逃跑,或者就是被抓住了,被打得半死躺在劳改营监狱里。”

真正的逃跑者永远在路上,而且永不绝望。

论及永不绝望,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的一个实验。

在这个著名的实验中,塞里格曼先生把狗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第一程序:实验者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笼子里,在这个笼子,狗将无处可逃。笼子里面有电击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实验者发现,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出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发觉无能为力,便基本上放弃挣扎了。

第二程序:实验员把这只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该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实验者发现,除了短暂的惊恐外,实验狗一直卧在地上,接受电击的痛苦,在这个原本容易逃脱的环境中,实验狗连试一下的意愿都没有了。

然而,有趣的是,当实验员将对照组中的狗,即那些没有经过第一个程序实验的狗直接放进后一个笼子里,却发现它们都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侧跳到没有电击的另一侧。

塞里格曼将这种绝望称为“习得性无助”。由此可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绝望,不过是一种积习,它更多来自过去,而不是明天,甚至也不是现在;它只缘于我们疲惫的内心,而非完全因为环境。所以,乐观的人会说“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人”;郝思嘉会说“毕竟,明天是一个崭新的日子”。

盘旋在肖申克监狱上空的《费加罗的婚礼》乐曲,犹如沾在飞鸟羽毛上的光辉,它之所以让我们感动不已,因为那一刻我们相信,即使身处狱中,囚徒仍可以积极生活,就像《美丽人生》里跟孩子做游戏的意大利父亲基多一样。自由,何等惊心动魄!而希望,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来说又是何等重要,它让囚徒可以随时随地抵抗阿伦特笔下的“庸常的邪恶”,让他们不被绝望体制化,不像实验狗一样趴在地上,在遭受数次挫折之后,从此懒得动弹,任凭电击。对于安迪来说,肖申克监狱只是他生命中的一站,只有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即使像基多那样不幸身死,我们又有什么可悲叹的呢?他积极生活,是集中营里真正的主人。

唯有自由思想,才能使我们不必依仗权势。

马斯洛在《洞察未来》中写道,就算是面对死亡,每个人仍然拥有自由意志。“精神病学家布兰特贝特海姆和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回忆录都证实,即使在纳粹集中营里,一个人仍然可以很好地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即便过得非常糟糕,一个人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尊严或者完全相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一个人仍然可以有发挥最大能力或根本不能发挥能力两种状态。即使处在死亡的边缘,一个人仍然可以成为积极主动的人,或者是软弱无助、牢骚满腹的小卒。”马斯洛将幸福区别于浅薄的享乐主义。在他看来,痛苦同样是快乐的源泉,因为在我们经受的痛苦里面,同样凝聚着我们全部的人格力量。由此出发,我们说,幸福不过是一个人完善自我、保持心性自由与精神独立时的额外所得。

所以我想对那些正在努力或试图改变自己或时代命运的人说,不要在意周遭对你做了什么,关键是你自己在做什么。你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做什么,而不是逆境对你做什么。换句话说,当我们操心积极生活多于操心那不如意的环境,也许才更有意义呢!

好了,我现在来回答我前面提给大家的问题——“集中营是用来做什么的?”不瞒诸位,我早先有个答案——“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说“集中营是用来摧毁的”“用来挖地道的”,或像《美丽人生》一样,是“用来做游戏的”。其实,这些答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谈到集中营有什么用处时,要和那些渴望自由、积极生活的人站在一边。

猜你喜欢

  • 最后的选择

    恺撒大帝长久以来一直想要占领大不列颠。他航向大不列颠群岛,安静地卸下他的军队和装备,并下令将整艘船烧毁。然后,他召集所有人说:“现在,不是胜利就是战死,我们没有其它选择了。”就是这么一道命令,确保了战役的胜利。因为,他知道,当人们没有了其他

  • 职业习惯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的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

  • 牛和火鸡

    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力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粪便呢,它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些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自己足够的能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

  • 睁眼的“危险”

    为了集中注意力,小提琴家米尔坦和指挥家卡拉扬在演奏或指挥时都有闭眼睛的习惯。他俩的第一次合作演出是在瑞士的卢塞恩。后来米尔坦谈起那次演出时说:“我们彼此之间心领神会,配合默契。中间只有一处险些出错:整个演出过程中我睁过一次眼睛,看见卡拉扬正

  • 不可缺少的领导

    卡先生听到有人称赞一位在职多年的领导,说他是不可缺少的,是一位杰出的领导。卡先生生气地问道:“为什么他是不可缺少的呢?”称赞他的人答道:“没有他,机构就不运转。”卡先生说:“如果没有他,机构真的不运转的话,怎么还能说他是一位好领导呢?这些年

  • 不甘心的鱼

    一条鱼从池子里跃出来,摔在地板上啪啪作响。有人走过去,把它捡起来,扔进池子。这是一个小小的池子,是一个酒家海鲜池的一个极小部分,不到0.3立方米。那条鱼仍不安分地沿着池壁急急地游来游去。只见它游到水面,头向上一扬,接着就看见一段白色的鳞光飞

  • 不必要的损失

    一只蝉停在很高的树上唱歌。狐狸很想吃蝉,想出了一个坏主意。狐狸故意站在能看到蝉的地方,欣赏美妙歌声,并劝他下来,说想见识一下是什么样的动物可以有如此美妙的声音。蝉对狐狸的态度很感怀疑,就先折了一片树叶丢下去。狐狸以为是蝉,立刻冲上去咬住,于

  • 擦干净你的窗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