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北魏半月天子王庆云的生平简介 王庆云当上

北魏半月天子王庆云的生平简介 王庆云当上

收录日期:2025-11-20 21:21:41  热度:10℃

在北魏的历史上,有过一个半月天子,他就是王庆云。

北魏末期,朝廷腐败,因为国家财政困难,朝廷竟然提前预征了6年的赋税!北魏百姓苦不堪言,各地都相继爆发了起义,反抗北魏的统治。王庆云也是这次起义造反大军中的一员,他聚集了一部分人,占据了水洛城。

当时有三大势力,一是在高平称帝的万俟丑奴,二是拥兵行台的万俟道洛,三就是王庆云。北魏永安三年,北魏派尔朱荣打败了万俟丑奴,并将其押往洛阳斩首示众。万俟丑奴一倒,万俟道洛也遭到了北魏重兵的强攻,很快万俟道洛就支撑不住,为了保留实力,他带着六千大军投奔了王庆云。

对于万俟道洛的到来,王庆云沾沾自喜,他以为自己收服了一位骁勇战将,盲目自信的他还认为自身实力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便壮着胆子称帝了!真不知道该说他是自信还是自大。

王庆云称帝半个月以后,北魏的骠骑大将军尔朱天光的平叛大军便到达了水洛城,王庆云和万俟道洛出城迎战,结果万俟道洛被射中了臂膀,东城很快就沦陷了,王庆元只能带着残兵退守西城。可是,西城没有水源,王庆元的部将都十分干渴,他们撑不了多久的,最后不是拼死一战就是乖乖投降。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为了抓住王庆元和万俟道洛两个贼首,尔朱天光决定用计拖住他们,以防他们趁乱逃走。他先是催促王庆元投降,然后又故意给王庆元一个晚上的思考时间。此时的王庆元不知是计,他原本就打算突围,现在尔朱天光又给了他一整晚的时间,夜间突袭的成功率非常大,他都快高兴坏了,这简直就是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

除了给王庆元缓冲时间,尔朱天光还派人告知王庆元,就说他们为了表达诚意,愿意给王庆元他们提供水源,北魏大军主动后退。王庆元等人听闻有水喝,全都喜出望外,放下了戒备心,几乎全都冲到了溪水边喝水解渴。

尔朱天光知道王庆元已经中计,他立刻命令军中将士们赶做出了许多专门对付战马的拒马木枪,做好以后他便让士兵们围绕了整个城池,只要王庆元一出来,先头部队就会瞬间被消灭。另外,尔朱天光还布置了许多伏兵在木枪后面,以预防王庆元突围。

晚上的时候,一切早已准备就绪,一场大战随着城门打开的厚重声音而展开,王庆云、万俟道洛果然中计,他们率领仅有的残兵开城突围,结果战马撞在密密麻麻的拒马木枪上,马背上的人都被摔了下来。木枪后的伏兵立刻上前,王庆元和万俟道洛就这样被俘虏了。

算起来,王庆元从称帝到灭亡,不过半个月时间而已,所以他被称作北魏的半月天子。

猜你喜欢

  • 拔帜易帜的故事

    拔帜易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

  • 死而无悔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前往保护孔子,子路说自己像箭不用读书,孔子说读书可以让他有勇有谋。子路问孔子统率三军时愿意与谁共事,孔子说不愿与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过河的有勇无谋的人共事,与有勇有谋的人共事死而无悔。【出处】子曰:

  • 嫂溺叔援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雄辩家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用手递受物品是礼,那么嫂子掉进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救是礼吗?孟子认为是礼。淳于髡又说天下的人都掉进水里,你为什么不去救?孟子回答说应该用道去救,而不是用手去救。【典故】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 舍死忘生的故事

    【成语故事】绎州龙门大黄庄农民薛仁贵自幼喜欢武术,20岁时学成十八般武艺。他一心想投军报国,父母鼓励他为国要舍死忘生。他对父母说:今当国家用人之际,要扫除夷虎,肃靖边疆,凭你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

  • 噬脐何及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文王向邓国借道攻打申国,邓国的国王邓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他亲自迎接楚文王,他的儿子要父亲提防这个外甥,可邓祁侯不听,让楚文王攻打申国,可等他灭了申国后回师途中就进攻邓国,邓祁侯真是后悔莫及。【典故】若不早图,后君噬齐

  • 拾人牙慧的故事

    【成语故事】晋康帝时建武将军殷浩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他率军北伐攻打后秦姚襄失败而归,被流放到信安,他的外甥韩康伯一直跟随他,他每天教外甥用兵之道。韩康伯自以为学到了精华,经常对外夸夸其谈,殷浩说:康伯连我的牙慧都没有捡到。”【出处

  • 书空咄咄的故事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出处】殷中军被

  • 十浆五馈的故事

    【出处】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典出《列子&midd