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安然于每一个年龄

安然于每一个年龄

收录日期:2025-11-20 12:07:55  热度:9℃

惟俨和尚是唐代著名禅师,晚年住在澧州(今湖南澧县)的药山,人称“药山惟俨”。他与许多高僧一样,善于从眼前小事物入手,启发弟子们的悟性。

有一次,惟俨指着林中一棵枯木,问弟子道悟和云岩:“你们说,是枯萎好呢,还是向荣好?”道悟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向荣的好。”不料惟俨断然否定道:“灿烂终将归于消灭。”这一来,答案似乎已经明确,所以云岩随即转口说:“我看是枯萎的好!”谁知惟俨同样认为是错的:“枯萎也终将成为过去。”

这时,正好另一位高沙弥从对面走来,惟俨便以同样的问题“面试”他,机灵的高沙弥不偏不倚地答道:“枯萎的让它枯萎,向荣的让它向荣。”惟俨这才颔首赞许道:“高沙弥说得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应该听其自然,不要执著,这才是禅的态度。”

其实,惟俨提问的本意,不是要你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要你懂得,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灿烂也罢,枯萎也罢,都会如过眼云烟,不复存在。记得沈从文先生在《烛虚》一文中也说过:“自然极其博大,也极其残酷,战胜一切,孕育众生。蝼蚁蚍蜉,传人巨匠,一样在它的怀抱中,和光同尘。”

进而言之,灿烂与枯萎本来就只是事物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灿烂过后是枯萎,零落成泥后又孕育出新的灿烂,无所谓哪个好哪个坏,其各自独特的魅力,就看你怎样去欣赏了。比如月亮吧,总有阴晴圆缺,不能说圆月就一定比缺月好。一勾新月或一弯残月,同样充满诗情画意。“杨柳岸,晓风残月”,不也是令人赞赏的千古绝唱吗?因为有变化,有圆缺,才使我们见到了生命的完整形态,从而更加珍爱人生。

所以,惟俨和尚说得好,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不偏执,不强求,顺其自然,才是明智的态度。如果你一味钟情于“灿烂”,那么,一旦灿烂变成了枯萎,就难免会产生“黛玉葬花”的悲哀,那将徒生多少烦恼啊!

不管外界形态、环境、条件起了什么变化,不管是灿烂还是枯萎,不管是年少还是年老……安然知足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种形态……

猜你喜欢

  • 飞鸟惊蛇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

  • 恩将仇报

    主人逮住了一只正在吃害虫的青蛙,青蛙吃惊地说:亲爱的主人,请你把我放了吧,我今天只吃了39只害虫,还差一只没有完成除害保苗的任务呢!”主人却也说:是啊,今天我只逮了39只青蛙,只差你这只就完成了老婆交给我的捕蛙任务呢!&rdqu

  • 恪尽职守

    恪尽职守这个成语出自《孙子兵法》,意为: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人物被誉为恪尽职守者,而令后人津津乐道、以为榜样。其实,恪尽职守并非人的专利,其他动物中若此者亦不鲜见。我曾听说过一个英格兰义

  • 何举人解梦

    南宋年间,有一年,又逢三年一次的大比之期,各地学子纷纷云集京城临安,城中旅店早已人满为患。却说西湖十景”印月井旁的吉祥旅店里,住着严州府睦州文昌的一位学子何梦桂举人,早在三月前就离开石峡书院来这里复习迎考。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识,

  • 汉代养老令的由来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汉高祖下诏,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担任三老”职务,由乡而县,与县令丞尉以事

  • 八面威风的故事

    托赖着真天于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释又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的样子。故事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北岸渡

  • 必恭必敬的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

  • 宾至如归的故事

    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主人待客热情、周到,来客感到满意。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盗寇,而亦不患燥湿。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公元前542年,子产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