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揭秘:朱德为什么身经百战却身无片伤

揭秘:朱德为什么身经百战却身无片伤

收录日期:2025-11-20 20:53:25  热度:8℃

打游击的专家

朱德是打游击的专家,在不断的实践中,他总结出“秘密,迅速,化整为零,声东击西,忽南忽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一套与众不同的战法。

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朱德身强力壮,所以能和士兵们一起生活,与他们密切接触,从而得到了他们的信任。朱德在运用游击战时深深体会到,若没有广大群众的依托,成功是无望的。因此,他一方面非常强调部队必须严守纪律,不得侵犯群众利益;另一方面,他又强调部队内部长官应当爱护士兵,禁止打骂和体罚。

朱德的平易近人,与老百姓、士兵打成一片,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潜在的护身符,在危难时候大显身手……

农民相貌的护身符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写道:“朱将军在任何时候都是个可以混杂在农民集市里的人,在那里,人们可以出售蔬菜,闲话家常。他浑身上下,从平凡的面貌到行动,都是个农民的样子。”

1929年2月,国民党刘士毅部乘黑夜包围了驻扎在项山的红四军军部。此时,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要朱德先走,随部队突围,自己掩护,朱德不肯扔下妻子,正在争执之时,房门“哗啦”一声被踢开,十几个敌人端着枪,气势汹汹冲了进来。伍若兰迅速夺过朱德手中的枪,故意对冲进来的敌兵呵斥说:“你们不在前边打仗,跑到我屋里来干什么?”说着,回头对站在一边的朱德大声命令:“还不出去打一桶水来给军长洗脸!”朱德点头答了个“是”,抽身欲走。一个瘦猴模样的家伙用枪拦住朱德,另一个敌兵旋即夺下伍若兰手里的驳壳枪。

“他是你们什么人?”敌人逼问道。

“他是伙夫!”伍若兰镇静地答道。敌兵见朱德满脸胡须、身着普通士兵装束,不像当大官的样子,也就将注意力转向伍若兰:“妈的!朱德睡在哪里?”朱德乘机提着小桶走出房门。

伍若兰的死是朱德终身的遗憾和隐痛。然而,若不是农民相貌和装束作护身符,即使有伍若兰的机智勇敢,朱德也难以脱身。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伙夫式的形象帮助朱德脱了险。

猜你喜欢

  • 毛泽东的故事:两个红辣椒

    1929年3月11日,红四军三千多人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向闽西挺进。初春的夜晚,寒气袭人。战士们衣着单薄,又冷又饿。队伍翻过了武夷山的杉木岭,天就黑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崎岖山路上行军,不少人的脚碰坏了,腿摔伤了,可战士们一想到毛委员和朱军长与

  • 袁崇焕的故事:宁远大捷

    为了保卫辽阳,明军在城墙周围挖了三四道宽宽的壕沟,注入河水,城上又安置了火炮,但还是没有阻挡住努尔哈赤的进攻。就在明军出城与敌军作拼死战斗时,混入城里的奸细突然放起火来,城内城外的明军一片混乱,城池很快被敌人占领。辽阳的高级官员、将领们,战

  • 吴三桂的故事

    农民军打进北京,结束了明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他们的进军,受到北京百姓的热情欢迎。各行各业很快安定下来,明朝的大部分官员也都归顺了农民军新政权。李自成和他的战友们都非常兴奋。农民军迅速建立新的国家机构,国号大顺,任命了内阁、

  • 史可法的故事:血战扬州

    当崇祯皇帝自杀的消息传到南京,这座明朝的陪都陷入了惊恐和慌乱之中。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立谁做皇帝、继承明朝皇室的血统呢?南京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正直爱国的官员、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代表,另一派是腐败乱政的官僚,凤阳总督马士英是他们的头。

  • 郑成功收复台湾岛的故事

    江南人民与清军浴血苦战的时候,福建的隆武政权在张肯堂,黄道周等大臣的操劳下,也在积极准备北伐。但是,掌握军事实权的将军郑芝龙,心怀不轨。郑芝龙本是福建南安人,是来往于福建沿海与南洋一带的大商人兼大海盗,势力很大。后来受明朝招安,做上了福建总

  • 揭秘:“白卷英雄”张铁生的故事

    每年初夏的“高考”,它绝非某一个高中毕业生入学考试那么简单,背后牵涉的是他一生的前程和整个家族的期待。在“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下,我们现代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本不完善,而如果把高考换成在一个非以成绩、而是靠出身的年代,它就会演绎出更多荒唐、离奇

  • 林则徐的故事:虎门销烟

    道光年间,江南暴雨成灾,一时饥民遍野。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白米数万石。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大人开仓救济灾民。潘世恩眼珠一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来人沉稳地一笑,说

  • 曾国藩的故事:镇压太平军

    清朝的正规军——绿营兵有六十多万,在太平军的冲击下损失惨重,集结在南京城外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也只能采取守势。这样,清政府不得不把挽救危局的希望,寄托在地主武装——团练身上。曾国藩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起家发迹的。曾国藩以他的亲友、师生、同乡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