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唯有离人,不再归来

唯有离人,不再归来

收录日期:2025-11-20 15:59:56  热度:9℃

再见的时候,已是七年后的冬天。北方的小城,落起了夜雨,打在脸上,凉凉的。她关上车门,看车身甩出来的泥渍,并抱怨老公阴雨天为何不提醒自己带伞。她下意识的撅起了小嘴,以示不满。

他找了半天的停车位,大雨滂沱,灌溉了视线。他在车流里迂回半天,终于觅得一窄窄的空隙,恰好只够挤得下车身,就连打开车门下脚都困难。好不容易迈出脚步,却一脚踩踏在水汪里。他略发摇摇头,微微轻叹。

她正要再生幽怨,什么人啊,车子挨得我这么近,让我待会怎么倒出去呢。却不想,话打住于嘴角,不禁抽搐了些许。他亦瞪大了眼睛,目光投掷在她的脸颊。

她楞了片刻,记忆如百米冲刺的速度,窜到了七年之前。他温和地微笑,恬淡地示意。湿漉漉地鞋子也重新温暖。

他们走进名曰“遇见”的咖啡馆,夜雨天,温暖的角落里霎是静谧。她仔细端详着眼前的男子,在一首“别来无恙”声中,眼睛里泛起了波澜。目光投递里,眼前的他,依旧是如此的熟悉。是她曾在无数个梦里,长久地逡巡过;又在无数个长夜里,孤单的想念过。他有忧郁的眼神,白皙的手指,与分明的轮廓。只是,已剪去从前的长发,目光中增添了些许沉和与淡定。

她给自己要了杯香草奶茶,并冲他示意。他依旧习惯性地皱了皱眉。如果你还记得,劳驾你帮我点单。她告诉服务生,请帮这位先生来杯“恶魔之恋。”他耸了耸肩,无奈地抿了抿唇。丫头,我可不能酗酒驾驶。她说,时间不曾停滞,在岁月的嘈杂声里,我们都应该改变了许多习惯。他不动声色地微笑,端起了那杯象征着“恶魔”的黑色酒精,微微沉醉。

她说,这么多年,你依旧未改的是皱眉的习惯;你的眉宇之间,始终有我望不穿的阴翳。他说,人如旧,时境迁,就像你给我的这杯唤作“恶魔”的液体,我自知,在你的内心里,一直对我心生记恨。

不,不是怨恨,我输不起时间,斗不过记忆。时光,它偷偷地将我的棱角磨平,我已不会从前的顽皮与任性。但是,丢了我去了,此生,你始终欠我一个解释。

他燃起了香烟,目光陷入了沼泽。不断地旋转着指间的高脚杯,沉默良久。

其实,那年高考,我本该可以与你走向同一个殿堂。但是,在临行的时刻,不得不搁浅了脚步。你有很好的家世,有本该属于自己美好的未来。而我,当时只是一个不值一名的穷小子,就连最基本的学费也犯了难。恰巧此时,相依为命的爷爷患了重病,我不得不谎称自己名落孙山,以劝慰爷爷的殷切期盼。

那年暑假,你的母亲跑到我打工的餐厅,找我谈话。她曾想要给我一笔钱,当作善意的资助,亦或物质的赔付。前提是,我必须主动与你分开。我当时便拒绝了她的资助,但还是听进了她“门当户对”的论点。时至今日,我并没有因此记恨过她,或许她是对的,当时的我,的确给不了你任何。

说着说着,她潸然泪下,一次又一次地呜咽打断。他说,我还记得,你离开小城的那一天,穿的是一件粉红色的连衣裙,那是我送给你最后的礼物。因为此时,我就站在月台的一角,看你漫漫地消失在我的视野深处。

我还记得,你大学的教室是在楼梯转角那一间;大二那年,你成为学院广播室的播音员,并且你的每一次播音,都会以我喜欢的齐秦而结束。我还记得,大三那年,你交了男朋友,有次晚上,在露天的灯光球场里,你躲在他的怀里失声痛哭。因为那一天,是你的生日,也是你们正式交往的开始。我还记得,临近毕业,为了面试需要,你经常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工作装,脖颈上系着一条淡蓝色的丝巾,别着一枚蝴蝶状的水晶胸针。有天傍晚,你实习归来,从拥挤的24路下车的时候,笨拙的高跟鞋扭伤了脚,是那个男孩骑着自行车把你送到医院。先前你是蹲坐在车站口无助地哭泣,等来了他的安慰,坐上了他的单车后,又幸福地微笑着……或许你该惊讶,我会知道你这么多的故事。其实,在你大学几年的时光里,我停滞了脚步,与你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站在街角做一个守望者,却又一次又一次的擦肩。

她泪如泉涌,用光了所有的纸巾;他为自己要了杯咖啡,没有加糖,如旧般。

分别的时候,她从车里掏出两张CD,黑色的包装,没有任何印刷的标识。

这是三年前,我和老公在丽江蜜月时,从摊儿上淘来的。我知道你一定会喜欢。

他从钱夹里取出一枚照片,小心翼翼地。焦点定格在她大学的校园,照片里的女子,裙角轻扬,婀娜多姿。

曾在我背包夹层里的那个“你,”陪伴我风尘仆仆好多地方,如今要物归原主,只是请原谅我当时的情非得已。

他为她从车流里倒出车,打开车灯,给她照亮。

他取出CD,打开包装,看到一行手写的字迹——天黑了又白,唯有离人,不再归来。

猜你喜欢

  • 留守村庄

    轰轰轰…几声雷神惊醒了正在午睡的刘大爷,他赶紧起身赤脚跑到屋外,只见刚刚还晴朗的天空已经是乌云密布。“玉华、玉华,快起来收谷子,要下雨咯。”刘大爷朝内屋喊道。说罢,也顾不得进屋穿鞋,随手抄起撮箕便开始收晒在院子的谷子。这时,天色变得更暗了,

  • 梅老好归天

    梅安平,年近七旬,人称梅老好。子女孝顺,一无所求。他在春天花园乐呵呵安享晚年。近来,和老伴从大门回来时总觉得跳坝坝舞的大妈中有双眼睛盯着自己。回到家,问老伴:“你认识那盯我俩的穿青色短体恤的大姐吗?”老伴说:“不认识。那大姐好像是新搬来,就

  • 漏水风波

    张全和李富是同住一栋楼一个单元的邻居,张全住三楼,李富住四楼,他们虽然是楼上楼下,但是来往甚少,只是见面点个头的关系。张全是个“股迷”,班不好好的上,成天的往交易所跑,不过真不知道这小子这段时间哪里来的狗屎运,竟然让他赚了点小钱,得意之余,

  • 难忘的儿歌

    “红萝卜,蜜蜜甜,看倒看倒要过年,娃儿要吃红萝卜,老汉没得钱。”早年,只要我们在唱这首儿歌时,年味就渐渐浓了。儿歌,是我们当娃儿最初的启蒙课文,最早的精神食粮。当我们还在呀呀学语时,就跟着家婆或妈妈,吟起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代的儿歌童谣了,“丫

  • 锋哥

    锋哥当了三年警察兵,一复员就南下打工。原先他在一个鞋厂做保安,有一次要好的老乡被寻衅闹事的一大群外乡小子围攻殴打,短短一个时辰,两肋插刀的他“哗啦”打倒了十来个虎背熊腰的。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不,一传十,十传百,他的“举动”越传越

  • 媒人

    退休前是没人叫她王大妈的,在这个城市里她只有一个称呼:“王老师。”王老师退休前是怎样的风光啊,在这个城市最好的小学里,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连续30年被评为“最佳教师”!家长们喜欢王老师,孩子们更喜欢王老师,班级里常常人满为患,两个

  • 拐角

    黑娃在单位的楼道里走着,感觉异常烦躁。媳妇喜花也算是村子里比较贤惠的,陪着他从农村打拼到县城里,但是丈母娘看见他现在在县城,以为他就发达了,天天要钱要东西的,要是不给,他丈母娘就唆使喜花和他闹。喜花毕竟是丈母娘的亲闺女,深谙村里姑娘一套整治

  • 变成赃物的嫁妆

    刘老汉的女儿快要结婚了,刘老汉为了给女儿买一套珠宝当做嫁妆,特地搭了将近六小时的车来到城里。刘老汉来到城里的一家珠宝店。珠宝店里各式各样的项链、戒指,琳琅满目。刘老汉看了许久,方才看上了一对翡翠耳环和一条翡翠项链。那翡翠古色古香、灵气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